冷床区输入辊道辊面磨损原因分析及改进

2013-03-25 06:35周海霞
机械工程师 2013年4期
关键词:布置图冷床辊面

周海霞

(石家庄市动力机械厂冶金设计院,石家庄052165)

1 引言

冷床输入辊道用于把分段剪切后的轧件加速输送到冷床上。

采用单独传动,交流变频调速,辊子悬臂安装在电机轴上,前面3个辊子是水平安装的,从第4个辊子起辊子与水平面交角依次为 2°、4°、6°、8°、10°、12°,第 8 个辊子后面所有的辊子均与水平面成12°夹角(参看输入辊道布置图)。辊道速度(变频调速)略高于末架轧机速度(一般取末架轧机速度的1.05~1.15倍),以防止分段后的轧件追尾。制动裙板制动可以制动钢材,并将钢材从输入辊道顶入矫直板第一个齿槽中。

成品钢从末架轧机出来进入输入辊道时温度有850°C左右,且在辊面上快速滑动,对辊面磨损严重,当辊面被磨损到一定程度时,钢材无法落入制动裙板上,会有跑钢现象,严重影响轧钢产量。所以辊子耐磨性和其合理结构对生产极其重要。

图1

2 冷床输入辊道改进措施

2.1 辊道磨损原因分析

某钢厂一车间为年产量80万t的生产车间,现在生产规格φ12~φ25的螺纹钢及棒材,材质为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步进式齿条冷床是该车间的主要设备。冷床输入辊道结构和布置如前所述。冷床规格为120m×12.5m,输入辊道辊子共有150个,其中有141个辊子与水平夹角为12°(如输入辊道布置图)。仅经过短短几天时间,冷床输入辊道辊面就被钢材磨出凹槽,且凹槽的深度超过7mm,导致钢材根本无法进入制动裙板,以至于出现顶钢和跑钢现象,钢材不能顺利运行,严重影响了轧钢产量。辊面磨损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辊子结构图

钢材进入输入辊道时温度高,辊面速度过高,钢材和辊面间的摩擦力大以及辊子材质抗高温耐磨性差,其中材质抗高温耐磨性差是主要原因。

2.2 改进措施

经查阅相关资料,若将辊子材质由原来的Cu-Cr-Mo耐磨铸铁改为抗高温耐磨的合金,但整体用合金钢,则价格高、浪费材料。最后在保证辊子结构的情况下将辊子分为两部分辊身和合金套(如辊子结构图),辊身用ZG35,在辊面容易磨损的位置段堆焊合金钢,辊子使用寿命比过去提高了5倍左右。最初辊子结构不对称,当一端磨损至报废后只能整体换辊子,备件也只能是辊子,这就增加了材料的消耗。后改进了设计,将辊子设计成完全对称的结构(如图2),这样当辊面a段磨损后可调过来用b段。两面都磨损至报废时只需重新堆焊合金套。备件只需做合金套,这就节约了大批备件费用。电机轴头和辊子采用H7/k6过渡配合,辊子调头时只需用锤轻打即可拆卸,拆卸方便,不会过多耽误生产。

图3 输入辊道布置图

3 结语

经过对冷床输入辊道辊子材质和结构的改进,提高了辊子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轧钢的顺利进行。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说,Cu-Cr-Mo材质的辊子每件约350元,每月平均磨损100件,每年消耗费用420000元。合金套每件约240元,每月平均磨损90件,每年消耗费用259200元。每年可以节约备件费160800元。

猜你喜欢
布置图冷床辊面
高压辊磨机柱钉辊面维保技术探索与实践
电动翻转冷床负载力计算
多耦合约束条件下铁路站场总体布置图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高压辊磨机辊面磨损过程分析及新型辊面的应用
Overcoming scarring in the urethra:Challenge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船舶电气设备布置图数据生产化研究
FPSO天线布置图设计解析
连铸拉矫机预防辊面磨损等线速度调整
型钢的冷却模拟及步进式冷床的长度计算
干式变压器三维布置图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