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生花

2013-03-25 06:09聂建齐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1期
关键词:伟人教学内容高中语文

聂建齐

随着几轮课改的实施,教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应该说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较之以往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选择性的需要。但新课改绝不是教材换几篇课文、调整个顺序就能取得成功的,其关键是教师对教材的运用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语文教育前辈于漪先生曾说过“聪明的教师用教材教,一般的老师只知道教教材”。虽然“用教材教”和“教教材”只是语序问题,实则“用教材教”则是指教师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那么如何才能艺术地处理语文教材呢?下面就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高中语文教材艺术处理的一点浅见。

一、读写结合,激活教材

很多课堂上老师讲得是滔滔不绝,而学生则一言不发。老师把课清一色地上成“一个人”的阅读课,没有了学生的读书声,也没有读写的结合,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那就是要读写结合,去激活教材,激活课堂。例如教授《荷塘月色》时,在“月色下的荷塘”以及“荷塘里的月色”这两个段落,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用心品读,领略景致带给人心灵的愉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拿起手里的笔,去仿写那些优美的语句,使学生读写能力同步提高。除了仿写外,读写结合还表现在阅读课为写作提供素材,例如2011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时间在流逝”,在教材中就有《赤壁赋》中苏轼对人生、宇宙的终极思考;《短歌行》中曹操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面对无常的时光对人生价值的考问等,这些都可以给学生以启发。

二、有点有面,驾驭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经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认为“课多时少”造成的。不可否认,语文教材的内容量较以往确有增加,而课时量相应减少,但如何巧妙处理,恰是考验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材中小说和戏剧这类作品篇幅长、内容多,该如何处理?我认为要做到“有点有面”、“有的放矢”方能实现长文短教。那么“点”、“面”又分别是什么呢?其实“点”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重点,而“面”则是文章的基本内容。所以在教学小说戏剧这类作品时,要让学生在“面”上了解作品的大意,在“点”上落实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情节,概括情节,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选择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语段、关键情节、重点手法作为教学重点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首先在学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情节“沧州遇旧——买刀寻敌——管草料场——杀敌复仇——逼上梁山”,然后抓住两处精彩点赏析人物形象,一是沧州遇旧表现了林冲善良安分的一面,而在“杀敌复仇”部分,则体现了林冲奋起反抗的特点。一个安分守己、本分的人何以对陆虞候等人痛下杀手,在这样的对比中追问,就可以很快地找到本文“官逼民反”的主旨。再则在“火烧草料场”情节中一直在强调“风雪”这一典型环境,可以和学生探讨,如果不是风雪夜,故事情节能否展开,可以让学生把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的背景换一换,看会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典型环境对情节推动和人物形象烘托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立足文本,扩展教材

教材是一扇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子,老师必须要打开这扇窗,为学生呈现出一个重要的、有趣的、异彩纷呈的未知世界,绝不能因为教材而教,局限于教材。例如必修一中的《沁园春·长沙》,如果仅把课堂的教学目标停留在赏析伟人的伟大诗篇上,去和学生讲这首词语言上如何的宏伟壮阔、情感上如何的潇洒雄壮,体现了伟人对于古典诗词如何的传承,只告知学生这些远远还不够。我认为重点还是要“通过一首词,认识一个人”,引导学生对毛泽东这个世纪伟人的再认识,《沁园春·长沙》大气磅礴,那么为什么毛泽东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什么?逐步引导学生在意识中重塑或加深对伟人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学习伟人的朝气蓬勃、胸怀大志的少年大气派。学生有了偶像,有了理想比什么都重要。要从课本中进去,为学生打开这扇窗子,而不是在教材里转一圈就了事了。

语文教材的处理艺术是科学地、动态地、高效地从课文中提炼与组合最佳教学内容的艺术,它解决“教什么最好”的问题。记得一位教育前辈说过“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但在今天新的语文教学形势下,我要说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样重要,而这些问题的处理恰是教师对教材艺术处理的体现。

(作者单位:太和县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伟人教学内容高中语文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智珠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看伟人与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