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3-03-25 06:09智翠然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1期
关键词:叶圣陶新课改文本

智翠然

综观近几年来课程改革的进展,参与这次改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经历了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之后,大都把当初的激情沉淀为对课改实践的理性反思和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以其系统性、深刻性、前瞻性彰显出巨大的思想价值与现代意义。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深入进行新课改的今天,学习研究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无疑对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具有借鉴、启示的积极意义。

一、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教师为了将其落到实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语文教学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焕发了新的活力,但是从整体而言,由于教学理论更新非一朝一夕之功,传统的知识观和教育观仍存在相当大的惯性。部分教师未能充分理解课改的本质,过于注重形式创新,使课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当前,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教学模式,应该说当今语文教师的素质大大提高,基本不存在以己之昏昏,使人昏昏的现象了,但是另一种现象却大行其道——以己之昭昭,使人昏昏。一些有造诣有激情的教师在课堂上把选文讲得令人如痴如醉,学生也对选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一到学生自己读时却不能领略文章的妙处,何也?教师只为教而教,只为讲而讲,倾吐的是自己,学生只是倾听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存在对话,并且教师也只告诉学生他个人的欣赏的妙处,而没有指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领略文章。也就是说教师仍然是课堂中心,学生的独立思考被遗忘了。

何谓语文?首先必须是语言,然后才能谈文章、文学、文化。思想内容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目前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内容,以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只在进行思想教育,激发某某意识等等,而忘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语言文字在新课改中正在被人们丢到角落里。

立足课内、拓展延伸、课内课外并举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新课程课堂教学不仅有教材知识、师生互动生成的知识,而且有拓展延伸的知识。拓展延伸的形式有:开发资源、改编课文、比较阅读、读写结合……但一些教师常常对课文的赏析浅尝辄止,学生连文本都理解不透,便生发开去,拓展延伸:或旁征博引,开发课外资源;或标新立异,改编文本原作;或另起炉灶,开展比较阅读;或急于求成,训练读写结合……这些做法,看似无限拓展延伸多,实际上紧扣文本恰到好处的拓展极少,不讲实效,喧宾夺主,曲解了新课标的精神。

二、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对新课改的启示

创新的实质是继承和发展。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并不是也不应该是抛弃原来所有的东西,另起炉灶,更不能为了求新求异抛弃传统,甚至矫枉过正违反规律。我们有必要深入学习研究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使我们的阅读教学符合认知规律,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新课改中存在的诸多误区,我们不禁要问,到底阅读教学的出路在哪里?那么,笔者认为虽然叶圣陶先生的理论已经距今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因为他抓住了阅读教学的根本,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规律,因此笔者认为,我们仍然有必要好好探究叶老的阅读教学思想,从而指导我们当今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最根本的理念——“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叶圣陶以为最根本的理念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和怎么‘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吗?”[1]“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不仅是叶圣陶整个教学思想的基本核心,同时也是他指导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

对于阅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问题,叶圣陶提倡本位主体观,即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本位,让他去做演员,当主角,而教师只从旁做导演,当陪练。叶圣陶认为,无论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要把学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他们学习的。阅读教学中的“逐句”讲解,已经被实践证明劳而无功,并且对学生是有害的,因为那样的教学方法必将导致学生永远摆脱不了对教师的依赖,一旦离开学校就会手足无措。叶圣陶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启发诱导,教师只需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多读、多想、多写、多改,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教师为主导,经过长期地辅导和训练,学生自然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叶圣陶指出:“我以为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废除现在通行的逐句讲解的方法”[2]。那么,怎样的精读教学才是叶圣陶所提倡的呢?叶圣陶认为理想的上课方式是这样的:“上课是学生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改订,不再是一味讲解。报告是各自报告预习的成绩,讨论是彼此讨论预习的成绩,指导是指导预习的方法,提示预习的项目,订正是订正或补习预习的成绩。”[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导,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能力、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必须本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开展教学。要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叶圣陶认为,教师的指导是否得法,也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他说:“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之讲明之……总之,教师之主导作用在就学生已有之能力水平而适当提高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4]。

根据叶圣陶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的具体方法尽可以不同,但必须符合两条原则:一条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条是要有利于学生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言文一致

关于阅读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当时忽略语言形式的情势下,叶圣陶着重强调形式的重要性。叶圣陶认为:“文章虽也顾及内容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全以形式上着眼”[5],“在国文课里读《项羽本纪》所当着眼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故事是讲不完的,……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6]。显然,脱离语言形式的内容是违背语文教学的根本的。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汉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语文我们可以理解为四个层次: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言则是出发点。叶圣陶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7]。洪镇涛老师在“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第八次年会上总结自己从教经验时说:“从教几十年,凡是成功的课,语言因素拓得好,不成功的课,语言因素没落实。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指导学生积累、理解、运用语言,其他都在学语言的过程中解决”。

叶圣陶多次说:“我就是最不信服把语言跟内容分开的一个人,咱们不能抛开意思谈语言,也就是不能不管内容专谈语言。就学习语文来说,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学习语文,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8] 。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它与叶圣陶语文工具观的实质是有一致性的。

可见,优质的语文课应该是在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训练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能力,发展思维的同时,渗透审美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而“渗透”依靠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教育方式,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曾有过离开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生命力,片面强调政治思想教育的惨痛教训,也有过离开人文来讲语言文字的惨痛教训。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入手,以文悟道,因道学文,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重视选文本身——立足文本

关于选文与拓展的关系,叶圣陶主张教学必须从选文出发。他说:“教师把讲话推广到相当限度以外去,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蔓延得愈广,对于选文本身忽略得愈多。并且,从选文中摘出几个词几个句子来大加发挥,是不能够使学生了解整篇各个方面的”[9]。离开文本的拓展即使再精彩再深刻都是徒劳的,拓展必须从文本出发,进行合情合理的阐发。

学生的阅读心理发展规律,从阅读的能力发展角度看,是“认读感知——理解处理——评价总结——迁移活用”。我们不能就文本谈文本,更不能脱离文本谈拓展迁移。扩展、迁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只有以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为前提,才可能产生有效的延伸扩展、迁移。立足文本要求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立足整体,统筹兼顾到字、词、句、篇和语法、修辞、逻辑问题等方面的语文知识。立足文本要求教师依照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先读后教。在课文教学之前,让学生潜心阅读文本,用心体验文本,然后才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展开对话,引导学生与文本互动。

当然,反思回归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走老路,更不是对新课改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在“否定之否定”之后对语文教育的最深刻认识。顾黄初说:系统地深入地学习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全面认识这位五四老人,并把他的语文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继承下来,加以丰富和发展,使之成为我们今天革新文化教育事业的珍贵财富,已经是历史提出的必然要求了。在实践新课程,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学习叶圣陶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无疑对推动教育改革具有借鉴、启示的积极意义。

注释: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5][6][9]叶圣陶《〈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序》,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7][8]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作者单位:正定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叶圣陶新课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霜的工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燕子,住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