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2013-03-25 06:09高彦张少茹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职业高职

高彦 张少茹

一、 教学改革的背景及依据

(一) 教学改革的背景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规范语言、人文素质教育和社会就业岗位培训中,显示出无法替代的重要性。但在当下,大学语文却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成了“鸡肋”。 在信息化社会,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学生的交际、求学动机日益功利和世俗,母语教学更是淡出“江湖”, 很多高职学生词不达意、语不成句、语文知识欠缺、错别字满篇,作业更是网络产品,有的甚至请假条也不会写。 在繁忙的经济生活中成长起来的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更喜欢文化快餐。正如“百家讲坛”红遍大江南北,通俗的讲述把古典深邃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人物变成了心灵鸡汤,慰藉着喜欢快捷方式的年轻人。但却很少有学生会静心去阅读感受古代文化,在不断的体悟中形成自己的认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差、淡薄人情、缺乏激情、言行偏激、人文素质的普遍缺失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忧思,高职语文教师在自身的小环境里也倍感焦虑和无奈。

在这种转型期的文化淡漠中,高职院校语文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教学改革的依据

2005年举行的“正规教育中共同价值观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应对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我们不仅需要科学,而且需要智慧;不仅需要技术,而且需要精神;不仅需要经济,而且需要人文。新时期和未来职业教育已不再以实现政治目的或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而应逐渐转向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它不仅关注人的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而且更要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个性。所以,高职人才的培养不能一味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必须把高素质、高技能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两翼。教育专家徐国庆曾针对职业院校轻视文化课的现象尖锐地指出:“任何一种教育,如果忽视对学生心智的开发就不成为一种教育。教育的真谛在于挖掘人的潜力,启发人的心智,形成人的智慧。如果教育被扭曲为简单的技能练习,那就与动物训练无异。”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大学语文应兼具两种功能,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以此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社会人”和“职业人”,一个高素质、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从而有效实现 “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让受过职业教育的人,能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诗意地栖居”这一目标。

三、教学改革研究的思路与教学探索

(一)教学改革的核心——观念革新

职业教育界的高端愿望是“以就业为导向”,而这个愿望实现的前提是必须对职业院校的语文究竟何为、为何以及教师的角色转变,要重新认知和定位。

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大学语文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理解、评判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整体文化修养、塑造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

其次,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高等教育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转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正确处理人文知识和应用能力、创造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听说读写水平,激发批判性思维的素质。

第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兼容式教学。高职教育有着明显的专业化倾向,在教学中需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情感心理实际调整教学内容,选用不同教学方法,以期与各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根据“社会人”的角色要求,让大学生乐于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滋养,培养起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能参与社会文明的进程。根据“职业人”的角色要求,则应把学生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与其所学专业,尤其是与今后步入职场的需求相对接,使学生确立起能力的自我培育意识,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第四,教师由被动教书匠转变为能动研究者。由此形成行动研究模式——“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逐步从事务型的教书匠转变成为能动研究者。这个转变是被迫的,但它却会给教师的职业价值带来根本性的转变,推动教师职业更加趋向于专业化,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二)教学改革的关键——方法创新

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心智、开掘能力、培养品质为中心,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传统与多元教学模式的整合。

首先,精心打造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变课堂授课为分组教学,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书本,实践活动、职场案例、相关阅读材料等都是教学素材。如学习叶芝的《当你老了》这首诗,课前搜集资料、课内配乐朗诵、品读分享、学生个性解读、质疑,教师答疑。课后学生制作课件,分小组成果展示,评比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图文奖。进而结合李金发的《弃妇》,拓展为“爱情”主题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认知能力。由教师、学生精心打造学习共同体,营造学习氛围,开拓学习资源,将学生引入网络和图书馆,既陶冶了情操,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职场氛围中学习作品。如学习《简历与求职信》时,设计教学情境:

根据专业设置若干岗位及负责人,模拟专业职场招聘。学生自主选择岗位投递求职信,各小组成员海选,负责人点评求职信并宣布面试人员,按岗位进行职场面试。各小组选出几名成员为主考官,并拟好面试题,现场进行面试环节,考官现场打分并与面试结束后点评面试者,宣布淘汰人员及录用人员。师生点评本次活动,指出长处及不足。模拟职场全体师生评选出最佳主考官及最佳面试者。通过现场感分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自觉于任务完成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使学生明确意识到每一个知识点都与自己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主动性自觉提高,课程学习充满活力和动力。

第三,精心策划主题实践活动。以小组形式策划主题活动,如设计“感受文学与自然”主题活动。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小组体验感知,以文章感受为契机,自主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拍摄美丽景色,收集相关美文,书写特别感受等。第二阶段小组深度交流,共同探讨确定活动形式及内容并加以实施。第三阶段全班集中分享,小组展示各自实践成果。有的推出诗歌朗诵、个性解读、演唱歌曲结集包,有的上演精彩课本剧,有的自行创意编剧,有的组织绿色郊游,制作生动课件,配写蕴意文字……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大自然、图书馆乃至网络都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与此同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四,能力训练项目化。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使语文应用能力在社团活动项目中得到体验和内化,最终实现语文应用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迁移。如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演讲、辩论赛,在酒店管理班开展大酒店中层管理干部竞聘演讲活动,建筑工程系开展设计建筑外观或内部结构体验活动,促进语文应用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迁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犹如煤的形成。高职语文教学在寻求突破,探索创新,突显与现实境遇及自我价值的契合改革中,恰似那团温暖的火,慢慢铸炼、熏陶,最终打造出精致、有底蕴、有悟性的学习者。缘此,才是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心愿。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康巴什新区)基础部)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职业高职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