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公共文化 建设幸福钟祥

2013-03-27 11:01○邹
党政干部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钟祥钟祥市群众

○邹 灏

公共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文化的基础,是建设幸福县域的重要内容。钟祥市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近贴群众,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旨归,强化工作举措,加快公共文化建设,创建全省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着力建设“幸福钟祥”。

一、坚持文化育民,发挥公共文化功能

文化为人们构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园,使人获得信仰、理想和尊严,是人们幸福感的核心依据。我们坚持把培育和形成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铸魂工程来抓,增强群众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和对党组织的归宿感。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代,物欲观念的过度泛滥,导致人们内心缺乏归宿感,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人们缺乏文化共识,导致理想信念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此,钟祥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与基本道德规范。

二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钟祥市一方面加强现代公民教育,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等价值理念,加强文明礼仪教育、道德品格教育和青少年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感动钟祥”人物评选活动,开展一次“诚信之星、义工之星和孝老之星”评选活动,在实践中整体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三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提高公民幸福感的重要方式。近几年来,钟祥市以创建文明社区为载体,深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以“共铸诚信”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系统、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活动;在党政机关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服务对象评科长”、“行风大家评”活动;在窗口行业开展“诚实守信、优质服务”活动;在各类企业开展“守法经营、诚信发展”活动,文明行业创建领域不断延伸。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八和文明户”等活动,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特别是2012年钟祥市在继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三万”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了以“平安和谐、诚信和善、邻里和融、家庭和睦、言行和德、致富和顺、健康和乐、环境和美”为主要内容的“八和文明户”创评活动,收到了“一个改善、两个增强、三个下降”的效果,即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争做文明人、争创“八和文明户”的意识明显增强,邻里纠纷、不赡养老人和违法乱纪现象明显减少。

二、坚持文化惠民,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钟祥市着力构筑“文化民生”,把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放在优先地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立市、乡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以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服务改善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增强群众的生活优越感。

一是全力保障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十一五”以来,钟祥市先后投资兴建了一批文化地标性工程。投资8300万元新建了博物馆,投资1.2亿元新建了体育馆,投资850万元实施了元佑宫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设。全市重点文化工程总投入达2.31亿元,完善了城区大型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如博物馆新馆及体育馆是钟祥市近年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专门聘请国内顶尖建筑设计部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进行规划设计,并将本地历史文化特色融入设计之中,大大增强了设施的文化个性,提升了设施的品位和档次。“十二五”期间,钟祥市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公共文化工程的投入力度,拟投资7000万元兴建占地45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县级市一流的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会展中心,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加优越的文化环境。

二是大力推进镇村文化设施建设。钟祥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乡镇文化站改造,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实现了全覆盖,文化站改造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全省和全国的验收区。兴建农民健身工程350个,每年放映农村电影6000场次,文化站均配备了合同制站长和图书管理员,全市“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三是着力建设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钟祥市立足于把村(社区)文化中心建成农村基层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的重要课堂、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纳入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全市已建成村(社区)合格文化活动中心460个,覆盖率达93%,在“十二五”期末,文化活动中心可实现全市村(社区)全覆盖。

三、坚持文化便民,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当前,钟祥市不仅文化设施网络迅猛发展,而且文化品牌吸引力不断增强,服务手段日益多样,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进入了公共文化服务快速提质期。

一是创建文化品牌。近几年来,钟祥市立足于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出了三大特色文化品牌。第一,创建了“长寿文化”品牌。通过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钟祥长寿文化旅游节,创办长寿文化研究会,兴建长寿度假村、长寿观光旅游区等,不断丰富了钟祥市长寿文化内涵,既提升了钟祥长寿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又增强了本地群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第二,创建了“明文化”品牌。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依托人文资源,高标准、高水准建设明显陵度假村、游客中心、开发建设明文化主题公园,使之既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区核心景点,也是广大市民休闲养生的好去处。第三,创建了“乡土作家群”品牌。全市乡土作家达到400余人,共出版各类著作320多部,先后涌现出了艾晶晶、刘正权、饶秀珍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乡土作家,他们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如艾晶晶创作的电视连续剧《来不及说爱你》和《千山暮雪》在全国省级电视台播出;女诗人、影视作家饶秀珍创作的电影《山里山外》和《桃花红梨花白》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青年作家刘正权出版小小说集10余部,其中有2部在台湾出版,成为享誉全国的小小说知名作家;文化品牌效应助推了全市文艺精品创作。此外,钟祥市还创作钟祥民歌20余首,大型乐舞音画《钟聚祥瑞》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舞蹈《放鱼鹰》、歌曲《莫愁谣》、《这是我的家》荣获湖北省楚天群星奖金奖,其中舞蹈《放鱼鹰》荣获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奖创作奖。钟祥影视人制作的特色栏目《有话好说》、《老家在钟祥》、《创业在钟祥》等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受到群众的热捧。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钟祥市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突破政府独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传统制度安排,在政府主导下,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公益服务、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服务、以群众为主体的自我服务相结合的“一主多元”、“多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模式,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而满足和丰富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探索建立了公共文化流动服务体系,开展了“图书馆配送中心”和“基层文化辅导中心”建设。以市图书馆和市文化馆为主体,在全市各乡镇、社区设置了22处馆外图书流动点和46个文艺流动辅导站,开展常年图书流动配送和基层群众文艺辅导。

三是培育文化队伍。钟祥市以农村(社区)文化中心为中介,依托民间文艺人才资源,积极扶持乡村乐队、民间剧团发展,目前全市共有乡村乐队和农民剧团302个,从业人数达3000余人,每年开展各类演出活动5000余场次,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通过几年的培育打造,部分艺术队伍已经走出钟祥,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提升了钟祥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这些队伍定期深入社区、企业进行巡演,成为“文化超市”惠民演出的主力军,也是活跃基层文化的重要力量。

四、坚持文化乐民,丰富公共文化活动

文化为群众服务才有生命力,我们坚持贴近最广大群众的生活实际,注重群众的广泛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感受快乐的平台。

一是开展节日文化活动。钟祥市每年都组织开展“六个一”节日文化活动,即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春节晚会、一次民俗文化展演、一次大型焰火晚会、一次职工文艺调演、一次“农家乐”农村文艺汇演、一场体育比赛。同时支持民间社团组织举办好“三月三”、“九月九”两次庙会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据统计,近年来每次庙会活动以弘扬慈孝等传统文化为主题,活动人数均超过30多万人次。

二是开展广场文化活动。钟祥市在城市人口聚集区、集镇中心地带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利用双休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周、纳凉晚会、机关、校园大合唱、社区文艺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让群众当主角,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做到周周有节目、月月有重点,逐步形成特色和亮点。

三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钟祥市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近几年全市文化部门和单位共送书下乡1.5万册,送戏、送文艺节目、送电影下乡1.8万场次。还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一支农民乐队或民间剧团、每个乡镇每年举办一次农村文艺汇演,从而推动了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是开展网络文化活动。随着互联网、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适应群众文化兴趣和需求发生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开展网络文化活动的新举措,培育网络正能量。近几年,钟祥市开展了“网友看城建”、“网民议环保”、“网谈中国梦”等活动,把社会舆论引导到积极方面上来,营造了社会和谐氛围。

猜你喜欢
钟祥钟祥市群众
斜叶黄檀茎中1个新的肉桂酚类化合物
多让群众咧嘴笑
老年大学我的家
——湖北省钟祥市老年大学校歌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IN THE BELLY, THE BEAST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钟祥“四落实”推动资产清查工作
钟祥市地方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