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宜作为学术名词

2013-03-28 02:04张卫华
中国科技术语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献数据库成年人年龄段

张卫华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北京 100191)

一 “青少年”概念的内涵分析

根据汉语组词的基本规则,“青少年”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是“青年”和“少年”两个词合称的缩写,即“青少年”可理解为包括“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群体的用词,这种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已约定俗成。但青年是成年人,少年属于未成年人,一个名词包含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种人群,作为学术名词使用显然不妥,尤其是在医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青少年”的第二种理解,是将“青”作形容词来修饰“少年”,虽然从词汇的语法结构角度做此理解是可以成立的,但是“青”的“少年”应该是什么年龄段的人群呢?这种指代更加不明,在实践中也就无法采用了。

二 “青少年”一词的实际使用情况

笔者试图考证“青少年”这个词的起源,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使用这个词?当时用这个词指代的是什么年龄段的人群?由于笔者没有语言学的专业背景,“蒙头”尝试几次,实在不得其法,就以标题中出现“青少年”为条件检索,以简单地考证实际使用情况。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1],收录“青少年”(qing shao nian)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是juvenile。对这个词的说明中,在“C913.5青少年问题”使用时,有“青年学、青年社会学、儿童社会学、青少年犯罪问题入此”的注释,从这些信息可以推知,在社会学领域使用时,“青少年”基本含义可理解为“青年”和“少年”人群的合称;但“青少年”在“D政治法律”领域使用时,又明确定义是指“未成年人”。也就是说,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系统中,“青少年”这一主题词在不同学科使用时,基本含义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库[2]中,用“青少年”检索,显示共有五个词,分别是:“青少年期(adolescence)”“青少年发育陡增(adolescent growth spurt)”,使用这两个词的“学科体系”是“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青少年活动区(youngsters activities area)”,应用“学科体系”是“建筑与园林及城市规划→园林规划”;“青少年青光眼(juvenile glaucoma)”“青少年牙周炎(juvenile periodontitis)”,应用“学科体系”则是“医学→眼科疾病”和“医学→口腔病理学”。以上术语括号内为“英语等价术语”。用“少年”检索,显示有三组词,分别是“少年期(juvenile period)”“少年犯罪(juvenile delinquency)”,在“学科体系”“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使用,“少年胚胎性癌(juvenile embryonal carcinoma)”的应用“学科体系”则是“医学→泌尿外科学”。在这一版公布名词中,对“青少年”和“少年”没有给出涵盖年龄范围的具体定义,而对应的英语等价术语则显然有交叉,实际应用中恐怕难免出现歧义的情况。

笔者主要从事医学临床和科研以及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这样的专业背景使得笔者对医学文献数据库比较熟悉,因此主要以医学领域的文献来举例说明。笔者以标题中出现“青少年”为基本检索条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6.1.1—2011.11.15)收录的文献信息,显示有9249条记录[3]。根据这些文献标题和摘要中显示的关于研究样本“年龄”或学生身份等信息,发现虽然对研究样本人群同样称为“青少年”,不同作者入组样本的年龄段范围却差别很大,有“7~16岁”“15~24岁”“12~18岁”等,或“小学、初中、高中生”“初中生,大学生”等,从中很难对“青少年”所指究竟是哪一个年龄范围的人群形成清晰的概念。总体来看,也结合论文的摘要内容做分析,作者们所称的“青少年”多数情况下是指“≤18(19)岁”而“≥11(13)岁”的未成年人,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仅从摘要内容分析则对作者是以“未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难以形成清晰的印象。如果留心一般大众媒体使用“青少年”的情况,得到的印象也是多数情况下是指“未成年人”,难以清晰区别所称人群是否包括了年轻的“成年人”。

《辞海》对“青年”的解释是“指18~25岁由少年过渡到成人的阶段”[4]。对“少年”的解释是“年轻男子”[4],但没有具体说明年龄段范围。没有收录“青少年”的词条,但收录“青少年越轨”,解释是“一般指年龄在12~20岁或14~25岁的青少年,因违背当地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而发生的偏差行为”。这个解释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但对按照这个解释涉及的人群,遇到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时,因为法律是以年满“18周岁”作为“成年人”的界限,在实践中恐怕无法做到针对这样的“青少年越轨”问题提出一定的处罚标准的。

总之,不论是学术语境还是非学术语境,“青少年”一词虽被广泛使用,但所指代人群的界限却常常是不清晰的。

读有英文摘要的学术论文,发现“青少年”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多数是adolescent,也有juvenile。那么,这两个英文名词所指代人群的定义是什么呢?

三 adolescent和juvenile的中英文解释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关于adolescent的解释是“a young person, usually between the ages of 12 and 18, who is developing into an adult”[5]。 对 juvenile的解释是“relating to young peoplewho are not yet adults”和“silly and typical of a child rather than an adult”[5]。《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的解释基本相同。从它们的英语解释,可以明确这两个词指的都是“未成年人”,是“未成年人”向“成年人”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人群包括的年龄段范围典型的情况是“12~18岁”,是“未成年人”的最后一个阶段。

对于另一个单词teenager,英文解释是“someone who is between 13 and 19 years old”[5],可见与adolescent的年龄范围很接近,而在实际应用中的含义,指的也是“未成年人”。

对人按年龄段划分不同人群,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医学文献数据库都有称为adolescent的人群,指代的是儿童人群中最后一个细分年龄段的人群(见表1)。在一本专门讨论adolescent精神障碍的专著中,作者在序言中对该书所讨论的目标人群的定义是“Adolescence,which we define here broadly as ages 10 to 22,is a unique and distinct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This period of life is a transitional but also noticeably malleable and plastic from a neurobiological,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6]。 可见,该专著对称为adolescent的人群年龄段范围的定义是从10岁到22岁,但作者明确说明这是一个“宽泛地(broadly)”定义,对处于这个年龄段人群的突出特征,强调的是“过渡性”和“发展性”的含义,换句话理解,这个宽泛年龄段的人群仍然是“未成年人”,而不是“未成年人+成年人”。

结合前文关于“青少年”的分析,将adolescent和juvenile翻译成“青少年”是不准确的,应翻译为“少年”。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美国MedLine数据库《医学主题词表(MeSH)》[7]中,只收录了adolescent这一个词。

四 国内外常用医学文献数据库按年龄区分的人群命名

国际上最为著名的医学文献数据库,有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MedLine,在Pubmed平台可检索到该数据库按年龄对人群的区分和命名[7](见表1)。荷兰《医学文摘(EM)》是另一个知名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它对人类年龄的分段和命名与Med-Line稍有不同,主要是对新生儿与婴儿阶段的年龄分段和命名用词稍有不同,但对儿童(狭义)至老年人的分段和命名,则基本相同[8]。中国医学图书馆的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是我国有影响的医学文献数据库之一,它对各种人群的年龄段定义,可以看出与MedLine的年龄段区分基本一致,只是对13~18岁英文称为adolescent的年龄段人群采用的名词是“青少年”[3](见表 1)。

MedLine按年龄发展对人群的区分,基本框架是区分为“儿童[即All Child,在此翻译为“儿童(广义)]”和“成年人[即 All Adult,在此翻译为“成年人(广义)]”两个阶段。儿童期是人成长发展的时期,各种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经过逐渐分化、成熟,而使得个体最终成长为能够独立生存、具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儿童”的权利和义务与“成年人”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的,将人按年龄分为“儿童”(即“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并规范命名不仅有理论意义,更在医学、法律等领域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而“青少年”一词之所以不宜作为学术名词,恰恰在于其内涵很容易造成对“未成年人(儿童)”和“成年人”的混淆。

五 用“少年”指示儿童(未成年人)期最后一个细分年龄段的人群

个体的发育过程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个体而言,是在哪一天哪一刻完成了生理、心理上的发育、发展而成为“成年人”,实际上是无法做到截然分界的。但从群体角度,对人做“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阶段区分并规范命名,不仅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是必要的,更因在日常生活的社会实践中会涉及对个体权利和义务的界定等重要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因此,要结合中文“字”本身的基本释义和“词”的构成语法规则要求,选定准确的用词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加以“命名”。

表1 三个中外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人年龄段的分组

笔者认为,宜用“少年”作为未成年人(儿童)期最后阶段人群的“称呼”名词,并参考MeSH的收录情况统一采用“adolescent”作为对应的英文术语。

在中图分类主题词[1]收录有“少年”,但多与“少年儿童”组词,对“少年”所指年龄范围没有给出明确定义,但可明确是年龄大于该分类系统中“儿童”的未成年人。在一本有影响的儿童心理学专著中[9],“少年期”指 11(12)岁到 14(15)岁大致相当于初中学生的儿童,该专著将14(15)到17(18)的,即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的儿童,采用“青年初期”学生的名称,全书没有使用“青少年”这一名词。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几种儿科学五年制或八年制教科书中,关于年龄段的分期没有用“青少年”这一名词,而用“青春期(adolescence)”指代儿童期的最后阶段,年龄阶段的定义在不同著作之间稍有差别,分别是从11(12)岁到17(18)或从 12(13)岁到 18(19)岁。在法学界,“少年”是较“青少年”更常使用的名词[10],指代的是儿童期(一般指 12(13)岁之前)后至成年人(以年满18周岁为“界”)之间的人群。综合这些信息,笔者认为用“少年”指代“未成年人”期最后一个年龄段的人群是合适的,其年龄范围一般可定义为12(13)岁至18(19)岁,大致相当于包含初中、高中的整个中学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在某些学术领域,如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或行为问题时,有时可以将“少年”所涵盖人群的年龄范围适当放宽,如前面引用的国外专著采用的10岁至22岁的范围[6],当然,此种情况下包括的处于22岁高限的个体,应是仍处于接受全日制教育状态而尚未完全具备经济独立等成年人“标志性”条件的个体。在法律的实践领域,则宜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的“未满18周岁”为“少年”的年龄高限标准。

六 结 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在国家和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新的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五千多年已经形成的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11]语言学发展到如今,学术名词在任何一种语言中已经成为基本名词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科技名词而言,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类名词的多少和质量(体现在选用的“字”要继承其语言文字学的基本释义,“词”要符合基本组词规则,在指示科技领域专业意思上又有定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并应尽可能具备“通俗性”以利于推广应用,特别是面对普通“大众”读者时)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使用这一语言国家的科技实力。近2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猛,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科技人员特别是国家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发表科技成果时普遍存在着“重英文轻中文”的现象[12],中文科技名词不规范使用的现象相应地也非常普遍[13]。科技领域的工作者,包括研究者、科技期刊编辑、科技信息服务工作者等,应以“规范科技名词使用责无旁贷”作为自我职业要求,不断提高自身语言文字学(包括中文和外文)方面的知识水平和素养,在规范化使用科技名词中不断努力,以不断提高中文在记录和报告科技成果、传播科技信息、发扬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能力。

致谢:北京语言大学周阅教授(文学博士)对完善本文部分文字的表述提出了建议,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DB/OL].(2012-9-10)[2012-9-11].http://cct.nlc.gov.cn/default.aspx.

[2]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名词(版本2.0)[C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3]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DB/OL].(2011-11-14)[2011-11-15].http://sinomed.imicams.ac.cn/cross/search.jsp.

[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702-1706.

[5]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朗文当代英语辞典[M].4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Evans D L, Foa E B, Gur R E, et al.Treating and preventing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disorders:What we know and whatwe don’t know:A research agenda for improving themental health ofour youth[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introduction xxv.

[7]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MEDLINE[DB/OL] .(2012-9-10)[2012-9-11].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limits.

[8]Elsevier B V.Excerpta Medica Database[DB/OL].(2011-9-5)[2011-9-6].http://www.embase.com/search/advanced.

[9]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4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王雪梅.再论少年观护制度之建构[J].新华文摘,2012(17):20-22.

[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2:42.

[12]张卫华.繁荣中文科技期刊应成为我国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J].编辑学报, 2012,24(1):1-5.

[13]孙寿山.科技名词规范应纳入依法行政轨道[J].新华文摘, 2012(11):137.

猜你喜欢
文献数据库成年人年龄段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成年人的辛苦
中文文献数据库中撤销论文的分布规律研究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