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应对民族乳业有信心

2013-03-29 23:54郑旭
民生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正确引导奶源国人

□ 本刊记者 郑旭

国人应对民族乳业有信心

“如果再不对国人加以正确引导,若干年后,民族乳业的市场地位就会被洋奶粉全部挤占。真到那时,中国的消费者将失去话语权。”

□本刊记者郑旭

在 3月2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一共被问及8个问题,问题之一便与香港近期实施奶粉禁令有关。此时的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正坐在黑龙江代表团驻地的房间里收看直播。

“当时心情很复杂,甚至是隐隐作痛。”王景海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王景海心底,发酵于2008年的毒奶粉风波如同一个难解的魔咒。

他认为,正是由于三氯氰胺事件,才导致广大消费者将“选票”投给了洋奶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逐渐被改变,非国外奶粉不买、非百元以上奶粉不喝。

“外国的月亮真的就比中国圆吗?”王景海指出,现在很多洋奶粉企业已经看到了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奶粉的依赖性,采取在中国购买散装粉、到国外注册商标、世界各地代加工,最后再卖给中国消费者的这样一种套路。

“中国市场太庞大了,在这种背景下,进口奶粉不但没有因为关税下降而降价,反而联合起来连番涨价,消费要为此付出一倍或几倍的代价。”王景海说。

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实际上,这些洋奶粉经不住检测,还不如国产最低标准的奶粉质量好。2008年以后,我国政府对奶粉加工企业采取了严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了400多家小企业,重新实行QS认证,提升了检测标准。

“但三聚氰胺事件的杀伤力的确很大,不仅戳伤了广大消费者的心,也让民族乳制品企业受到株连。”王景海说。

王景海认为,国内奶制品出现问题并不是奶粉加工企业在工序上出现了问题,而是由于奶源基础不好而间接导致的。

由于奶牛养殖户喂养环节中的不规范,导致鲜奶中的黄曲霉素游离于国家标准。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国奶源的收购标准较低,如果企业自身提高标准,势必要伤害奶农的利益。

王景海建议,国家应尽快提高检验标准。一方面,企业要参照此标准严格执行检疫检测流程;另一方面,指导奶农实行进行化养殖,加强饲料源头监控,保证奶源绿色、无污染。

此外,民族企业自身要提高创新意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新科技的转化和应用,设计生产符合国人体质需求的奶粉,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不仅如此,民族乳企还要有走出国门的信心和勇气,用质量和品牌捍卫中国民族乳制品企业的尊严。

采访中,王景海还希望国家能在更高层面上为尚处低谷的民族乳制品企业重归市场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舆论也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

“如果再不对国人加以正确引导,若干年后,民族乳业的市场地位就会被洋奶粉全部挤占。真到那时,中国的消费者将失去话语权。”王景海说。

□ 编辑 郭铁□ 美编 徐政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

猜你喜欢
正确引导奶源国人
关于规范奶源市场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正确引导孩子的“酸葡萄”心理
被嫌弃的宋国人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中兽医药治疗奶山羊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光明海外收购 蒙牛挺进西南 乳企开打奶源争夺战
正确引导 消除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