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分配改革的政策取向法制化——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

2013-03-29 23:54严碧华李小健
民生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分配居民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特约记者 李小健

两会特别报道高端访谈

让分配改革的政策取向法制化——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

“要提高居民所得,就要降低政府所得或降低企业所得,这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难点。”

□ 本刊记者严碧华特约记者李小健

两会开幕以来,对收入分配改革的讨论一直是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日前,《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他表示,共享发展成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跨过50万亿元门槛,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要分好“蛋糕”。

辜胜阻: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难点在于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利益的调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

从长远来看,要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提高”是对国家、企业、居民三方利益的重大调整。要提高居民所得,就要降低政府所得或降低企业所得,这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调整政府、企业与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过程中,需要对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做出量化安排,大幅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

收入分配改革的切入点是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一般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应以初次分配为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并保护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取得合理合法收入,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核心。

辜胜阻:要从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高度认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收入分配对消费的影响极其重要。如果“穷人想消费但没有钱,富人有钱却不消费”,这就会造成消费的长期低迷。只有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改变这种状态,才能有效扩大消费。

要将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相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转型拐点,市场力量正在推动劳动报酬提升。政府要顺势而为,与企业联手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者报酬要高度重视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和市场倒逼改革的力量;要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解决微小企业发展困境;政府与企业要合力改变对劳动者“用而不养”的局面,建立让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的机制。

要增加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缓解民众在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政府要缩减“三公”消费等行政费用以及那些效率较低、不属于公共服务范畴的专项转移支付。同时,加大对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的投入,降低企业和职工缴纳比例。要扶持低收入和困难人群,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探索建立城乡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和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动态补贴机制。要明确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目标,创新转移支付方式,规范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范围,增加中央对中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要建设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大幅度提高并明确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推进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创新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通过向民间资本开放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基本公共设施和服务的供给水平。

辜胜阻: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政策取向是:“提低、扩中、调高”。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橄榄型”财富分配结构。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旅游、物流和IT等现代服务业,通过经济服务化培育大量“白领”阶层。要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鼓励创业创新,让更多的就业者变成创业者,培育一大批中小“老板”。要通过推动城镇化进程,让进城农民工变市民,促进底层农民工向中层的上升流动,改变弱势群体家庭贫穷状况的代际复制。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充分考虑家庭综合税负能力,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计征、抵扣和返还,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负。要将教育、医疗、保险、养老金等必要、重大支出作为税收减免和抵扣的重点。要创造条件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尽快出台土地物权法配套法规,让农村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在稳定农民对承包地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推进农村宅基地、住房、土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促进土地流转和变现,使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土地流转的增值收益。要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居民理财水平,拓宽居民金融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要研究专利和企业家才能这两大要素通过“技术资本化”和“管理资本化”参与分配过程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

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要监督劳动合同法等落实情况,保护劳动者在分配中的地位和合法权益。深化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合理设置补偿费比例和中央地方份额,使中西部的矿产资源优势能惠及当地普通居民,缩减地区收入差距。

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政府要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国有企业应搞好企业内部分配,正确安排各层次劳动者的薪酬分配关系。利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严厉打击非法收入,取缔不合法收入。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分配居民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