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嫩水果的物流问题研究——以“长丰草莓”为例

2013-04-01 18:33黄世祥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冷链草莓水果

张 丽,黄世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嫩水果在人们日常消费中的地位愈发突出,人们对鲜嫩水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及时的将鲜嫩水果从产地送到消费者手中,而又不损失鲜嫩水果的新鲜度,鲜嫩水果的物流成为水果物流业研究的重点问题。

水果物流是指水果的采摘、加工、包装、收购、运输、装卸、储存、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由于物流设施差、管理落后,在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水果、蔬菜等商品每年因腐烂变质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1],造成了果蔬的极大浪费,而西方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水果物流业是我国社会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水果物流对促进水果物流市场拓展,提高水果生产效益,增加果农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鲜嫩水果物流特征

鲜嫩水果是指那些含水份较多、果皮较薄、随着水果的不断成熟而果肉逐渐变软甚至腐烂的水果,比如草莓、桃子、葡萄、枇杷、樱桃等,都属于鲜嫩水果。鲜嫩水果的特性决定了其物流特征:

(一)鲜嫩水果流通难度大,决定其物流具有高技术性

“新鲜”是鲜嫩水果的价值所在,水果商为了保质保鲜一般都采取就近销售的方式,很难进入远地市场,更不用说远销国外了。而鲜嫩水果的消费市场是普遍的,越是新奇的鲜嫩水果越是受到远离产地的大城市的消费者的亲睐。为了将新鲜水果销往远地市场,需要物流具有高技术性,才能保证鲜嫩水果的风味、色泽、新鲜度。鲜嫩水果的物流高技术性包括,水果采后的加工、冷藏、冷链运输等。

(二)鲜嫩水果的季节性,决定销售期间物流具有季节性

鲜嫩水果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一般具有不同的生长阶段,因此每种鲜嫩水果的出产期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过了或早于那个季节都是吃不到特定的鲜嫩水果。在鲜嫩水果的成熟季节,出现短时、集中、强大的物流量,而在其成熟季节过后,物流量则迅速减小甚至为零,这就导致了鲜嫩水果物流具有季节性。

(三)鲜嫩水果的受欢迎程度,决定了其物流具有市场需求性

鲜嫩水果一般都果汁丰富,果肉鲜美,口感很好,越来越的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鲜嫩水果而不是长期冷藏的水果。从这方面来说,鲜嫩水果的市场需求量大,生产、销售和物流的规模还远远没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水果市场的供需不足,一线城市的很多批发市场需从国外进口水果来满足国内的需要,从而需要更多的物流商来满足鲜嫩水果市场的需求。

二、案例分析:长丰县草莓物流现状

安徽省长丰县作为全国草莓种植第一大县、国家级草莓标准化示范区,其草莓形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品牌——“长丰草莓”,2012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18.5万亩,预计总产量30余万吨,亩均产值1.8万元以上,连续多年稳居全国设施草莓第一大县。拥有草莓种植户7万多户、从业人员12.6万人、受益农民约30万人。全县70%草莓果品销往京津地区,20%销往沪宁地区,并成功进入各大国际连锁超市。国内各大市场的水果批发商纷纷到长丰经销草莓,每年有近400家国内客商进驻长丰。如此大的草莓产销市场,带动了长丰县经济的发展,成为其支柱产业。

(一)长丰县草莓物流状况

1.物流主体状况

在整个产供销链上的物流主体包括:农户、批发商、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其中农户占销售主体的70%,草莓专业合作社10多个,龙头企业20多家。草莓专业合作社在所有物流主体中起主导作用,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通过联系水果批发商、物流公司,将草莓批量出售给批发商,获得集体力量大于个体的效应,促进了草莓的流通和市场的繁荣,提高了市场信息的传播效率,降低了草莓的流通成本。但目前长丰县有30%左右的草莓是经由草莓专业合作社进入零售和消费领域的。

2.物流基础设施状况

长丰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纵贯县境,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但冷藏运输设备、货物包装和搬运、信息通信等物流基础设施和加工设备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对于水果物流的发展,物流能力的不足,导致了草莓等果蔬在流通中损失率超过25%,给农户和企业带来了相当的损失。

3.草莓流通加工水平状况

鲜嫩水果的流通加工包括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流通环节,长丰草莓只进行了分级、包装这两个加工环节,分级设备大多采用人工分级,包装技术含量较低;清洗、打蜡加工环节需要精密的设备,而这些精密的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龙头企业还未在此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农户更没有资金投入,这就无法提高草莓物流的附加值,反而使得草莓在流通环节中的损失增加。

4.物流信息化建设状况

长丰多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输草莓,这些企业大部分属本土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仓储、运输等环节的相关市场信息的网站较少,网站上发布的一些产品没有报价,部分功能无法正常打开。少数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宝供物流等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

(二)长丰县草莓物流问题分析

1.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长丰草莓物流主体结构中,散户占70%,参与草莓物流的合作组织少,从事草莓运销的商人主要是个体经营组织,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龙头物流企业,草莓物流链组织关系松散,合作信任度低,物流资源与运作难以有效整合。

2.草莓的包装技术含量较低

草莓的果皮极薄,外皮无保护作用,在采收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损伤。目前上市包装共有纸质、塑质和柳质三大类,规格有50g、500g、1500g、2500g、5000g、10kg、15kg等七种。一方面适应了城乡不同居民家庭对购买量的需要,一方面满足了大客户成批走量对草莓包装的需要。用印有“长丰草莓”字样的纸盒子包装的最多,该试样纸盒子最多可装2500g。用纸盒子装的2500g的草莓,往往由于路途遥远、颠簸,草莓达到目的地后表面大部分都磨损、出水,损失率达25%。目前甚至还有用竹篮装的散称草莓,顾客在手工挑选草莓的过程中也造成很大的果品损耗。

3.农村交通状况差,运输方式单一

长丰县的部分地区农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交通死角较多,砂石公路没有到村到组,在农产品收获季节,难以满足大量、快速运输的要求,恶劣的交通条件限制闭塞地区发展草莓产业。对于销往京津地区的草莓,多采用公路来运输,运输时间较长,等草莓达到目的地,草莓的风味跟品质受到大大损耗,不利于抢占市场,同时也降低了草莓的受欢迎度。

4.冷链技术设备缺乏

个体农户因受资金约束不能建设冷藏仓库,摘下的草莓都放在常温的室内,夏天气温高,草莓熟得快,在等待过程中不对草莓做任何的冷藏措施的话,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运输设备单一,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运输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是普通农用卡车和箱式汽车,大多数都没有任何保鲜冷冻设备。卡车有时最多在上面盖上一块塑料布或者帆布,根本不能保证运输货物的质量。

5.草莓采后加工能力不足

鲜嫩水果加工过程不仅是便于流通、延长保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使鲜嫩水果增值的重要手段。目前,90%的长丰草莓只进行分级和包装的加工流通环节,没有对草莓进行清洗、打蜡、喷洒保鲜剂等环节,分级工序是农户自己手工操作,包装采用最简单的纸包装。农户没有资金投入设备对新鲜草莓进行加工,只有部分龙头企业采用最近设备将草莓加工成果汁、罐头等少数草莓加工品。

6.物流信息平台需要完善

长丰已经建立网站“安徽长丰草莓网”“中国·长丰草莓网”等,这些网站涉及到了新闻中心、草莓资讯、草莓知识、供应信息和求购信息等,很好的推动了长丰草莓业的发展。农户可以从网站上了解到种植草莓的技术以及关于草莓市场的供求信息,从而更好地生产和销售草莓。但也只有安徽长丰草莓网建设的比较全面,其他合作社和公司的网站都只有几篇文章介绍公司,并且没有介绍当季草莓的新闻、市场情况等信息。关于水果物流的信息网站更少,尚未建立起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草莓物流信息系统,现有的物流信息建设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草莓业的发展。

三、鲜嫩水果物流对策

目前,我国鲜嫩水果物流从总体看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果流通加工水平低、物流信息化建设不完善。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鲜嫩水果物流经验,以加快发展我国相对滞后的鲜嫩水果物流产业。

(一)积极培育物流主体,使物流主体更具组织性

日本的水果物流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各个物流环节都发展的相当完善。日本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协”在果蔬物流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97%的农户加入“农协”,90%的果蔬由“农协”销售。日本各大中小城市都有“农协”直接参与或组织的果蔬批发市场。在果蔬的销售环节,“农协”组织建立一批挑选、分级、包装、预冷、冷藏、运输的果蔬加工产业链,以提高果蔬的附加价值。同时组织技术创新队伍给农户以技术支持,“农协”为农户进行水果种植及销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我国大部分地区,从事鲜嫩水果产销的商人主要是个体经营组织、农户,仍然采用自产自销的传统水果物流模式。农户将水果采摘后运送到批发市场,然后经过流通达到销售终端,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这样的流通模式环节过多,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运输工具的交替、水果的装卸,造成物流成本过高,同时水果的损失率也大大提高,我国目前的鲜嫩水果的损失率达到25%。而以水果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产销模式就可以减少物流成本,降低水果损失率。水果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户种植技术含量高、标准化、规范化的水果,通过了解水果市场信息,迅速高效地将水果从农户那里组织起来,进行批量销售[2]。因而加强发展水果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生产规模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这方面需要政府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财力上加大资助,技术上给予指导,从而完善水果物流组织体系。

(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减少鲜嫩水果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

1.改善保鲜、包装技术

在果蔬的保鲜和包装技术上,国外发达国家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日本专家研制了一种一次性的果蔬保鲜膜,该保鲜膜能缓慢地吸收从果蔬表面渗出的水分,从而达到保鲜目的。英国一家公司制成了一种可食用的水果保鲜剂,将该保鲜剂喷洒、涂刷在苹果、柑桔、西瓜、香蕉和西红柿等水果的表面,保鲜期可达200天以上。日本一家造纸公司生产了一种水果保鲜包装箱,能防止水果水分蒸发并抑制水果呼吸达到保鲜的目的,用这种包装箱包装水果可在1个月内使水果保持新鲜[3]。

目前,我国的鲜嫩水果的保鲜、包装技术较低,包装简易,也没有对采摘后的鲜嫩水果进行保鲜处理,不能长久的保持水果的新鲜度。并且包装水平呈现两极化现象,龙头企业的包装水平高,能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人群,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和技术。在上海及北京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龙头企业采用高技术高质量的包装来满足消费群体。而中小企业以及农户的水果包装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大多采用纸箱子、尼龙袋、塑料箱来装运鲜嫩水果。因而,针对中小企业,应根据水果特性、目标销售市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提高保鲜包装技术。龙头企业可以采用国外的先进保鲜包装技术,进一步提升水果的品牌形象。

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是水果种植大国,当然对水果的需求量也相当的大,物流设施能力不足,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我国水果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十一五期间,我国在铁路、公路、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确定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都没能达到城市公路发展的水平,农村交通状况差,还有部分道路是砂石路,鲜嫩水果在农村公路运输过程中受到颠簸就容易破损。应继续加大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速农村公路的改造工作,加大“村村通水泥路”延伸工程建设力度,使更多的自然村庄通达水泥路,从而改善水果物流的整体交通状况。在运输方式、运输通道的选择上,也要有所选择,应在最短的时间里将鲜嫩水果运到目的地,抢占水果了市场。

3.加大力度发展鲜嫩水果冷链物流

鲜嫩水果具有生鲜、易腐等特性需要通过低温流通才能使其最大限度保持原有新鲜度,冷链物流可以保证水果的新鲜度,减少损耗。美国、日本、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都采用冷链物流系统来处理鲜嫩水果,鲜嫩水果采摘后,95%以上的水果进入预冷库,在运输过程中全部采用冷链车,并配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控制鲜嫩水果的状态,通过公路、水路、铁路等多种方式运输,建立了完善的鲜嫩水果的冷链物流系统[4]。

与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存在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物流环节过多等问题,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的鲜嫩水果冷链物流的成功经验,依靠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政府,重点发展鲜嫩水果冷链物流。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加快各种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级、加工、包装设备等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和推广。

(三)发展鲜嫩水果物流加工业,避免鲜果运输损耗

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在水果采摘后进行商品化处理的比例几乎达到100%,包括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流通环节,在美国,有49.5%的水果进行深加工处理再进行销售,50.5%的水果作为鲜果销售。我国鲜嫩水果流通加工设备与发达国家的相比,只有10%左右的设备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就导致了我国鲜嫩水果采摘后商品化处理比例只达到10%左右。发展鲜嫩水果物流加工业,需要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政府的大力合作与支持,大力发展保鲜工程技术,引进采后处理、分级和包装设备,进一步开发水果流通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先进水果物流加工设备和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最终实现鲜嫩水果的流通加工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长丰草莓在采后加工环节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应起到带头作用,引进采后先进处理设备,使草莓产品线向标准化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美国有近百家提供水果信息服务的商业系统。在这些系统里,用户可以查询市场当前的水果价格、供给情况、和其他农产品信息。美国还建立了水果的专家服务系统,系统提供先进的育种、种植信息,从而为水果生产和物流提供了便捷的信息[5]。

鲜嫩水果从采摘、加工、流通、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其进行管理,建立信息数据库,收集各个物流环节的信息。但由于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信息化发展滞后,没能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因此,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运用电子商务来管理鲜嫩水果的物流。这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及各农业信息化研究机构的技术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建立鲜嫩水果物流信息平台,运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监控,使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提升鲜嫩水果的交易功能。

四、结束语

我国是盛产水果的大国,同时对水果的需求量也相当大,特别对鲜嫩水果的需求量更大,发展好鲜嫩水果的物流将促使水果市场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增加果农的收入。我们国家的鲜嫩水果物流市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但也面临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这是鲜嫩水果物流业的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鲜嫩水果物流业发展的非常完善,我们要借鉴他们发展鲜嫩水果物流业的先进经验,使我们国家的水果物流向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1] 黄景贤.我国水果物流的基本情况探究[J].中国商界,2013(1):249-249.

[2] 张小刘.新疆水果物流系统问题与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1.

[3] 余利娥.宿州市特色水果的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113-115.

[4] 于 博.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1(7):17-17.

[5] 刘 峥,王树进.宿州砀山梨物流系统构建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71-75.

猜你喜欢
冷链草莓水果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草莓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