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的艺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策略探究

2013-04-01 23:01吴道义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铁画芜湖艺术

吴道义

(合肥师范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芜湖铁画原名“铁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朵艺术奇葩,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民间工艺,堪称“中华一绝”。芜湖铁画发展至今历经三百多年的岁月沧桑,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民间工艺不应该是一种逝去的背影,作为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须予以传承与弘扬,使其成为“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资源”。

1 芜湖铁画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芜湖铁画艺术作为地方传统民间工艺,自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产生以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工艺内涵和工艺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品味。然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其中包括大量的新的艺术观赏品层出不穷,这一切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根基。

纵观全国民间工艺,大部分面临着生存危机,芜湖铁画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体制改革滞后。芜湖工艺美术厂与国内的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因种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长期亏损并负债经营,势必进行企业改制,但由于体制改革的不够彻底或简单草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铁画产业裂变,企业规模缩小、技术人员流失、生产环境陈旧以及外来铁画经营者为了生存恶性竞争,假劣铁画产品越来越严重,导致芜湖铁画行业发展陷入窘境。二是经营管理模式混乱。旅游市场曾经掀起的“民间工艺热”导致了很多地区“唯利是图”的无政府、无序的工艺品销售现象,抄袭仿造成风。社会上从事铁画粗制品销售的商贩较多,有规模、有档次的生产企业不多;经营管理混乱,市场无序竞争;产品题材单调,抄袭现象严重;质量良莠不齐,劣质多、精品少,而这些低劣、低质、低价的铁画产品抢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三是技艺传承方式保守。芜湖铁画艺术主要以师徒、父子以及技艺人才之间的口传身教为传承方式,缺乏科学系统的经验总结与理论体系,使得铁画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高素质的铁画技师、老艺人屈指可数,年轻人对这门苦技艺不愿问津,严重束缚了铁画工艺的发展和进步。四是品牌意识淡薄,品牌是能给拥有者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芜湖铁画历经三百多年历史,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传统品牌,蕴含着丰厚的艺术价值和产业价值,可现今其品牌的内涵还不够丰富,品牌的知名度影响较弱,品牌的形象塑造与推广意识淡薄,品牌宣传手段简单、范围较小,导致芜湖铁画产业发展空间狭窄。

2 芜湖铁画艺术创新的有效方式

《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设计法则和评价标准,对当今手工艺设计、制作、评价具有良好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指导意义。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情趣的提升,芜湖铁画既要保持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地域性与历史性,也要设计开发新产品与开辟拓展新市场,以此来探索铁画艺术创新的新思路。

2.1 丰富铁画艺术的题材品种

芜湖铁画题材多为山水、人物、花卉、鸟兽、草虫、书法等;品种以壁画、条屏、挂屏、座屏、横幅、条幅为主,以及新开发的实体铁画、盆景铁画、瓷盘铁画、日用铁画、纯金和镀金铁画等[1]。芜湖铁画在继承铁画传统题材,利用传统材料、传统形象、传统工艺的同时,更要赋予铁画艺术新时代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依据现代消费者在民间艺术品收藏、礼仪用品馈赠或旅游纪念品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传统艺术题材和研究新型艺术品种,丰富芜湖铁画艺术的题材品种。例如开发一些创新的中国古籍经典故事、传统文化符号、历史人物形象、流行时尚元素、现代构成艺术等题材。在外在形式上要拓展传统绘画的基本样式与空间感受,创造三维立体形态的兼具技术、艺术于一体的铁画艺术创新型题材品种。

2.2 扩展铁画艺术的功能价值

芜湖铁画并非仅是单个实物形态的物质价值,而更是赋予了坚忍不拔意念的精神价值。郭沫若观赏铁画为之激情赞词:“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提高铁画的功能价值主要是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者并非割裂而是互为统一体相互影响并存。芜湖铁画作为实用工艺品被社会大众追求、购买与享用的对象,需尽可能地利用某些形象的象征寓意来体现文化内涵与情感意味,以适应市场消费的文化需求;芜湖铁画作为艺术品被部分爱好者收藏、赏玩与交流,它需要最大限度地继承传统文化题材与创新表现手法,以满足大众群体消费的审美需求。而传统铁画主要充当了节庆、人际交往礼品,满足农耕经济、商埠文化下的精神需要,其功能价值相对单一。因此,在设计时尽可能把铁画的艺术性、纪念性、礼品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使铁画真正走进最广大的消费群体,体现消费符号的意指内涵与所指形象,以此扩展铁画艺术作品的多重功能效用。

2.3 综合铁画艺术的材料性能

芜湖铁画是中华民族独特气质的载体,其艺术效果和铁的材料质地紧密相联,铁是黑色金属,质硬而富有弹性,量重而善于造型。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瘦劲简洁、风格冷峭的艺术特征,以锤代笔、以铁为墨、以砧作纸、以炉为砚的铁画构图布局借鉴国画的笔意和章法。与此同时,芜湖铁画在继承传统材料和工艺的基础上,需要打破铁画铁质材料的单一性,亟待融入后现代主义设计观念和创作方法,善于尝试运用现代新材料和新工艺,综合利用不同金属(铁、铜、银、金等)材料的质地、色彩和肌理等特点,锻造富有意味的铁画艺术作品。例如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芜湖铁画曾一度辉煌,主要是“以黄金铁画冲上来的”(芜湖铁画第五代传人杨光辉语)[2],生产出纯金铁画、镀金铁画和仿金铁画,这就是结合特殊金属材料创造特色铁画的典型成功案例。

2.4 更新铁画艺术的工艺技术

芜湖铁画是纯手工锻造艺术,黑白分明、虚实相合、刚柔并济,极富立体感。铁画主要以熟铁为原材料,经选料、锻打、接火、整形、淬火、烘漆、上底、装框等多种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的“铁冶丹青”。焊锻技法上综合吸取传统剪纸、木刻、雕塑、金银镶嵌等工艺特点,并将木刻、砖雕的立体效果及剪纸中的艺术夸张手法,揉合于整个制作过程中,来体现作品意境之美[3]。现代铁画工艺基本上沿用三百多年前的锻造技术,至今未能有所突破,以至于锻制的精品铁画不够精致,这将束缚芜湖铁画的艺术创新。为高效促进铁画产业发展,首先要继承传统铁画制作工艺,借鉴古代工艺品模范、失蜡、鎏金等高水平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创新性工艺;其次要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社会技术的更新,需引进现代高密度的机械制作工具和采用先进高效率的科学加工手段,以此来提升铁画的生产水平与工艺品质。

3 芜湖铁画产业发展策略构想

文化产业被称之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指将文化领域中的信息、精神观念转化为商品,并进入市场,而形成产业。铁画作为芜湖地方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产业振兴仅仅依靠芜湖铁画厂、铁画研究会和部分铁画企业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依托芜湖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发展,纳入地区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成为文化产业发展链中一个环节,走文化与经济一体化道路。

3.1 政府部门宏观自主导向,加强行业机构及部门合作

芜湖铁画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是芜湖市文化产业的标志性符号,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府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引导铁画行业的良性发展,把铁画行业、动漫基地以及旅游业发展纳入芜湖旅游文化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积极投入专项保护基金,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发展政策,扶植培养核心骨干铁画企业,树立芜湖铁画艺术品牌形象。需要通过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规范铁画产业发展中涉及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组织管理、产品销售、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因素,创造铁画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恢复与铁画创作、研发、生产相关的产品设计部门、研究会、行业协会等职能部门,有效使用企业内部资源;打破行业界限,促使不同行业、企业以及政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协同创新,形成产业化经营与管理,并选定铁画生产的骨干企业作为核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设计、研发、销售新产品,将政府铁画非遗产保护基金真正用到实处。

3.2 完善芜湖铁画艺术理论体系,保护与培养技艺人才

芜湖铁画艺术传承基本上是家庭作坊中父子、父女传承和师徒间口传心授,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与研究,这与铁画艺术所处的地位、发展的规模、取得的成就极不相符。目前市场上有关铁画艺术的理论专著、刊物甚少,仅有“杨光辉、张开理编著《铁画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王永祥编著《走进铁画》,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铁画研究》,芜湖铁画研究会,2007年创刊”等理论书籍与刊物,这就需要整理和撰写完备的铁画艺术理论专著,发行长期有效的行业理论刊物,以利于芜湖铁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铁画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属性。民间艺术保护的核心,首先是人才资源保护,芜湖铁画艺人“杨光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创作热情,做好特技、绝技的传承,并引导他们利用现代观念、科技、材料创新发展传统铁画艺术。同时,应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人才,为铁画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设计、研发创新性铁画艺术品。芜湖铁画因其独特的外观形态,精美的立体造型完全适用于《著作权法》保护,通过有效保护创作者的工艺劳动成果,培养与提高技艺人才创作的积极性,从而能够赢得芜湖铁画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激发铁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3 建设芜湖铁画行业博物馆,提升铁画艺术品牌形象

结合铁画行业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或现行规划,选择合适地点建设 “芜湖铁画博物馆”,保护、继承、弘扬芜湖唯一存在的国家级民间工艺品牌。馆内集铁画历史、铁画精品、铁画研究、铁画生产、铁画人才、铁画销售等内容于一体,具有收藏、保护、展览、传播、研发芜湖铁画等功能。以兴建“芜湖铁画博物馆”为契机,全方位宣传铁画艺术特色、核心企业和骨干人才,壮大铁画行业市场规模,使芜湖铁画融入全市旅游经济发展中,打入国内外旅游文化商品市场[5]。芜湖铁画是芜湖人民的,芜湖铁画这一著名品牌,通过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优良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运用合理的营销手段和设计科学的视觉形象,从而树立芜湖铁画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

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品,是徽文化的经典杰作,更是古老江城芜湖的城市名片[6]。铁画的艺术创新既是对传统工艺的历史性承载,又随时代发展赋予铁画新意,创造出符合现代消费文化需求的艺术精品;铁画的产业发展必须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才能打造地方性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城市,使铁画真正成为芜湖的文化标志和文化品牌。

[1]杨光辉,张开理.铁画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4-6,55-57.

[2]王永祥.走进铁画[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223-225.

[3]张国斌.芜湖铁画产业化转型与发展探议[J].装饰,2008(7):116-117.

[4]易忠,徐超.芜湖铁画的设计开发策略[J].浙江工艺美术,2008(6):25-27.

[5]沈涛.拯救芜湖铁画·在思索中奋进[J].铁画研究,2007(1):16-18.

[6]赵昌进.传承铁画艺术·发展文化产业[J].铁画研究,2007(1):32.

猜你喜欢
铁画芜湖艺术
“有温度”的铁画
——储铁艺铁画作品欣赏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纸的艺术
探访非遗芜湖铁画传统手艺获新生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芜湖铁画的价值探索
芜湖铁画艺术品产业化发展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