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立体化教学

2013-04-01 23:01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立体化英美文学

汪 媛

(池州学院 外语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引言

面对英语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及其作用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加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从而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尽管英美文学课在各类高校的外语院系都被列为主干课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们一致认为:长期以来的英美文学课程教授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导致教学效果未能尽如人意。而信息发达的网络环境为英美文学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良好契机,使得高校英美文学课程实现立体化教学成为可能。

1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1 课堂教学课时不足

以我校为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外语系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共开设一学年,每周2课时,共约68课时。而目前我校选用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教材分别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编)和1990年版《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编)。该套教材,经粗略统计,涉及到的流派与重要作家不下七,八十位,要在短短68个课时里完成讲解相关历史背景,流派特征,作品赏析等教学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史”和“选读”的比重,顺利达到课程目标就成为了我校英美文学老师的头号难题。很明显,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1.2 四段论程序化教学

长期以来,在英美文学的课堂上,教师大多遵循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所提出的“四段教学法”,即首先将新知识教授给学生,要求学生将新旧知识联合,再做出概括和结论,最后以书面习题或者解答的形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第一阶段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几乎形成为“灌注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将精心准备的教学课件带入课堂,花大力气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但学生往往由于课前没有预习,对如此大量的信息灌注无法有效地接收。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既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又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从而无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创造性的思考。而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智慧、感情、哲理以及审美意识都在这刻板、僵化的模式教学中渐渐丧失。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一般只能部分记住课堂上介绍过的作家名字、主要作品梗概和某些文学流派的名称,但对作品的深层内涵缺乏思考,模糊不清。一个清晰的事实摆在眼前:英美文学课程巨大的信息量是无法仅仅依靠课堂讲授的形式来传递的,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程中来。

1.3 自主学习动力缺乏

提倡自主学习是近几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而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缺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现状的成因非常复杂:主观原因可以总结为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色彩,自我控制力差,心态浮躁;客观上主要是因为教学形式不合理、教学水平不高以及教师的绝对权威性导致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缺失。

对于我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必修课程多,自由支配时间有限,学生忙于应付理解教师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以及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很少被鼓励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必须接受传统的测试方法,尽管这种方法事实上是在鼓励学生以考试的范围为学习的全部内容。考试成绩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动力之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传统课程考试考核的范围往往非常有限,只能部分地反映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的水平,不能体现其真实的语言能力。在这样的考试体系中,学生不可能也不愿意开展自主学习,被动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成为了习惯。

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包括英美文学课程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1.4 课程评价手段单一

现行考试制度下,英美文学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以书面考查考试的形式进行。学生只需通过两次评估便获得了该课程的学分。学期末的书面考试的覆盖范围一般为本学期课堂上重点介绍过的作家作品,主要文学流派及其特征,考试题型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以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的成果为基础的。即使是作品赏析题,也往往是教师曾经在课堂上进行过分析,考试时要求学生进行文字再现而已。因此,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实际水平是无法从这样的考试结果中评测出来的。单一的课程评价手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没有积极思考,只需考前花一些时间将陈词滥调的观点背一背便能通过考试。从客观效果来看,学生收获的是短期利益,考试结束后,他们很快便将这些知识遗忘了。所以,英美文学课程需要全新的评价手段,这种手段应该以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形成批判性阅读习惯为目标。

2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英美文学课程立体化教学

英美文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是指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条件下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渠道,使学生多途径、多层面、多角度地获取英美文学知识。英美文学立体化教学旨在通过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方法立体化、以及教学评价立体化来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2.1 教学资源的立体化

教学资源立体化的具体实现形式为:利用立体化教材和课程网站将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化。教学资源将以超文本方式组织,以多媒体形式显现,教学信息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学资源进行浏览访问。

英美文学课程立体化教材包括:本课程已选用的纸质教材、英美文学电子教案一套、英美文学推荐学习网站至少五个、视频欣赏和电子版辅助阅读材料不少于二十篇、文学相关讲座五次以及供自主学习使用的文学作品思考题一套。其中,推荐的学习网站应涵盖文学百科知识网站、原著作品阅读网站、文学批评理论网站和文学作品赏析指导网站等,全方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视频欣赏可作为课堂辅助教材加以利用,选取拍摄精美,意义深刻的影片段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文学相关讲座应充分调动校内外的师资,或以交流访问的形式聘请专家讲学,提高学生的研讨能力;文学作品相关思考题的出设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英美文学课程网站应至少包括信息公告、课件区、课程区、上传区、交流区和站内搜索等前台设立以及一个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学生管理、资料管理和课件管理。校内课程网站的建立为师生搭建起便捷的沟通平台,大大拓展了师生交流的领域。

2.2 教学方法的立体化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这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平台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英美文学的教学活动,在网络环境下,绝不仅仅是教师的口头传授,学生的呆板记忆,而是以实践性教学为指导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完全可能实现教学方法的立体化。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在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条件下,由教师设计研究专题,学生自主选择思考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解决问题、项目研究为主,通过自主学习,通过技术运用,学生写论文、演示等来交流学习心得。学习成果可以读书报告或论文形式提交。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2本文学作品,撰写1篇以上论文,开拓学生思维,培养批判性阅读的习惯。

其二,开展小组式研究性学习。将班级分成若干研习小组,指定组长对小组学习活动进行记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成果可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每组成员轮流公开汇报学习成果,与其他学习小组交流心得。更可鼓励学生进行文学著作的改编,例如将诗歌改编为散文,或将小说的某一章节改编为戏剧,以汇编打印或录像的形式进行展示。

其三,课程结束时,学生均需按要求进行课程实践汇报,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汇报,可以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发展脉络的把握,并锻炼他们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四,每一年级学生提交的信息化学习成果都应上传到本课程的学习网站,既方便查阅,又可纵向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网上交流学习心得的做法,为学生打造了观摩学习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动力。

2.3 教学考评的立体化

教学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因此,教学评价应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课程表现。立体化教学考评采用动态的多层次考评模式,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形式,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结合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既保证评价的共性,又体现评价的个性。

首先,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要求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均纳入考评范围。英美文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可以电子文件夹方法进行。为每位同学设立的独立电子文件夹收集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学习心得,参加学习小组的表现记录(可参考组内成员评价),撰写的读书报告或论文,以及其他与该课程相关活动的记录和资料。在综合考虑这些内容后给予学生形成性评价。

其次,行之有效的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仍以主观题为主要考核方法,在考题设置时应充分考虑试题的研究价值,既能展示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又能考察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力求达到最好的评价效果。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再拘泥于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多层次,客观公正的课程评价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多方位地掌握知识,形成立体化学习。

3 结语

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基于英语立体化教学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持,对英语教学在观念、手段和模式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改革实践。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中,通过网络获得必要的学习资料,并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多途径、多方位地获取英美文学知识,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培养英语文学素养。

[1]张会萍.英美原版电影与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05-307.

[2]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社,1999.

[3]吴瑾瑾.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的边缘化问题与对策[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95-97.

[4]王秀文.网络英语交互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白爱娃.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探析[J].时代教育,2010(7):106,113.

猜你喜欢
立体化英美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我与文学三十年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英美常见表达
山西太原南中环立体化改造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