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篡改光绪密诏内幕

2013-04-02 04:48江蓠
民生周刊 2013年21期
关键词:维新派光绪帝谭嗣同

文 / 江蓠

往事HISTORY

康有为篡改光绪密诏内幕

在光绪帝发给杨锐的密诏中,所列的“顾命大臣”中只有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四人的名字,并未包括康有为,康有为是怎样将自己的名字加上去的呢?

文 / 江蓠

1898年6月11日, 27岁的光绪皇帝在征得慈禧太后的同意后,正式颁发《定国是诏》,维新变法启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废除八股、整顿军队、发展农商工业、建学校、开议院等改革举措,圣旨一下,立刻受到了维新派和各级开明人士的支持,举国上下一片沸腾。

然而改革并不是风雨无阻的,似乎从百日维新的第一天开始,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背后更是光绪帝与西太后慈禧的权力之争。很快,新旧两派冲突的导火线便出现了。

“礼部六堂官事件”

仔细研读史料,事实上,慈禧在百日维新初期对光绪帝所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默许的。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曾12次前往颐和园听训。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记载:“皇上自四月以来所有举办新政,莫不先赴太后前禀白,而后宣示,虽假事权,并未敢自专也。每有禀白之件,太后不语,未尝假以辞色;若事近西法,必曰:‘汝但留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慈禧与光绪的矛盾,不在变与不变法,而在权力的争斗;维新派与守旧派的矛盾冲突,也在于此。

有一天,礼部主事、维新派人士王照上疏建议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游历日本诸国,以考察各国情况,从而开拓眼界。这一建议,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并不赞同,因此不肯向上传达这个建议,阻挠王照上疏。光绪得知后勃然大怒,因为按照新政的改革措施,部院大臣是不能阻挠各级官吏上书的,他认为这是守旧大臣公开挑战新政。为了立威,光绪帝在9月4日下令将怀塔布、许应骙、堃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阻挠变法的六堂官全部罢免。史称“礼部六堂官事件”。这是清代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

怀塔布立马通过自己的妻子将此事告诉了西太后慈禧,慈禧认为光绪处罚过重,立即表示反对。慈禧还没来得及有所行动,光绪便在第二天擢升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四人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行走。9月13日,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的建议,准备开懋勤殿以代替军机处,并召李端棻、徐致靖、宋伯鲁、梁启超等8人共议新政,同时,康有为还在光绪皇帝面前保荐梁启超为懋勤殿顾问。

这一举措无异于宣告维新派开始正式与守旧派夺权,这是慈禧决不允许的。所以,当光绪帝于当天赴颐和园请求慈禧批准成立懋勤殿时,慈禧便将光绪扣留在那里。

两封密诏

光绪帝被慈禧扣留在颐和园,心知情况不妙,顿时慌了手脚,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出心腹密诏维新派人士迅速筹划营救皇帝的策略,挽救当时的局势。9月15日,光绪帝召见军机章京杨锐时,曾发出如下密诏:

“……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侯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密诏虽然表现出光绪皇帝的焦急不安,但在他所列“顾命大臣”中,只有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四人的名字,并未包括康有为。而且光绪帝此时只想找到一个能够避免政变、同时又能够让改革继续下去的方案,并不想得罪慈禧。

左图:光绪帝(中)与康有为(右)、梁启超(左)合影旧照。右图:康有为所撰《戊戌奏稿》。

9月17日,光绪皇帝预感大祸临头,再次发出密诏,这一次的密诏是发给康有为的,内容如下:

“工部主事康有为前命其督办官报局,此时闻尚未出京,实堪诧异。朕深念时艰,思得通达时务之人,与商治法,康有为素日将求,是以召见一次,令其督办官报,试以报馆为开民智之本,职任不为不重,现筹有的款,着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迁延观望。”

这是一封命康有为迅速离开京城、前往上海的密诏。光绪希望康有为远离京城,并非是为康有为的人身安全考虑,而是为了息事宁人,赶走康有为以求自保。在光绪帝看来,以懋勤殿代替军机处进行权力更替的主意是康有为出的,如果将他赶走,慈禧或许会原谅自己,事态也就不会变得太复杂。

康有为的打算

康有为显然不愿意就此离去,因为当时正是维新变法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而他自己也终于接触到了清政府的统治核心。尽管实际权力都掌握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大臣手中,但康有为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袁世凯。

于是,就在这一天,当杨锐秘密地将光绪帝写给他的第一份密诏的抄写本交给康有为,并让他想出妥善的方法时,康有为将密诏改成了如下内容:

“朕唯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且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虑,不胜企盼之至。特谕。”

康有为将两份密诏(包括被篡改的那份)交给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看后,众人相对痛哭了一场。康有为决定让谭嗣同连夜劝说袁世凯,让他起兵勤王,并前往颐和园逼迫慈禧彻底交权。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袁世凯并不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他的告密让康有为的所有计划全部流产。9月20日,慈禧太后从颐和园返回紫禁城,直入光绪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9月28日,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六人惨遭杀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则逃亡日本。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从日本流亡到美国、欧洲,处处打着保皇的旗号。联想到杨锐已经被杀,死无对证,他便将自己篡改的假密诏公之于天下。当慈禧得知这份假诏后,误以为光绪对自己有谋害之心,立刻勃然大怒,将光绪终生囚禁在瀛台,直到死也没有原谅他。

康有为自认为死无对证,没想到有一个人却对此事洞若观火。戊戌变法后,与康有为同样逃亡日本的维新人士王照曾经在一则笔谈中揭露康有为篡改密诏的真相:

“今康刊刻露布之密诏,非皇上之真密诏,乃康所伪作者也。皇上密谕章京谭嗣同等四人谓‘朕位今将不保,尔等速为计划,保全朕躬,勿违太后之意’云云。此皇上不欲抗太后以取祸之实在情形也。另谕康有为祗令其速往上海,以待他日再用,无令其举动之文也。”

王照虽然知道真相,但苦于没有直接证据,直到1909年宣统改元后,杨锐的儿子将密诏原件上交都察院,当时章炳麟执掌京畿,他将密诏原件转呈光绪帝的弟弟摄政王载沣,康有为篡改密诏的真相从此大白于天下。

□ 编辑 邓凌原□ 美编 王迪

猜你喜欢
维新派光绪帝谭嗣同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试论维新派早期的日本观
陈炽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论谭嗣同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光绪帝死因成谜
光绪帝死因成谜
谭嗣同殉难百年祭
光绪幽禁做点心
谭嗣同男女平等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