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

  • 谭嗣同人生价值观中“日新”的人生态度
    栾晨内容摘要:谭嗣同维新变法的人生价值观与其“日新”的人生态度紧密相连,维新变法对人生的要求必须是“日新”的,“日新”的人生态度又反过来促进和保证了维新变法人生价值的实现。他不仅对“日新”的人生态度有深刻地理解和见地,同时也给后来人带来思想上的启迪。关键词:谭嗣同 日新 人生态度 思想启迪人生价值、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共同组成了我们的人生观,三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态度的选择,人生态度又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保证。谭嗣同维新变法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2期2023-06-12

  • 康有为、谭嗣同的佛学观比较及其启示
    家中,康有为与谭嗣同的思想最为相近,表现在佛学观上便是都热衷将佛教与孔教、耶教比较,都推崇华严宗等。在这个前提下尚须看到,两人无论对佛学宗派的取舍、对佛学经典的选择还是对佛学教义的阐释都存在巨大差异。有鉴于此,康有为、谭嗣同佛学观的比较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从中体悟两人佛学思想建构的异同,又可以直观感受近代佛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关键词:康有为 谭嗣同 佛学观 比较研究作者魏义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近代中国哲

    孔学堂 2022年3期2022-05-30

  • 悟者践行担当精神
    有之大变局”。谭嗣同目睹时代危机与民族国家的沉沦,毅然投身变法救亡运动。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基于对流血变法的觉悟而慷慨赴死,践行了时代觉醒者的担当精神。谭嗣同的担当精神体现为参与变法过程中展现的政治勇气,变法危急时刻挽救新政的使命担当以及变法失败后视死如归的责任意识三个方面。家风熏陶与家国情怀、对死生价值的参悟以及对民众苦难生活的亲身感受是谭嗣同担当精神的主要来源。[关键词] 谭嗣同;殉难;戊戌变法;担当精神[中图分类号]K250.6 [文献标志码]A清末中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9-05

  • 康有为与谭嗣同的华严因缘
    显学。康有为、谭嗣同都对华严宗倍加关注,致使华严宗成为两人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康有为、谭嗣同推崇华严宗的态度是一致的,然而,两人对华严宗的教义有着不同的选择和诠释。具体地说,康有为热衷于华严宗的“圆融无碍”,并运用这一致思方向和价值意趣辨梳、厘定公羊三世之间的关系。在谭嗣同那里,华严宗的“三界唯心”“六相圆融”是解释世界的制胜法宝,“六相圆融”也是解开世界和人我关系的一把钥匙。康有为、谭嗣同对华严宗的不同侧重和解读表明了不同的佛教观,也使两人的华严

    江淮论坛 2021年3期2021-07-14

  • “我哩”谭嗣同
    ,再走一走就是谭嗣同故居。难怪在这儿卖硬柿子,像是预示谭嗣同的“硬”。在中国,大概不会有人站出来质疑谭嗣同的“硬”。谭嗣同是浏阳第一名人,但即使是浏阳人提起他,也跟所有外地人一样,全是打教科书里背下来的。“为了中国变法选择自我牺牲,烈士、英雄、先驱……”全是符号性的表述。但有一回我听到当地一个女性友人说起一个地方时,这么描述:“就在我哩谭嗣同故居旁边那里麽。”听到“我哩谭嗣同”,我心里一震,顿时觉得谭嗣同不仅仅是个站在广场上、雕在墙壁上、印在历史书里的偶像

    小康 2020年25期2020-09-12

  • 谭嗣同的名实观辨正
    性质的相对性。谭嗣同相对主义“破对待”的正名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正名方法是“变名符实”。谭嗣同名实观的现实启示:一是变名符实,促使过时的旧观念改变以适应发展变化的现实;二是充实符名,将现实中扩充了的内涵对应的对象加入概念的外延中,使之名副其实;三是循名责实,通过实践创造出与新概念内涵相符合的物化对象。[关键词] 谭嗣同;名实观;正名;破对待;变名符实[中图分类号]  D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20)04—0034—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8-06

  • 谭嗣同心学思想探析
    摘 要: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集中阐释了他的心学思想。从其理论渊源来看,是对儒、释、道、墨、耶以及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念的比附。从其思想内容来看,涉及心的本源性、创生性等问题。探讨谭嗣同的心学思想对于我们深入把握谭嗣同哲学思想的特点,了解中国近代心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关键词:谭嗣同;心学;《仁学》中图分类号:B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048-02与中国近代多数启蒙思想家重视“心”一样,

    学理论·下 2020年7期2020-07-16

  • 康有为与谭嗣同君主观的共鸣与分歧
    要] 康有为与谭嗣同在追求变法维新的道路上步调一致,二者都将君主专制制度作为批判对象;在君权的来源上,都认同君出于民;都以进化论、平等观、契约论思想作为君主观的学理依据;在政治实践中都积极投身变法,希冀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不同之处在于,康有为的君主观中,君主是推动变法的动力,也是制度的保障,因而君主始终是其政治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思想上也呈现出深厚的“忠君”情结;谭嗣同则对君权的正当性进行彻底的质疑,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在心力而不在君主,体现出激烈的革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7-04

  • 从康有为、谭嗣同的比较看近代哲学的书写
    家中,康有为、谭嗣同的思想最为接近,因而呈现出诸多相同性。在这个前提下尚须看到,两人的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如果说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的相同性体现了戊戌启蒙思想初级阶段的鲜明特征的话,那么,两人思想的不同性则显示了迥然相异的学术意趣和致思方向。将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的异同关系置于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之下予以审视,便引发了对中国近代哲学史的深入思考。[关键词]康有为;谭嗣同;比较研究;近代哲学史[中图分类号] B2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2020-04-07

  • 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异同及相互关系*
    提要 康有为、谭嗣同都对大同社会乐此不疲,然而,人们对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尤其是《大同书》兴趣盎然,却对谭嗣同的大同思想少有问津。对于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关系,历来关注不多。从历史上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极力彰显谭嗣同与康有为大同思想的相同之处,在有意无意间忽视乃至抹杀了谭嗣同大同思想的独特性、原创性。无论学术界对谭嗣同大同思想的漠视还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相同性的单向强调都表明,有必要对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相互关系予以深入探究

    江海学刊 2020年6期2020-03-02

  • 试析谭嗣同仁学思想研究
    血开始”。这是谭嗣同留给后人的奉献精神,在他34年的生命里,让后人值得缅怀的不仅是他慷慨赴死,还有他的思想。谭嗣同生命虽短,但他身处在中西相冲突相交时代,他的思想涉及范围又广又杂,杂糅各家学派创立了“仁学”,一直影响后世。关键词:谭嗣同;思想;仁学“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谭嗣同始。”[1]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牺牲也预示着改良运动失败。虽说他生命短暂,但他的思想广而杂,所以研究他的学者分别从思想的构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2019-03-10

  • 谭嗣同与戊戌变法
    梅摘 要:了解谭嗣同思想变化的轨迹,才能找到解开谭嗣同之死的钥匙。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不成熟的阶级和社会政治力量,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自由与解放,而又缺乏和找不到现实斗争的力量,最终陷入了无可解脱的矛盾和悲剧的结局。关键词:谭嗣同 哲学思想 仁 以太 资产阶级维新派 改良主义 民主主义。谭嗣同,生于1865年,卒于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1898年夏,清光绪帝下诏变法,谭嗣同被召以“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西部论丛 2019年1期2019-01-15

  • 谭嗣同的专业教育思想
    的启蒙思想家,谭嗣同大力提倡变法维新,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教育改革。与此同时,谭嗣同崇尚实学,关注时政,对治事抱有深切关注和极大热情。这促使他将变革科举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进而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变革。谭嗣同将“变学校”视为变法之根本,而他寄予厚望的“变学校”质言之就是用实学(“实事”)变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事实上,实学情结使谭嗣同注重专门专业之学,并将天文学、地理学和生理学作为人人必备之知识。在他那里,前者属于专业教育,后者则属于通识教育。二者的

    理论与现代化 2018年3期2018-10-27

  • 谭嗣同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国的代表人物,谭嗣同坚信教育是中国思想启蒙的钥匙。在参与变法过程中,为教育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纵观谭嗣同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它是根植于时代土壤之中、成长于中国传统教育基础之上的,因而,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都展现出鲜明的近代中国教育的时代性、大众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特征。把握谭嗣同教育思想的特征,不仅可以有助于把握谭嗣同的教育思想,还对理解近代教育的发展和转型有一定的作用。【关键词】谭嗣同;教育思想;特征春秋战国后,儒家的教育思想就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2018-08-06

  • 从《仁学》看谭嗣同对荀学之批判
    韩凌燕【摘要】谭嗣同在《仁学》中对荀学痛加批判,指出:孔学自庄子之后不传于世,中国两千年之学皆为荀学;荀学对中国社会危害之深,在于其以伦常为孔学之精旨,构建一乡愿社会;对荀子的性恶论、隆礼思想予以否定。谭嗣同对荀学之批判在晚清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戊戌维新派排荀运动的有力支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谭嗣同对荀学的批判也存有不足之处。【关键词】谭嗣同 仁学 荀学《仁学》是维新志士、“晚清思想界之彗星”谭嗣同的代表作,写于1896年(光绪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4期2018-06-13

  • 谭嗣同遗著:一个孤独者的文本记录
    圣宇[摘要]《谭嗣同书简》和《谭嗣同集》等书里收录了谭嗣同的往来书简和个人文章,通过对谭嗣同这些文字材料中表现出的关注焦点,可以勾勒出他本人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深度。谭嗣同的悲剧,既有他个人的因素,也具有那一代乡绅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这一群体未曾走出国门,也没能真正接触列强之类的现代国家,他们急切希望变革中国旧制度,但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变革仍然茫然无知。谭嗣同身上典型地展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乡绅知识分子的激情和局限。[关键词]谭嗣同;乡绅知识分子;变革;孤独谭嗣同

    关东学刊 2018年3期2018-05-14

  • 谭嗣同对“康学”的接受与宣传
    谭嗣同虽非康有为的入室弟子,但卻私淑于康有为。戊戌时期,谭嗣同与康门、“康学”的关系密切不只是康、梁的事后回忆,也是谭嗣同的身前自白。甲午战后,谭嗣同的学术转向是在“康学”的影响下实现的,他随后完成的《仁学》正显示了其学术思想与“康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随着康门弟子入湘执教时务学堂,谭嗣同不避嫌疑,不仅与康门弟子相从甚密,对康有为褒扬有加,而且在《湘报》大力宣传“康学”,甚至为维护康门弟子及康有为的声誉,不惜与陈三立、邹代钧等湖南变法派官绅决裂,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8年3期2018-04-25

  • 家国·生死
    的英雄,却唯有谭嗣同一人而已。康有为梁启超出逃,戊戌六君子除谭嗣同外皆不停求救,只有谭嗣同慨然赴死,“不有行者,无以成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他是要以鲜血来唤起国人的冷漠。我恳切地对他说,“复生兄(谭嗣同,字复生),没用的,国人麻木,你的血只会是白流。他们除了在你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时候叫几声好,根本不会在意你的死,他们根本不知道你是为了他们而死呀!”谭嗣同笑:“小兄弟,这是我刚写的一首诗,你来看看。”我望向墙壁,上面写着四句诗:望门投止思张俭,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2期2018-02-06

  • 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札编年商榷
    夏剑钦先生在《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札编年辨证》一文中,根据史实和相关文献对拙著《谭嗣同与晚清社会》第五章中谭嗣同致刘善涵十四通信函中的十一通的编年,进行了辨析订正,笔者除了认同一通信函的编年为误判,一通信函编年应更精确外,对夏先生认为编年不妥的其余信函,一一作了辨证,以夯实谭嗣同研究的文献基础。关键词:谭嗣同;刘淞芙;书札编年近日读到夏剑钦先生在《船山学刊》2016年第6期发表的《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札编年辨证》一文,夏先生对拙著《谭嗣同与晚清社会》给予了较高的评

    船山学刊 2017年6期2018-01-03

  • 关于谭嗣同《仁学》的研究综述
    维新变法者——谭嗣同的一部熔铸中西思想的重要哲学著作。从谭嗣同于北京菜市口就义后,对谭嗣同及后来出版的《仁学》著作的研究就从未间断。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仁学》研究资料的收集,发现对于《仁学》成书的版本以及《仁学》之比较仍有待研究。关键词:谭嗣同;《仁学》;《综述》甲午战争是谭嗣同思想学术的转折点。30岁之前谭嗣同深受传统儒家和船山哲学思想的影响,30岁之后,甲午战争爆发,其思想发生巨大转变,他毅然弃旧迎新,由旧学转向新学。《仁学》正是谭嗣同寻求变法之路中而作

    卷宗 2017年33期2017-12-07

  • 谭嗣同的生死观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选择用鲜血与死亡浇醒国人麻木的灵魂。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在这条用鲜血铺就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谭嗣同选择的这条为革命献身的道路,体现出他的生死观。他的生死观集中体现在他的哲学著作《仁学》之中,这部并不成熟的著作融入了佛学观念,浸透着浓浓的佛学思想的生死观,决定了这个悲剧英雄慷慨激昂的悲剧命运。关键词:谭嗣同;佛学;生死观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门外,维新志士谭嗣同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个满腹遗憾的有

    青年时代 2017年27期2017-11-03

  • 从以太与仁的关系看谭嗣同哲学的性质
    摘 要:谭嗣同对仁推崇备至,同时对以太乐此不疲。有学者提出谭嗣同奉以太为世界本原,并根据以太说判断谭嗣同哲学的性质。事实上,不论是谭嗣同在《仁学》中论证仁学时强调“第一当认明以太之体与用”,还是在《以太说》中阐发以太时强调以太“精而言之”亦可以称为仁,都使以太与仁的关系变得既密不可分又复杂微妙。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以太与仁在谭嗣同哲学中的关系,通过还原谭嗣同的以太说,厘清谭嗣同哲学的性质和归属。关键词:谭嗣同;以太;仁;以太说;仁学;哲学性质作者简介:魏

    求是学刊 2017年5期2017-10-30

  • 谭嗣同佛学思想发微
    摘 要:佛学对谭嗣同的影响颇深,并成为“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仁学》一书中,谭嗣同阐述了平等、无我、心力的佛学思想,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与看法。谭嗣同自幼被三纲五常侵蚀,他期冀实现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人与物“圆融无碍”的平等世界。他借鉴了华严宗“无人相,无我相”之义,了悟到“我”的空无,这是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从容赴死,慷慨就义的原因所在。他试图“以心力挽劫”,来破除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从而追求他心心向往的“仁”之境界。关键词:谭嗣同;佛学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2017-08-11

  • 船山与变法
    摘 要:谭嗣同是晚清戊戌变法的主导者之一,也是十九世纪末期研究与宣传船山思想核心人物之一。戊戌变法作为晚清青年知识分子与士大夫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史与哲学革命史上的重要一环。而除了西学之外,谭嗣同在推动戊戌变法的时候,实际上是以船山思想作为其变法维新思想的主要传统哲学基础与精神动力。在谭嗣同的维新变法思想、哲学与精神气质中,船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代表与西学、佛学一道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關键词:王船山;谭嗣同

    船山学刊 2017年4期2017-08-10

  • 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札编年辩证
    要:王夏刚著《谭嗣同与晚清社会》之第五章有《谭嗣同书札编年》,本文据史实和相关文献对其中致刘淞芙书札十四通中之十一通的編年进行辨析订正,以拓展和深入对谭嗣同的文献研究。关键词:谭嗣同;刘淞芙;书札;编年辨证近年因笺注晚清维新志士和诗人刘善涵(字淞芙)的诗文《刘善涵集》,而较多地关注谭嗣同致刘淞芙存世14封信的研究状况,发现2015年出版的王夏刚著《谭嗣同与晚清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可说是对谭嗣同研究别开生面,创获良多。该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

    船山学刊 2016年6期2017-04-26

  • 谭嗣同与蔡和森的社会进化思想之比较
    了重要作用。以谭嗣同、蔡和森为代表的有志之士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社会进化思想。二者进化思想既具有一定的相承性,又在理论渊源、人类社会演化历程、进化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关键词:谭嗣同;蔡和森;仁学;唯物史观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33-02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惨败,国人的心灵再遭重创。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2期2017-03-20

  • 谭嗣同无我说的意趣、宗旨和特色
    魏义霞论谭嗣同无我说的意趣、宗旨和特色魏义霞(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在中国近代,无我说备受推崇和关注,从谭嗣同、梁启超到章炳麟都热衷于阐发无我。其中,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最早对无我予以热切关注和深入阐释的启蒙思想家,致使无我成为他的主要概念,也使无我说成为谭嗣同仁学思想的一部分。一方面,谭嗣同的无我说与其他近代哲学家的无我思想具有相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吸收佛学要素、为平等辩护等。另一方面,谭嗣同的无我说独具特色,与梁启超、章炳麟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10

  • 谭嗣同仁学的五个显著特征
    畴。《仁学》是谭嗣同的哲学代表作,仁学是他后期哲学的基本形态,这使仁学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他将仁提升到世界本原的地位,使仁拥有了空前绝后的绝对权威性。他的仁学秉持救亡图存宗旨的救亡纲领,并将通、平等写进“仁学界说”。他的仁学侧重度人,古代仁学侧重自度。他的仁学拥有圆融无碍的多元心态和全球视野。他的仁学拥有自己的独特气质,为近代仁学提供了别样的版本和样式。〔关键词〕 谭嗣同,康有为,仁学,平等,度人,多元视界,独特气质〔中图分类号〕B254 〔文献标识

    理论探索 2017年1期2017-03-09

  • 谭嗣同的无我说
    50080)论谭嗣同的无我说魏义霞(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最早对无我予以热切关注和深入阐释的启蒙思想家,致使无我成为其仁学思想的一部分。谭嗣同不仅从不同角度对无我进行论证和诠释,而且设计了通往无我的具体途径。综观他的哲学可以看到,正如无我拥有多种内涵一样,无我说承载着多种意义。谭嗣同;无我;无我说;近代哲学谭嗣同热衷于无我,是中国近代最早对无我予以热切关注和深入阐释的启蒙思想家。这使无我成为其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3期2017-03-08

  • 谭嗣同国学思想研究之研究 ——以人物为视域
    150080)谭嗣同国学思想研究之研究 ——以人物为视域魏义霞(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尽管《仁学》乃至《谭嗣同全集》字数有限,书中提及、牵涉的人物却极其繁多。大致说来,谭嗣同对中学人物的关注和解读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正面之推崇和阐扬,二是反面之抨击和拒斥。谭嗣同对中学人物的解读和评价既表明了他的理论来源,又流露出其对不同人物的态度取舍,这些共同构成了谭嗣同的诸子观,也成为他国学研究的一部分。有鉴于此,探究谭嗣同对中学人物的

    河南社会科学 2017年1期2017-03-07

  • 谭嗣同的经典解读 ——以《春秋》《大学》为例
    魏义霞论谭嗣同的经典解读 ——以《春秋》《大学》为例魏义霞谭嗣同对《春秋》的解读沿着公羊学发挥微言大义的致思方向和价值旨趣展开,故而对《春秋公羊传》推崇有加。他认为:《春秋》以维新为宗旨,书中的内容围绕着维新这个主题展开;《春秋》秉持“称天而治”的原则,这证明了孔子主张平等,反对君主专制。谭嗣同对《大学》的释义沿着唯识宗与华严宗两条线索展开,认为唯识宗所讲的业识,就是孔学所讲的人心,唯识宗所讲的智慧,就是孔学所讲的道心。通过谭嗣同的诠释和解读,《大学》在内

    文史哲 2017年2期2017-02-07

  • 浅析谭嗣同“仁学”思想
    71000浅析谭嗣同“仁学”思想史朝栋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其“仁学”思想独具价值。本文立足于其“仁学”思想,对于“仁学”的思想内涵——“以通释仁”及“通”表现形式和“仁学”思想特点作简要探析。谭嗣同;仁;特点谭嗣同作为近代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无论是从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论研习还是社会践行,都堪称近代儒者的代表。谭嗣同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其受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投身于社会变革,以天下为

    法制博览 2017年28期2017-01-27

  • 谭嗣同仁学的心学属性
    50080)论谭嗣同仁学的心学属性魏义霞(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仁学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既是其后期哲学的主体内容,也是其哲学的最终归宿。仁学凝聚了谭嗣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是救亡之路,又是启蒙之方。谭嗣同的仁学集中体现在《仁学》中,而《仁学》则是他的“以心挽劫”之作。这意味着仁学与心密切相关,通过阐发仁学之所以能够达到“以心挽劫”的目的,是因为谭嗣同在仁学建构中彰显心学意趣。在对仁的推崇和论证中,谭嗣同宣布作为“天地万物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2017-01-27

  • 谭嗣同认识哲学的目的、器官和变革
    在这种背景下,谭嗣同的认识哲学便显得重要起来。他在明确认识目标的同时,对认识器官进行探究,一面将心还原为司血的生理器官,一面强调知“必出于脑”。谭嗣同是最早对脑进行哲学思考的近代哲学家,对脑的诠释尤为引人注目。由心到脑的递嬗是谭嗣同认识哲学变革的突破口,既显示了与古代认识的迥异其趣,又推动了近代认识哲学的转型,意义非凡。与此同时,谭嗣同的认识哲学以及对心、脑的认识陷入不容忽视的理论误区,带有那个时代共有的历史局限。关键词:谭嗣同;认识哲学;认识器官;心;脑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2-01

  • 谭嗣同思想背景渊源研究
    罗来玮谭嗣同思想背景渊源研究罗来玮【摘 要】谭嗣同为晚清时期著名思想家。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他明白中国的儒学不能成为亘古之学。为了寻求救国之路,他开始学习西学,试图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的现状。本文试图通过历史背景对他思想产生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简略阐述他思想形成和转变。【关键词】谭嗣同 思想 背景 仁学19世纪以来,列强不断侵入。中国的思想家急切感到中国亡国灭种的忧患意识,并发出救亡图存的呼声。在这个时期的思想家逐渐明白中国传统的儒学不能成为亘古之学,不能挽救中

    长江丛刊 2016年2期2016-11-26

  • 谭嗣同经济伦理思想探究
    周中之摘要:谭嗣同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在追求变法图强的社会理想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他以“仁-通”为哲学基础,从价值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了系统的伦理辩护,并提出了“申民权,抑官权”和“均贫富”的经济平等观。他一反传统社会中“崇俭黜奢”,旗帜鲜明地提出“崇奢黜俭”,在近代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关键词:谭嗣同;经济;伦理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是近代中国著名思

    船山学刊 2016年5期2016-11-17

  • 新发现的谭嗣同书简
    网一书店出现了谭嗣同书信一则。经专家鉴定,此信为谭嗣同真迹。此信不见于《谭嗣同全集》等文献,属首次发现。谭嗣同真迹在民间罕见,故此信弥足珍贵。笔者将此信释文,并对收信人陈长橿的生平及其与谭嗣同的交往略作考证。关键词:谭嗣同;陈长橿;书信;真迹;维新变法;浏阳算学馆近日,孔夫子旧书网一书店出现了谭嗣同书信一则。笔者就此信真伪向知名学者、谭嗣同研究会副会长夏剑钦先生求教。夏先生将其与《谭嗣同真迹》一书中的谭嗣同书法真迹进行比对,并研读其内容后判断:“无论是从其

    船山学刊 2016年2期2016-05-25

  • 梁启超对湖南新学传播的作用与影响
    育实践,二是对谭嗣同思想及湖南维新思想的支持与弘扬,三是对蔡锷政治思想形成及变化的影响。关键词:梁启超;湖南新学;时务学堂;谭嗣同;蔡锷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湖南维新运动中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是全国闻名的维新派人士,与谭嗣同、蔡锷等湖湘杰士结下深厚情谊。梁启超对湖南新学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 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新式教育实践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湖南官绅筹备时务学堂,陈三立和黄遵宪提议梁启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3-26

  • 谭嗣同维新思想的哲学特质
    义霞〔摘要〕 谭嗣同的哲学尽管前后差异巨大,但日新宗旨始终一以贯之。维新派通常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但谭嗣同具有革命精神,赞同法国大革命和“杀尽天下君主”的口号,并且为变法维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尽管是最激进的戊戌启蒙思想家,谭嗣同的哲学从理论来源和内容构成上看则处于早期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思想建构与康有为一样以中学为主,在对平等的推进中陷入绝对平均的世界主义。这些都有别于严复和梁启超以西学为主,将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于自由。谭嗣同在戊戌启蒙思想大家中的位置

    理论探索 2016年2期2016-03-18

  • 康有为谭嗣同思想异同论*
    康有为谭嗣同思想异同论*魏义霞[提要]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康有为、谭嗣同的思想最为接近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两人的思想有同亦有异。无论康有为、谭嗣同还是梁启超都注重同的方面而忽视了异的方面。只有全面审视其间的同异,才能对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的契合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关键词]康有为谭嗣同异同比较梁启超在近代思想家中,康有为、谭嗣同的思想最为接近。一方面,无论是作为当事人的康有为、谭嗣同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梁启超都众口一词地肯定了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相同的事实

    广东社会科学 2016年1期2016-03-15

  • 梁启超视界中的谭嗣同*
    150080)谭嗣同与梁启超相识时间不长——梁启超说3年,其实不过2年(从谭嗣同1896年的北游访学到1898年的百日维新)。两人结识后相见恨晚,过丛甚密,梁启超更是成为谭嗣同牺牲前生死相托的人。同样是在梁启超的介绍下,谭嗣同第一次对康有为的思想主旨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并且大为折服,用梁启超本人的话说便是“则感动大喜跃,自称私淑弟子”。从此以后,谭嗣同与康有为亦师亦友。由于相识的时间短,更由于谭嗣同的壮烈牺牲,谭嗣同对梁启超并无太多评价,目前看到的第一手材

    江淮论坛 2015年4期2015-11-02

  • 谭嗣同就义精神的文化解读
    :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本可以逃走存活,但他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为了唤醒国人,他甘愿流血牺牲,于是选择了从容就义。这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不只是体现了儒家“铁肩担道义”的君子人格,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佛教“无我”境界的证悟。他用勘破生死、从容就义的实际行动,践行近代“人间佛教”积极入世的精神,体现了佛教智慧在近代历史转型中的积极性。关键词:谭嗣同;君子人格;人间佛教;无我中图分类号: K256.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9-21

  • 于无声处听惊雷
    [摘要]湘剧《谭嗣同》整部戏将谭嗣同的爱国情、赤子心、君臣情、臣臣之战、夫疌情写得步步惊心,于无声处听惊雷,节奏出奇得好,是近年来湖南戏曲舞台上又一个好的戏曲剧本![关键词]谭嗣同 象征意味 变化维新一、惊雷滚滚天象异编剧很巧妙地运用了电闪雷鸣这种大自然的物理“天象”的气势来展开全剧。这里对“天象”的运用是有“象征”意味的。在本剧第一场,连续用了四次。第一次运用这种象征意味的“天象”是随着“维新派”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取得的频传捷报时使用的。随着层层递

    艺海 2015年3期2015-08-27

  • 戏者“戏”也
    ]湘剧高腔戏《谭嗣同》近两年连续获多项国家级奖励。其成功的秘密在于得法——得戏曲艺术之法。别出一格的开场,巧妙独特的过场戏,丑角、旦角的精彩安排,均构成该剧的亮点。而贯穿始终的戏谑,则是该剧最突出的特点。[关键词]谭嗣同 两点 特点 戏谑一湘剧高腔戏《谭嗣同》(由钱珏编剧,谢平安导演,湖南省湘剧院首演)我先后看过三次,收获不少。总的印象是亮点多多,特点突出。亮点之一是这个戏不同凡响的开头。死寂的舞台被一个高亢的嗓音划破,三声“皇上有旨”的画外音振聋发聩:先

    艺海 2015年3期2015-08-27

  • 湘剧《谭嗣同》创作始末
    要]湘剧高腔《谭嗣同》历经十余栽,精心创作,终结硕果。[关键词]湘剧 《谭嗣同》剧本创作一、为心中的湖湘英雄初创湘剧《谭嗣同谭嗣同,湖南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变法革命家,著有《仁学》等。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必须发展民族工商业,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废科举,办学堂,开矿藏,修铁路,改官制”等一系列维新变法主张。他变法失败后被杀,刑前高呼“我白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与杨锐等

    艺海 2015年3期2015-08-27

  • 谭嗣同“仁本体论”的建构、解构与儒学还原——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
    笔谈谭嗣同“仁本体论”的建构、解构与儒学还原 ——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编者按: 在中国近代史上,谭嗣同是一个著名政治人物:他因参与“维新变法”而被处以极刑,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思想家:他以“仁本体”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仁学哲学体系。近期,为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围绕着其“仁本体论”,河北大学哲学系师生数次专题座谈,研讨其“仁本体论”的建构、内涵及意义。在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反”“合”三个相对集中的观点。现将这些观点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19

  • 谭嗣同的“两三世说”历史进化论
    11105)谭嗣同的“两三世说”历史进化论王向清(湘潭大学 哲学系,湖南 湘潭411105)摘要:近代进化史观是我国历史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谭嗣同在中国社会大变革、中西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背景之下,提出了“内卦之逆三世”和“外卦之顺三世”的“两三世说”历史进化论。“两三世说”的形成既有哲学根据,又有理论来源。“两三世说”体现了辩证法特点,是对历史循环论、复古论的否定。关键词:谭嗣同 ;“两三世说”;历史进化论谭嗣同(1864—1898),字复生,号壮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1-22

  • 你知道谭嗣同其人其事吗
    戌变法而献身的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和康广仁,历史上把他们叫做“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是湖南人,小时候热爱学习,喜欢练武。19岁那年,他游历了祖国的长江、黄河,到过十多个省。山川秀丽的祖国给他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戊戌变法时,他正在家乡,为了挽救祖国,他主办《湘报》,宣传变法,很快受到光绪皇帝的赏识。这年六月,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被破格提拔到中枢决策机构“军机处”中。他们为皇帝批阅奏章,拟写政令,做了大量工作,深为顽固派所憎恨。9月21日,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4年32期2014-09-15

  • 从《仁学》看谭嗣同的平等思想
    元帅府纪念馆)谭嗣同(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又号通眉生、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生前所著的《仁学》二卷,为体现其思想的代表作。《仁学》写作于一八九六年至一八九七年间,谭嗣同著《仁学》的目的也就是要系统阐述他的政治主张,借以救中国,图自强。在《仁学》中,谭嗣同阐述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理论原则,即“仁——通——平等”的原则。“仁”本是一个古老而具有丰富涵义的思想概念,从孔子开始到后来历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2013-08-15

  • 浅析谭嗣同“仁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
    李亮摘 要:谭嗣同的《仁学》试图从社会政治思想上来对中国当时的现状进行鞭挞和改造。封建专制在中国由来已久,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进步,由此衍生的封建纲常名教钳制了人民的思想,谭嗣同疾声控诉封建纲常的罪恶,猛烈批判了满清专制,创新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富有重大的社会指导意义,并对变法救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键词:谭嗣同;封建专制;三纲五常;礼教中图分类号:B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17-02谭嗣同是19世纪末

    学理论·中 2013年3期2013-04-22

  • 从史学角度浅析谭嗣同就义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价值考评转移。谭嗣同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维新志士、变法流血第一人,也成为上至社会各界思想、理论家,下至“90后”年轻一代对于生死价值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戊戌变法中,曾现多种对于谭嗣同就义的评述。对其牺牲的价值角度而言,分为有意义论和无意义论两种论调。谭嗣同其人: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是清末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在其三十三年短暂的生命中,有着《仁学》、创南学会、办《湘报》、开矿山、修铁路等系列前人未敢尝试之

    文教资料 2011年27期2011-03-20

  • 谭嗣同男女平等思想探析
    071000)谭嗣同男女平等思想探析孙 姣(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在三纲五常占据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地位的晚清时期,作为一名可以享用性别特权优势的男性,谭嗣同异于同性之辈站在了被压迫妇女的立场,对男尊女卑这一使得广大女性饱受迫害的思想之源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与挞伐。在其巨著《仁学》之中,他主张“男女内外通”并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大力倡导男女平等,为后来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启了先河。谭嗣同;男女平等;仁学一、谭嗣同男女平等思想的形成谭嗣同,字复生,号

    重庆与世界 2010年11期2010-08-15

  • 谭嗣同之死
    启超流亡国外,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被斩于北京菜市口。其他人或被永远监禁,或被流放新疆,戊戌变法宣告失败。然而,当我们赞美慷慨赴死者是英雄的时候,是否意味着仓皇出走者是懦夫,是逃兵?谭嗣同因为死而伟大,那么梁启超是否便因为生而不光荣?当我们在赞美死的时候,是否在鄙视生?看来,“生,还是死”这真是一个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来,谭嗣同是有机会从容逃走的。那天,谭嗣同亲自把梁启超送到日本使馆。当梁启超要他和自己一起出走日本的时候

    杂文选刊 2010年1期2010-05-14

  • 偶像的颠覆与思想的锐进
    湘系官宦子弟,谭嗣同最初对湘军有着一种朴素的认同感。他赞颂湘军的功业,崇仰湘军人物并以之作为偶像。但是,到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谭嗣同开始打破偶像,对湘军及其人物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与否定。发生这一转变的深层原因在于谭嗣同放弃了他早年尊崇的“圣人之道”。转向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在这种情况下,湘军作为清廷维护其封建专制主义“私天下”的工具,自然遭到了谭嗣同的唾弃与痛恨。[关键词]谭嗣同;湘军;评判;思想;锐进[中图分类号]K2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2009-09-25

  • 国难:1898
    地点大清国人物谭嗣同——33岁,江苏候补知府,后为军机章京。谭继洵——60多岁,谭嗣同父亲,湖北巡抚。闰娘——24岁,谭嗣同妻。荣禄——60岁,军机大臣,直隶总督。陈宝箴——50多岁,湖南巡抚。淮生——4岁,谭嗣同子。马摩提太——40岁,某国传教士。刚毅——50岁,军机大臣。梁启超、唐才常、歪脖议员、刽子手杨锐、袁世凯、刘光第、林旭、康广仁、杨深秀门人、吏曹、侍役女眷数人、堂客们一、二人等湖南议员等满臣甲乙、汉臣甲乙、众臣等李公公、太监们、狱卒小旦、小丑乡

    艺海 2009年5期2009-06-10

  • 探访谭嗣同故居
    。这就是著名的谭嗣同故居。它无言地诉说着伟人的故事,默默地传递着我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浩气长存的大夫第谭嗣同故居气宇轩昂,非常大气。走进故居,谭嗣同铜像目光如炬,浩然正气犹存,让人肃然起敬。故居里挂着一块醒目的“大夫第”的匾额。原来,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曾考取进士,后来当上了湖北巡抚,位高权重。皇帝命他将住宅改为“大夫第官邸”,简称“大夫第”。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十几岁才第一次回到浏阳老家。从此之后,就一直住在大夫第。这里留下了他救国救民的足迹和感人的故事。感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2007年5期2007-07-03

  • 谭嗣同就义之前
    谭嗣同(1865——1898)是近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因参加戊戌变法,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列宁曾经指出:“一般说来,改良主义就在于,人们只限于提倡一种不必消除旧有统治阶级的主要基础的变更,即是同保存这些基础相容的变更。”谭嗣同不愧为“勇猛斗士”。但是,他立志挽救祖国的命运,却没有找到正确的救国道路。他在走上刑场时对此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愤怒地呼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谭嗣同等人的血并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0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