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谭嗣同仁学思想研究

2019-03-10 13:46杜莹莹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仁学谭嗣同思想

杜莹莹

摘要:“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开始”。这是谭嗣同留给后人的奉献精神,在他34年的生命里,让后人值得缅怀的不仅是他慷慨赴死,还有他的思想。谭嗣同生命虽短,但他身处在中西相冲突相交时代,他的思想涉及范围又广又杂,杂糅各家学派创立了“仁学”,一直影响后世。

关键词:谭嗣同;思想;仁学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谭嗣同始。”[1]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牺牲也预示着改良运动失败。虽说他生命短暂,但他的思想广而杂,所以研究他的学者分别从思想的构成,理论特征,思想渊源,思想史,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历史地位,现代价值等进行专题研究。关于谭嗣同思想研究,大部分从他的奉献、佛教、狭义精神,其中“仁学”研究为重中之重,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讨论,学者们力求更详细,更全面地呈现谭四同的想法。本文通过他的经历来探讨关于他的仁学思想。

一、谭嗣同人生经历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谭嗣同父继洵,官做到湖北巡抚,在他童年时期他的姐姐、大哥、母亲因患白喉症,先后病逝。他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是江苏候补知府,他的思想具有局限性。34年短暂的生命里,正是资产阶级革命酝酿时期,在这样的时代的刺激下,他提倡新学,同时,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又给予他若干影响,又加上王船山、黄梨洲诸人的思想给予的熏陶,尤其是王船山的“道器论思想”影响特别大,其中欧阳中鹤、涂启先、刘人熙三位老师对他的影响深远。这三位老师对于谭嗣同前期思想构成具有重要影响,为后期仁学思想观点产生奠定基础。

谭嗣同不仅仅是口头说,他还通过做来实现自己理想抱负,他的一生里,创建过报刊、学校、组织工会等,通过实业来救国。谭嗣同与老师欧阳中鹤集绅士建学会,兴算学格致馆,形成学习之风,养成栋梁之才。他与希望变法的湖南巡抚陈空箴、黄遵宪等官员一起,进行湖南新政。新政涉及各个层面,汽船业、铁路、学校、商业、南学会等方面,其中的南学会,谭嗣同任会长,穿帮的目的是为了联合南方各省有识之士创立,学会有举行地方议会作用。他说“大哉学会乎!所谓无变法之名,而有变法之实者此也。黄种以之为灵,中国以之而存,孔教以之而明。”[2]可见对南学会重视程度,此种以学會为主导改革运动,目的为了推进变法。

他是19世纪90年代改良运动中最激进人之一。虽然他其身与戊戌变法,但从他在戊戌运动中的表现,不论言论和行动,他是属于激进而潜存有革命一派。1904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正式走上了历史运动的前沿之后,他成了革命党人的旗帜,是对付改革派的重要武器。这样做是有理由的,在“仁”思想中有一个非常激烈的“民主”理论,以及临死之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正义的义气,影响大批青年加入反革命的道路。学术界主流认为,谭嗣同思想在某些方面过于极端,认为他是改良主义中左派人物。

二、谭嗣同的“仁学”

《仁学》思想渊源:《仁学界说》第二十五条中写到“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书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梨洲之书。[3]

(一)仁学思想来源

谭嗣同仁学思想受到多方面影响,他在南京任候补知府学习,每天遍窥三藏,佛学知事日益精湛。谭嗣同除了学习佛学知识,对于墨学“任侠”思想也有吸收,儒学的杀生成仁、佛学大无畏无私精神、墨学“兼爱责人我如一”的思想,形成谭嗣同面对变法失败从容就义,伸张正义之风等思想形成脱离不了关系,这也构建《仁学》体系理论依据和基础。同时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相关思想,自然科学等知识的传入,谭嗣同在这时也阅读大量关于西方的书籍。谭嗣同学习佛法期间,他完成了《仁学》,创立了以“以太”为本体思想的哲学,以“平等”为主,着重表现“仁”的经世哲学。

谭嗣同34年的人生中,正是中国动荡变革时期,他的思想融合中西个加不同的思想,以实际行动来检验他的思想理论,其最终的目的是救亡图存。谭嗣同著的《仁学》,内容多样丰富,也是晚清社会思想与学术理论的集大成者。该书将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自然科学等融为一体,试图在传统理论的框架体系内,创立一种新的理论表达方式。

(二)“仁学”主要内容

1.气体论

谭嗣同的气本论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气论基础上,和当时西方自然科学传入影响形成的气体论。其有关论述气学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石菊影庐笔识》的《思篇》内容中。气是万事万物的本原。“天以其混纯榜礴之气,冲塞固结而成质,质立而人物生焉。”换句话说,人和物是气体固化的产物,而气体固结形成“质量”。“品质”进一步产生人与物,所以基本上人与物来自齐。同时,他强调了气与阴,阴阳的观点。谭四同在“思想”一书中写道:“阴阳是一回事,仪式和音乐是一回事。”[4]气的来源是它的阴阳表现,但阴阳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万事万物均处于元气之中。

2.道器论

谭嗣同的道器论则阐述“道”与“器”的关系,阐明“圣人之道”的本来意义,其目的是从理论上驳斥以“圣人道”为借口反对改革的人,这是比较现实的。明确提出道与器的关系:器为体,道为用,这和中国长期主张正好相反。“道器论思想”,道德本意为路,人行道为路。谭嗣同认为道为仁义礼智信、治国,而器为人之所见,如伦理纪律具体可感受之物,天下就是一大“器”,道与器相互制约,道随着器而变,道也影响着器,潭嗣同认为道不是圣人独有,也不是中国独有。

3.以太说

以太一词源于古希腊,是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在宇宙学中,有时又用以太来表示占据天体空间的物质。”谭嗣同如是定义“以太”。“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竞络,而充满之一物焉。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唤味,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以宇宙为起源,并且认为一切物质的本质,其实是唯物主义思想,比如眼睛看是需要物,眼睛本来就得不到色彩。但在另一方面,谭嗣同又否定以太说,从另一个方面强调“万法为识”否定世界物质本源以太说。在这可以看出谭嗣同的思想杂糅,当思想观点发生冲突时,他的选择是较为矛盾,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他的思想多样,没有形成具体的标准,这可能是谭嗣同思想优点亦是缺点。

4.仁学说

谭嗣同讲“仁”与孔子“仁”则有所不同,首先他认为:“智慧生于仁”,“天地间亦仁而已矣,无智之可言也。”这并不是说世间没有智,而仅仅只有仁,是说仁爱蕴含的比智多,智只是仁爱的一个方面。其次,他认为,“仁”是一种爱,比如佛教的“慈悲为怀”,基督教的“爱人”。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仁为“勇气”。“勇不勇之辨,于其仁不仁。故曰:天地间亦仁而已矣,无勇之可言也。”“就“仁”而言,他的“仁”继承了孔子和孟子的“仁政”以及墨子思想中“仁”。谭嗣同对于仁学思想进行大量的整合在继承传统儒学思想,同时又添加其他思想,使得仁学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他的中心思想。也继承了孔子,孟子“杀身成仁”,“照顾正义”的精神传统,突出了“仁”的价值的普遍性,绝对性和完整性。他运用现代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价值观观察和反思世界,批判传统,刷新旧价值观,对封建专制批判的激烈程度可能超过了康有为和其他同时代启蒙思想家。

三、谭嗣同其他思想

谭嗣同认为,兼爱是没有差别的爱,他将“兼爱”思想作为政治伦理思想基础,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和相互关怀,也是建立大同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崇武尚勇”的思想,在他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显然,墨家的哲学非常符合谭嗣同的品味,墨家弟子的侠义行为使他敬畏。在他面对支离破碎的山河和经历动荡的社会时,这也使得他具有“侠义”精神,并且这也是他不惧死亡,慷慨就义的一个思想之;他曾提出如果没有别的办法拯救国家,拯救世界,那么完全有可能按照墨子的“任志勇敢”的风格去做。谭嗣同的思想中有一个更重要精神,那就是他的強烈奉献精神。为了拯救苍生,实现变革,他随时准备把自己的性命奉献出去,他认为变法是值得用鲜血、生命去坚持和维护的事情,时刻准备着为救国救世事业去奉献全部包括宝贵的生命。

谭嗣同学习范围杂而广,除了对墨家思想有独特见解以外,他还对道德伦理思想、逻辑思想、历史哲学思想、思维方式、人本主义思想以及科学思想,都有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四、总结

谭嗣同的仁学是中国近代维新变法的理论和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启蒙和救亡图强哲学。它对继起的中国民主民族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墨家的兼爱非攻,都反映出他心系人民,对劳苦大众有一颗慈爱之心。他对王夫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单纯性的肯定,表明了他希望变革强烈愿望。佛教中救赎思想,说明他救赎百姓,改变中国当时现状。他的思想杂糅多种思想流派,逐渐吸收和扬弃,并为形成仁学体系打下基础,仁学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参考文献:

[1]王继平.略谈谭嗣同精神及其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 (09):21-22.

[2]石新艳.谭嗣同平等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3]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1.287页.

[4]丁平一.谭嗣同与维新派师友[M].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2004年1月版,第9页.

猜你喜欢
仁学谭嗣同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兄弟草原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论谭嗣同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谭嗣同殉难百年祭
孔子仁学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谭嗣同男女平等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