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粮

2019-03-10 13:46乐荣峰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同村工分生产队

乐荣峰

我的故乡在陕南安康的神河镇,我们家曾经有过一段非常艰难的岁月。

那时农村的土地尚未联产承包到户,农民须到生产队去参加集体劳动。谁家劳动力多,出工多,工分就多。工分多分到的粮食就多。我们兄妹七人,是个多子的家庭。大姐和二姐年龄稍大勉强能同父母一起参加生产劳动,我们其余五人年龄小都在学堂里读书。生产队每隔十天分一次粮食。因为我们家孩子多工分少,所以分到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十天的口粮只能勉强撑四五日,其余几天就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为了不让我们挨饿,母亲想方设法给我们弄吃的。她到处挖野菜,找野蒿為我们充饥。在坡上干活休息时母亲有时挖黄姜煮给我们吃。虽然黄姜有的很苦,但我们依然吃的津津有味。我们那里的山上有一种矮小的灌木,灌木上长着许多像小圆珠一样的红色果实,果实成熟时母亲便把它们采摘下来放进火炉上空的吊罐里炒熟了让我们吃。挖红薯时母亲把从地里捡来的烂红薯贴在木板上晒干后磨成粉做给我们吃……

即使如此,我们家仍然经常断粮断炊。那时住在山上的农民土地多有的人家有余粮,住在山下河道附近的农民因人多地少而缺粮。为了摆脱生存的危机,我的父母不得不经常四处借粮。

因为白天要在生产队干活不允许请假或旷工,所以父亲只能等到生产队下午放工时才约上几个同村断炊的人一起上路去借粮。山路崎岖,借粮往返的路只能步行。父亲常常天黑时出发到夜深时才迈着沉重的脚步回来。倘若到山高路远的地方去借粮须天黑时出发至天明时才能赶回来。有一次,父亲和邻居郭大哥一起到李家山去借粮,回来时他俩没带照明工具,只好背着背笼蹲下身子双手在崎岖的山路上摸黑爬行。回到家时两人一身泥土累得筋疲力尽。我的父亲是个乐观的人,似乎永远都不知道发愁。他喜欢唱花鼓子和孝歌。每年正月神河镇玩彩船舞龙灯时都会请他去唱花鼓子。父亲读过九年书,算是个有文化的人。他会根据不同的人创编不同的歌,他的歌词绝少重复,所以大家都喜欢听他唱歌。我们当地有一个习俗,老年人去世了要请人唱孝歌。父亲唱孝歌在方圆几百里是出了名的。只要人家来请他,无论远近亲疏他都去。尽管当时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父亲的歌声从未停止过。有时母亲看着孩子们挨饿心烦,便冲着父亲嚷嚷道:“娃们都快饿坏了,你还唱的出来!”父亲听了嘿嘿一笑:“困难是暂时的,现在我们虽然过得很苦很累,但只要娃们好好读书,将来日子会好起来的。”

母亲也有过一次难忘的借粮经历。

一日,我家又无粮断炊了。那天父亲外出开会没在家。看着孩子们饿的直哭,母亲也陪着落泪。天黑了,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只好拿了一个袋子忍饥挨饿爬了几里山路到张家山一个亲戚家去借粮。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男主人却去邻村开会未归。这家的女主人因怕丈夫责骂,所以不敢自作主张把粮食借给母亲。想到家中的孩子还在挨饿哭泣,母亲只好坐下来耐心等待。母亲在漫长的等待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等到晚上大概11点多,男主人终于回来了,母亲借了两升玉米举着火把匆忙下山。回到家时已是深夜了,母亲发现孩子们都没睡还在等着她呢。望着灶台旁饿的眼泪汪汪的孩子们,母亲的泪水又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在那些缺衣少食的日子里,曾经有不少人劝我的父母让我们这些正在读书的孩子们早点回来帮忙耕田种地以减轻家庭的负担。还有的人更是直截了当:“你们是缺粮户,让娃们念那么多书有啥用呢,书又不能当饭吃!”有一次生产队分粮食,母亲带着哥哥姐姐去领粮,同村的一个余粮户望着母亲大声地对周围的人喊道:“干活时人少,分粮时人却不少哩!”母亲忍着泪领了自己的那份粮食匆匆离去……我的父母没有听别人的劝告,更没有被饥饿吓倒,当同村的孩子一个个被迫辍学回家种地时,他们仍然坚持让我们兄妹继续读书。他们并不懂什么大道理,他们的想法其实很朴素:“念书总比不念书强,读书多总比读书少好。”

我的父母迫于生计四处借粮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土地承包到户后我家的情况才渐渐好了起来。现在,我们兄妹都已经长大了,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父亲的乐观自信和母亲的坚强勤劳不但让我们渡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多苦多累都要坚持读书学习,无论困难再大也要笑对人生!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东坝小学)

猜你喜欢
同村工分生产队
科普点亮乡村“未来”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同村老农占耕地 法官维权促返还
挣工分的日子
16岁少年盗窃同村村民钱财获缓刑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11枚铜板
俱乐部活动不应记工分
把好豆种换给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