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功能与意义研究

2013-04-02 03:41胡婷婷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出版事业新闻出版价值观

胡婷婷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新闻出版事业的社会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代中国统领各项事业,尤其是精神领域事业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总结和提出,是基于当前较为复杂的国内、国际社会文化思潮生态与形势。基于当代中国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各种结构性矛盾都在经济政治、文化得到发展的大前提下开始逐步显露出来,通俗的讲,物质层面上的巨大成功与精神层面的巨大失落形成了共存之势,又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效应,各种思想观念的杂陈和嬗变也将当前的文化思想环境带入了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生态之中。[1]

新闻出版事业隶属于宣传事业,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执行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渠道之一。宣传的价值导向关系着国家的舆论和信息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基础性、权威性和实践性的指导思想体系来统领和全面把握。新闻出版事业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有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自然构成了中国主旋律新闻观的精髓。基于我国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在文化全球化所引发的社会思潮多元化共存的时代生态下,纵观百家争鸣,也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才能是实现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的深刻认知,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才能真正认识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和支流关系,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并指导实践,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各种现象中认清、把握本质,从而明确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主动性、提高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因此,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才能真正教育新闻出版工作者,做到认清宣传形势、把握舆论导向,既有原则又灵活的把握社会主义主旋律,并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现实中来。

二、新闻出版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意义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新闻出版事业领域的巨大指导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那么新闻出版产品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伟大信仰的宣传作用则不仅是不言而喻,更是责无旁贷。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都经过主旋律、高品质、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闻出版物的宣传而获得了广泛影响力,成为当代中国各行各业、全体社会公民共同信仰和践行的精神品质。

(一)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蓝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自民族独立以来最集中体现民族发展共识的理想形态,是党和国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目标,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旗帜和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我国各个历史阶层、各个社会阶层共同愿望、共同利益的一种共识性表达,是全体人民在政治上、生活上和精神上得以达成共识、团结一致的保证,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排除各种风险困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新闻出版事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创造出的各种新闻出版作品,能够对这一理想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塑造,无论是理论著述还是思想汇编,无论是报告文学还是社会纪实,这些作品都以其各自擅长的方式和独到的视角向社会大众明确而深刻的描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的真实现状和未来形态,并与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紧密结合,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可接受性,能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构建这一伟大工程的决心,从而激发自身奋斗的使命感和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2]以中共中央的官方刊物《求是》为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求是》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宣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任,是中共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担负着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行准确而完整的阐释和推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这一宏伟的目标和艰巨,《求是》学刊很好的发挥了自身的党刊权威性功能,为全体人民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指明了开展工作、创新创优的方向,让他们在领导工作和理论创新的道路上始终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概念下,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方向如一的开展工作,带领广大人民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去努力践行这一共同理想,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凝聚力量。由此可以看出,新闻出版物在这一问题上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宣传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以媒体优势弘扬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尚的品格和振奋的精神,那么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是不可能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时代,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单从经济层面论,已不再有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区别,但是这丝毫不能质疑民族存在的合法性。而经济一体化所造成的对民族主体感的淡化也提醒了每一位中华儿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要自觉保持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荣誉感,要存留作为一个个体对祖国的一份赤诚。也正因此,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在当代是需要通过宣传方式自觉构建和培养的。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新闻出版事业,对全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意识,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新闻出版物无论是报纸还是书刊,都凭借其特有的媒体优势,以正统的制作、正式的发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向每一位读者内心深处注入深刻而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情感体验。另外,新闻出版物发挥其客观纪实性与主观评论性、理论性与宣传性共存的宣传优势,对每一位读者进行有针对性和深刻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以著名的党史刊物《党史博采》为例,这个由邓小平同志亲自设计并题名的知名党史刊物,分纪实版和理论版两大版块,确保了刊物在宣传和教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路线上的真实性和深刻性的双重把握。纪实版继承了原创这一特色性精髓,以刊登党史纪实作品为主,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对党史真相的信息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大视野地透视党史上的重大题材和重要人物,毁人不益其恶,誉人不增其美,示人以清新的面孔,保持高雅的风格,寓鉴可藏,寓教于史,雅俗共赏。这种创刊办刊风格能够带给读者以党的历史与国家发展历史的同步的真情实感,以事实激发爱国情操。而理论版在传承原有的“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办刊宗旨上,突出党史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学术性,通过在党史理论学术新人的培养来确立刊物自身的学术理论定位,精心打造党史理论研究品牌杂志,努力营造学术氛围,鼓励学术创新。这种追求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感召的学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透过历史的真实看到历史的规律,引发每一个读者对党的成长、发展和执政等系统工程的深刻反思,从而培养更为深刻、理性和稳定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

(三)以自身发展践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无论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还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用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和威慑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精髓。我国的主旋律新闻出版事业也正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意识到,创新改革是推动新闻出版事业内涵式升级、立体式进步和不断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不竭动力。我国当前的新闻出版事业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因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出于感召和呼应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根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冷静的审视自身的历史与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保持清醒的认识,积极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与传播手段的创新,增强创新能力,焕发创新激情,从而始终保持旺盛活力与蓬勃生机。[1]

首先,以体制机制创新亲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在十六大之后,意识到并做到了思想大解放、观念及时转变。出于对新的历史起点的实现目标的考虑,现代化、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等观念迅速崛起并开始向文化领域扩展,而新闻出版事业的种种革新意识,诸如时代意识、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等都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因此,我国目前的新闻出版事业,也正是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努力实现内涵式转型:加快资产重组以促进出版产业的结构调整,及时推进和培育市场主体,将一批有活力、有创立、有品牌实力的出版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集中度,并建立一批跨媒体、跨地区、跨体制发展的大型出版企业集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重视市场主体的重塑环节,使出版体制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而全力推进出版体制由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二元体制结构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型;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出版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出版领域战略投资者。

其次,以内容形式创新佐证改革创新对文化事业的引领。新闻出版事业是以内容为基础的,因此内容创新终究是其改革创新的基本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日益凸显出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特色,这种思想文化全新背景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文化取向、阅读需求和欣赏习惯,因此,新闻出版机构努力把握这种新特点,大胆创新出版内容。[3]以著名的《南风窗》为例。自1985年创刊以来,《南风窗》始终坚持严肃的新闻理念,以开放的心态透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形势,强调建设性与分寸感的务实新闻操作,敏锐而深刻的新闻价值探索与判断,提供有建设性的思考,紧密追踪中国政经领域和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难点、汇聚主流精英和人民大众的声音,形成推动中国社会前行的精神合力。这种紧扣时代声音的办刊方针,反映了作为主办方的广州市委宣传部的较为明确的“搏击时代”、“创新掠影”的办刊方针。也恰恰就是因为这种明确的指导思想,《南风窗》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影响力蜚声国内外新闻界,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一面旗帜和主流媒体。

另外,现代新闻出版事业必然要面临一个应对新媒体的形势,也就是说,尽管新闻出版事业本质上属于传统媒体,但不可回避新媒体在全社会的应用和广泛影响。而当前的新闻出版事业也通过自己的精品作品,表达着应对新媒体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4]通过结合和包容新媒体的优势,如数字化出版社和网络报刊等形式,优化新闻出版事业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尤其是主流新闻出版机构在践行和实施技术转型的操作过程中,在努力担纲整个数字新闻出版系统的扛鼎之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姿态。同时将一支支数字技术和出版业务兼通的复合型编辑和经营队伍凭借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逐步建设培养起来,用以将新闻出版物在形态和传播方式上的创新进行更高层次的推进。与此同时,在对传统新闻出版机构“内容为王”的如一追求进行有必要的坚持和沿袭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传统新闻出版工作者个性化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格,尤其是那种崇尚卓越、追求品质的精神内涵。

(四)以执业规范与伦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深度概括,而这一内容对于广大读者和全体社会公民更有其广泛接受性和影响度。因此这也成为当前新闻出版产品最具影响力和执行力的宣传功能。

首先,以创作“诚信作品”宣传诚信理念。诚信是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的典范要求,更是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兴旺繁荣的基础。作为宣传正义、诚信的思想阵地,新闻出版机构必须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诚信打造自身组织形象,严禁杜绝各种不诚信的新闻出版行为出现,如跟风炒作、浮夸宣传、虚假推介等泡沫宣传行为,造成文化市场的混乱和失序。因此,在诚信理念指导下,我国新闻出版部门的作品上也树立了诚信理念,努力参与构建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坚持诚信宣传,诚信出版,以作品的诚意和品质打动读者,教育读者,从而确保新闻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

其次,以生产精品力作推进文化价值。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不仅是新闻出版事业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闻出版作品的具体要求。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职业道德建设指导的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就是通过对新闻出版工作者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和构建,对他们文化良知和职业责任感的呼唤和激发,从而确立了崇高的文化理想和正确的新闻出版产品的内在文化价值,从而教育广大读者和全社会公民追求健康、高品质的先进文化,而自觉抵制庸俗、落后的文化。说到底,新闻出版产业是向全社会创造一种文化价值,因此新闻出版产品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生产。因此,正面的价值引领则引导着新闻出版产业不断的创新。

总之,我国的新闻出版作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焕发着灼热的动力和激情,为当代中国社会和全体国民呈送一部部优秀的、健康的、鼓舞人心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让他们体会到作为一名现代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和主人翁地位。从这个意义来讲,我国新闻出版机构及其创作的精品力作,是广泛宣传和重点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途径之一,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1] 周 琼.在新闻报道中贯彻社会主义核价值观[J].新闻爱好者,2009(12):4-5.

[2] 秋 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06(24):11.

[3] 罗小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出版精品读物唱响文化主旋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与思考[J].出版视野,2011(6):3-5.

[4] 柳斌杰.高举旗帜 改革创新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大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N].2008-12-27(06).

猜你喜欢
出版事业新闻出版价值观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疫情时代的出版和阅读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思考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在上海成立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