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经验及其对新时期个人成功创业的启示

2013-04-06 04:54胡士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西柏坡创业者经验

胡士杰

(河北行政学院 综合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一、问题的提出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组建了中央政府各部委机关的雏形,谋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使“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经验”泛指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这个特殊的时空里,根据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卓有成效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包括一系列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办事程序和习惯等,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外交等各个方面,构成了新中国之所以“从这里走来”的内在逻辑。

长期以来,由于对西柏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片面强化,社会上很多人普遍认为西柏坡只是青年学生和领导干部“接受教育”的地方,与普通老百姓无关,与个人成功创业和守业更不沾边,这其实是一种严重误解,是对西柏坡经验普适性的忽略。同时,学界对西柏坡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党史和西柏坡精神方面的研究,对西柏坡经验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大都局限于党政管理、军队管理等方面,鲜有将西柏坡经验如何运用到企业管理、个人创业等方面的研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攻坚期”“转型关键期”“矛盾凸显期”。2012年被称为“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通胀隐现、结构性失业激增,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步伐,必然会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我国是一个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的发展中国家,加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每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使得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尖锐,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个人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不仅是国家倡导和鼓励的,也是个人的一个非常明智和现实的选择。但是创业不仅蕴含着成功的机会,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这样获取一些间接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谋划一个新中国宏伟蓝图的成功经验,恰好可以给创业者很多有益的启发。从西柏坡走出了一个新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成功学”案例。这其中的逻辑不仅值得任何国家及其政党学习借鉴,也值得每个企业家和有意于自主创业的个人学习借鉴。既然中国共产党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逻辑能使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那么这内在的逻辑是不是也可以让一大批“新企业”和“新人”从这里走出来呢?西柏坡有理由成为创业者和企业家的精神家园、个人自我实现的动力源泉,成为新时期社会各界“赶考人”的“加油站”。

二、为什么西柏坡经验对个人自主创业可以产生能动作用

西柏坡经验具有实践性、普适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等主要特征,这是西柏坡经验能够对新时期个人成功创业产生积极指导作用的前提条件。

1.内容的丰富性。西柏坡经验内容十分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按照对象划分,可以分为治党经验、治国经验、治军经验、办学经验、外交经验等。按照作用方向划分,可以分为改造主观世界的经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经验。比如,用“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作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情和勇气振奋精神,本质上就是一条重要的改造主观世界的西柏坡经验。按照层次划分,又可以分为基本经验和具体经验。比如,中共中央1948年9月在西柏坡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所确立的“请示报告制度”就是一条操作性很强的具体经验,[1]而“重视学习、善于学习、集中学习”不仅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西柏坡时期的一条基本经验。[2]西柏坡经验是一座宝库,是创业者的灵感源泉,有意于创业的人士一定可以从这些丰富的经验中找到灵感、得到启发。

2.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新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丰富发展自己。西柏坡经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定历史阶段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具体实践,并且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概括和总结,成为新的社会实践中可资借鉴的一部“资治通鉴”。对西柏坡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系统研究,将之运用到个人自主创业这一新的社会实践形式中去,本质上也是其实践性的根本要求。

3.普适性。西柏坡不仅是一个革命圣地,也是一个“福地”,既是新中国的孵化器,也是中国共产党牢记“两个务必”、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加油站”。世上成功的道路五花八门,但内在的逻辑总是相似的,具有很强的普适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学习和模仿别人走向成功。将“从西柏坡走出了一个新中国”这个大案例的内在逻辑即西柏坡经验提炼成一系列可教、可学、可推广的思路、方法、案例、制度,等等,结合创业者这一新的社会实践主体和自主创业这一新的社会实践形式,就可以使其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

三、西柏坡经验对新时期个人成功创业的主要启示

1.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创业精神。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首先要学习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表现出来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以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于去打破现有的生活状况这个束缚自己的“旧世界”,勇于去创造一个充分施展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新世界”,敢于行动、敢于冒险,而且要敢于承担行为后果。这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创业就如同“赶考”,进了考场就不要想着退出来,要努力争取考一个好成绩。就像党中央在离开西柏坡进北京时所说的:“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3]

2.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是一项艰苦的工程,必须做好不断征服横逆和困难的思想准备,承受“工作条件艰苦”“工作时间更长”“利益冲突增加”“短期得失不成比例”“家庭生活品质恶化”等各方面的压力。要学习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最后的“农村指挥所”里,在“世界上最小的作战室”里,靠“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张桌子、四间土房”指挥“世界最大战役”的成功经验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而世界上很多创业者都是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开始创业的。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CEO雷军当初就是在一个“放了桌子和电脑就没什么地方”的小办公室里开始创业的。

3.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西柏坡之所以成为“红都”,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是中央工委综合考察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后的理性选择。西柏坡本身背山面水,土地肥沃,被聂荣臻称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4]加上西柏坡处于平原与山区交接的地方,进退自如,使西柏坡拥有了很好的“地利”条件;时值全国革命胜利的前夜,党中央不能距离大城市太远,而恰恰石家庄刚刚获得解放,能够为党中央提供充足的物资供应,使西柏坡拥有了“天时”条件。平山县和西柏坡又是老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高,党中央在这里比较安全,从而使西柏坡具备了“人和”条件。创业者要从中学习如何选择一个适合的创业项目,实事求是地考察创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综合自身条件,发现创业机会,选择适合自己又相对安全的项目,切忌盲目出击、随意行动。

4.做一个学习型的人。创业者应根据自己的创业方向,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创业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改造和提升自己的主观世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政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集中学习,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西柏坡时期的一条基本经验。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中强调,要“在全党提倡学习工业和做生意……这个任务必须解决”。[5]1949年1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全党大多数干部,在过去几年,特别是在一九四八年,有系统地学会了在农村工作中、在城市工作中和在军事工作中的各项具体的政策和策略,在系统地纠正了右的和‘左’的偏向。……这样,就使党的总路线在全党内能够贯彻执行,这是一个最伟大和最根本的胜利。这是我党政治成熟程度的极大的增长。……说是‘学会了’,并不等于不要再学了,我们还要学习很多的东西。”[6]1978年12月,邓小平回顾西柏坡时期的全党学习活动时指出:“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7]学习是如此的重要,不学习就容易犯错误,就不能走向成熟,就不能取得成功,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是这样,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更是这样。

5.依靠团队比单打独斗更容易成功。许多调查显示,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要远远高于个人独自创业,而能否组建与管理一个具有坚强凝聚力的创业团队也是成功创业者需要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到西柏坡景区参观的游客对于解说员所说的“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张桌子、四间土房”比较容易产生直观的理解,而忽略后面的“五大书记”这句话。如果前面四句话说的是艰苦奋斗,后面这句话就是团结协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效、高凝聚力的团队,这种凝聚力来源于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共同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使命感,来源于铁的纪律和对主观世界不断的自我改造。通过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一支不讲座次、畅所欲言、轻松活泼、精诚团结的党中央团队。创业者要从中学习用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企业文化将创业团队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扬长避短用人,实现团队成员专业能力的完美搭配,妥善处理不同意见和矛盾,创建学习型高效团队。

6.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巩固胜利成果。很多创业者在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容易产生骄傲自满和盲目乐观的情绪,忽略创业风险,以为“不过如此”而已,这是非常危险的。这个时候通常是失败的开始。获得“第一桶金”,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后面的路更长、更艰苦,也更值得骄傲。创业者无论何时都要切记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所讲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牢记‘两个务必’”是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来的六条主要经验之一,也是创业者巩固创业成果、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法宝。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5.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8.

[3]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339.

[4]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57.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8.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32.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3.

[8]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335.

猜你喜欢
西柏坡创业者经验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