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2013-04-07 06:22刘化丽杨文娟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导向数学知识

刘化丽, 杨文娟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刘化丽, 杨文娟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数学教学应以“服务专业、注重应用、培养能力”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导向;高职数学;专业针对性;应用能力

一、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数学课程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是指高职教育必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和归宿,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突出人才培养对当前社会需求的针对性, 是其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竞争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数学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理应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为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课程要为专业服务。高职数学公认的特色是为专业服务,专业是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坚实的专业知识将为学生的初次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这就要求高职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能够提供专业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第二,课程要为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通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研究表明:人类的职业大约每过15年就将更换20%,每3-5年就有约50%的职业技能需要更新,几乎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终生从事同一岗位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转岗能力;另外,结合企业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高职学生上手快,但缺乏后劲”的现象,数学教学必须着眼未来, 在满足专业需要的基础上, 突出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转岗、深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为了改变高职数学课程现状,笔者认为应围绕“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1.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数学课程以“服务专业、注重应用、培养能力”为原则,使学生掌握专业和未来职业所需的数学知识,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具备初步数学建模的能力,掌握常用数学软件的操作,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教学评建机制,为学生的初次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2.增强专业针对性,优化教学内容

(1)加强专业针对性。高职数学公认的特色是为专业服务,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专业学习提供必备的数学工具。数学课程内容应针对不同的专业,面向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紧扣市场需求,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的确立上,通过调查相关行业对数学需求状况,根据专业特点、未来就业岗位来确定教学内容。其内容要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梳理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准确把握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度,删减与专业无关的介绍,适当增加有利于学生后继发展的教学内容。将专业的实际问题及其应用等知识引入到教学中来,将与专业实际应用相关的内容作为例题和习题,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其应用的价值,从而最大程度帮助学生培养应用能力和习惯,最终形成解决职业岗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将专业中遇到的诸如存货的经济批量预测、企业资金需求量预测以及企业面临风险大小衡量等问题,分别与数学中的极限与导数、回归直线法以及概率分布、期望值、标准离差等知识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

(2)注重思想方法的介绍。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在于记住了多少定理,掌握了多少解题技巧,而是在于其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由于在工作中没有机会应用都已遗忘殆尽,但唯有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在随时随地发生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阐述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中也将思想方法放在了首位,足见其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使学生通过数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能够正确的收集信息,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信息,进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和评价。并将其整合到相关专业的实际问题解决中,使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更为具体的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微积分教学中,有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即极限思想、导数思想、积分思想,若将其分别融入到连续复利、边际与弹性、消费者剩余的测算等专业问题中来,深刻理解三种思想分别在消除计算误差、局部变化率以及微元构成总量问题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加数学实验课。打破以单一的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融数学软件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数学实验引入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习使用常用数学软件(Mathlab、Mathematic),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深刻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来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各种方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我们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多采取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特别要注重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考虑到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抽象思维差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简化定理公式的证明, 将证明数学转化为解说数学;尽量运用图形等直观性教学工具,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如在介绍求曲边梯形面积时,用直边代替曲边这一做法往往让学生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此时我们引入赵州桥的弧形拱圈是由一块块直的条石所砌成这一直观的介绍,让学生实际感受“以直代曲”这一思想的真实应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案例式教学,将生活和专业中实例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例如,在给财经专业学生讲解极限概念时,结合专业特点给出如下案例:某储户将1 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5%,如果银行允许储户在一年内任意次结算,在不计利息税的情况下,随着结算次数的无限增加,储户的本利和也一直在增加,但不可能无限增加。通过对这个专业案例的分析,引出了极限的概念,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 改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先进的教学方法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式的传统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适当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作用,充分发挥其生动直观的特点,将抽象的理论以直观的形态加以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将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花费在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上,这对于本来基础就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况且在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也并不需要通过手算,而是借助数表、计算器、数学软件来得到结果。因此,教给学生相应数学计算工具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Mathlab软件在求导、求积分、求微分方程的解以及幂级数的展开等复杂的运算上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加强数学计算软件的使用,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也为教学赢得了时间,使学生将精力集中放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程的能效性。

5.开展实践教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最终又要服务于实践。数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将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最佳载体,是检验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将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加工整理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再借助数学工具来解决,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引入专业模型,有意识地强化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培养训练。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下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数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样,既检查了学习效果,也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实践教学的开展有效地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观察问题和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加强了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提供了有效途径。

6.注重能力考核,改革评价体系

传统的数学考核形式是限时笔试,其考核的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运算的掌握。这种形式的考核忽视了能力的考查,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教学评价,需要建立过程性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课堂回答问题、课后作业以及出勤等)都纳入到考核范围,改变单一的笔试形式,采取抽签口试、数学论文、上机操作、数学建模等多种形式,多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能力的考核,比如,考查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在许多大赛记分时总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从而强化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三、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而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对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高职数学作为重要基础课程, 要以 “就业为导向”为指引,加强专业针对性,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学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增加受教育者的就业砝码和就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受教育者的就业价值。

[1]刘静.对高职数学实践教学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8,(1).

[2]刘明忠.以专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数学教学新模式[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3]李银魁,王莉萍.谈数学思想与高职数学教学[J].职业与教育,2006,(10).

[4]黄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5]李素霞.浅谈以就业为导向模式下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创新[J].企业家天地,2010,(16).

[6]朱秀茹,谭冬梅.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On the Reform of Employment-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LIU Huali, YANG Wenjuan

(Shijiazhu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he employment-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take the principles of “serving the profession, focusing on application and training ability”,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It should als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dopt modern teaching means, combine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e, establish capacity-oriented evaluation system,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apply the knowledge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us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professional pertinence; application ability

2012-12-12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 “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基础课程改革与研究》(11050008)

刘化丽(1979-),女,河北定州人,应用数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数学教育教学。

G717.38

A

1008-469X(2013)02-0103-03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导向数学知识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偏向”不是好导向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