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氏考*

2013-04-07 16:54张松辉
关键词:韩非李氏姓氏

张松辉,王 乐

(湖南大学 岳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在先秦,孔子姓孔,孟子姓孟,庄子姓庄,几无例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按照惯例,李耳应该被称为“李子”,但他为什么被称为“老子”呢?后人对此作出了不同解释。

第一种解释认为“老”是年老的意思。《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正义》引《玄妙内篇》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①《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中华书局简体字本,第1701页。《太平广记·神仙第一》引《神仙传》也说:“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②《太平广记》卷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册,第1页。因为老子在母亲体内生活了七八十年,所以一生下来就满头白发,于是就起名“老子”。这种解释当然只能视为神话传说。

第二种解释认为“老子”是号,“老子”是考教众理、化育万物的意思。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张君相的话说:“老子者是号,非名。老,考也。子,孳也。考教众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物,善化济物无遗也。”③《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中华书局简体字本,第1701页。意思是说,老子的“老”是“考”的意思,但“考”与“老”的近似义是衰老、老年的意思,而张君相却把“考”理解为考察,另外再加上一层意思——教育。那么“老”就成了“考教”。“子”本是古人对男子的尊称,是从五等爵位借用来的,而张君相把它解释为生养、化育的意思。“老子”的含义就是考察众理以教育百姓,从而达到化育万物的目的。这一解释也是非常牵强的。

第三种解释认为“老”与“李”在古代为同音字,可以互换使用。高亨《老子正诂·前记》说:“亨按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①《古史辨》第4册,上海书店《民国丛书》第四编,第67册,第351页。高先生认为古时“老”和“李”同音,所以后人就把“老”写作了“李”。高亨承认老子姓老,但他认为“老”与“李”是同音假借,换句话说,“老”和“李”就是同一个字,同一个姓,这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

第四种解释认为“老子”与“老师”、“老先生”义近。吴龙辉《说“老子”》:“老子既不以‘老’为姓氏,又不以‘老’为名字,但却以‘老子’见称于后世,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老子’的意思和‘老师’有些相似。师中资格最老、水平最高者为‘老师’,子中资格最老、水平最高者为‘老子’。黄老学派借这个名字来推崇他们的学术先师,以便压倒其他诸子。”②《说“老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这一解释是十分新颖而且十分顺畅的。

除了以上观点,其他解释还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举。我们根据有关史料,认为“老”为老子的姓(可能也是氏),“李”为老子的氏。用后世比较含糊的话说,“老”和“李”都是老子的姓氏。我们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有以下几个证据:

1.按照先秦对思想家称呼的惯例,“老”应该是老子的姓氏。

先秦的思想家,人们对他们的尊称基本都是姓氏后面加“子”,如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等。“老子”这一称谓也不当例外。在先秦及汉初的作品中,如《列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韩诗外传》等等,都称其为“老聃”或“老子”。据本人所掌握的资料,第一个指明老子“姓李氏”的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但《史记》的其他地方也多称其为“老子”。这就是说,在先秦,没有人说老子姓李,而称其为老子或老聃,实际上这就意味着先秦人认为老子姓老是一般性常识,不必解释。

2.先秦贵族一般都有几个姓氏,老子应不例外。

如果不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了句老子“姓李氏”的话,后世大概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老子姓“老”。由于《史记》这句话,于是后人便认为老子姓“李”,而对“老”则作出其他各种各样的解释。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后人的思维受到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环境的限制: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姓,既然《史记》明确说老子姓李,他自然不可能姓老。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并不符合先秦的实际情况。秦汉以后,人们往往姓、氏不分,而在先秦,特别是春秋以前,姓和氏是有区别的。《通志·氏族略序》对此有明确考证: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者所以别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虽子长、知几二良史,犹昧于此。③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氏族序》,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册,第439页。

《通志》说得很清楚:先秦时期的贵族有姓有氏,到了秦汉之后,姓、氏合而为一,这种情况就连像司马迁、刘知几这样的良史也不太明白,更遑论他人!于是既然老子姓“李”,就不可能再姓“老”了。实际上,先秦时期的贵族不仅有姓有氏,而且当时姓氏的使用还很不规范,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个人可能有几个姓氏,二是人们有时称姓,有时称氏,并非男子只能称氏,而不能称姓。《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国执政范宣子对自己姓氏的介绍:

宣子曰:“昔匄(范宣子名士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④《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册,第1087-1088页。

仅仅据这一条记载,范宣子一个家族,先后就有五个氏。孔子也是如此。孔子是商王室后裔,本为子姓,后来借用先祖孔父嘉的名,以“孔”为氏,后来姓氏不分,于是人们就泛言孔子姓“孔”。屈原与楚王同姓,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他们的先祖季连是吴回之子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芈姓,楚其后也”,但季连的一位后裔叫鬻熊,因鬻熊辅佐周文王而出了名,于是鬻熊的后代又以“熊”为氏,他以后数代子孙分别叫做熊丽、熊狂、熊绎,熊艾……,仍以“芈”为姓,而屈原又以“屈”为氏,《楚辞补注》引《元和姓纂》说:“屈,楚公族芈姓之后。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⑤《楚辞补注·离骚经章句第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页。这就是说,屈原的先祖至少有芈、熊、屈三个姓氏。这种现象,也体现在秦始皇的身上。秦始皇叫嬴政,据《史记·秦本纪》说,这个姓是舜赐给他的祖先大费(一说即伯益)的。后来秦王的另一位祖先造父因善于驾车而深受周穆王的宠爱,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⑥《史记》卷五《秦本纪》,中华书局简体字本,第126页。。由于这个原因,嬴政又叫赵政。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知道,先秦的贵族是可以有几个姓氏的。明白这一史实,我们就可以说,“老”是老子的姓(也可能依然是氏),“李”是老子的氏。

3.先秦时“老”是一个姓或氏。

我们说老子姓“老”,还有一个证据就是,“老”在先秦已经是一个姓氏。至于这个姓的起源,《通志》引《风俗通义》说出自老童:“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①郑樵:《通志》卷二十八《氏族略第四》,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册,第463页。老童又叫耆童、卷章,相传为颛顼之子,《史记·楚世家》说为颛顼之孙:“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史记集解》接着解释说:“徐广曰:‘《世本》云老童生重黎及吴回。’譙周曰:‘老童即卷章。’”②《史记》卷四十《楚世家》,中华书局简体字本,第1387页。《风俗通义》说老氏一姓是老童的后裔,其作者应劭为汉代人,其记载当有一定根据。即便应劭的说法属于臆测,但先秦时“老”已属姓氏确是事实,因为先秦典籍记载有姓老的人,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老童”,《左传·成公十五年》记载有“老佐”,另外还有老莱子,老阳子等。特别是“老佐”,他是宋戴公的五世孙,与老子不仅同为春秋人,而且是同一个地区的人,只是年代稍早一些而已。

4.《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也已经间接地说明了“老”为姓,“李”为氏。

如果我们能够仔细地体会司马迁的用词,可以说他已经告诉读者“李”是老子的氏。我们对比一下司马迁对孔子、老子关于姓氏的介绍:

孔子……字仲尼,姓孔氏。③《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中华书局简体字本,第1527页。

老子者,……姓李氏。④《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中华书局简体字本,第1701页。

前面提到,孔子本姓子,后以“孔”为姓。需要注意的是,司马迁在介绍孔子的姓时,说是“姓孔氏”,也即以“孔氏”为姓。同样,司马迁在介绍老子的姓时,说是“姓李氏”,也即以“李氏”为姓。

5.关于老子以“李”为氏的由来。

老子既然姓老,为什么《史记》又说他“姓李氏”呢?也就是说,老子的“李氏”是从何而来的呢?古人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

第一,“李”为老子母家姓。《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索隐》说:“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④《太平广记·神仙第一》引《神仙传》也记载了这一说法:“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⑤《太平广记》卷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册,第1页。意思是说,老子虽然禀受天然之神气而生,不同凡响,但毕竟是出生于李家,所以就跟随母亲姓李了。

第二,生于李树下而取“李”为姓。《太平广记·神仙第一》引《神仙传》记载了另一种说法:“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⑤

第三,老子祖先世代为理官(执法官),后又得济于李树,故改姓李。据《北史·序传列传》、《新唐书·宗室世系》记载,李氏出自嬴姓,是颛顼高阳氏的后代(注意:我们前文已经提到,老童即颛顼高阳的后裔),历虞、夏、商三代,世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商纣王时,老子的一位祖先叫理征,字德灵,因为人正直而不容于商纣王,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饥饿时食李子得以保全性命,故改理氏为李氏。因为这个原因,老子便跟着姓李了。根据这一记载,老子的姓氏又有了不同的说法,即老子的祖先还有一个姓——嬴,因世代为理官,便以“理”为氏。后因逃难时食李子得救,又改为以“李”为氏,以示感恩。实际上,“理”与“李”在古代是谐音通假的。

关于老子的姓氏,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只能是一种推测,只是这些推测,有的更合理一些而已。我们所持的观点,当然也只能是一种推测,至于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甚至需要新的史料面世。

猜你喜欢
韩非李氏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韩 非(话剧)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文言文练习
社会治理中的韩非思想方法论探讨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姓氏拆解
知祸更需避祸
李氏朝鲜对明事大关系确立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