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手术治疗临床分析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2013-04-07 05:41姜云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跟腱断端换药

姜云虎

(天津市北辰医院骨科 天津北辰 300400)

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创伤,Maffulll[1]报道误诊率为20% ~30%,故陈旧性跟腱断裂也较为常见,因踝关节功能受影响,常需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再断裂的发生率高,手术治疗虽能显著降低再断裂的发生率,但切口的并发症仍高达10% ~20%。采用何种最佳方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目前仍存在争议。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98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跟腱断裂患者98例,男62例,女36例,年龄21~75岁,平均42岁;30岁以下12例,55岁以上9例。锐器开放性损伤12例,行走自发断裂3例,其中2例因跟腱炎接受过2次以上的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其余均为剧烈运动损伤。来院首诊时间为伤后1小时~30天。全部行跟腱缝合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于手术台上,待麻醉满意后,患肢常规消毒、铺巾、上气囊止血带。开放性损伤均急诊清创,断端均较齐整,利用原切口,断端直接改良Kessler法缝合。如切口暴露不良,自伤口远端或近端适当纵形延长1~2cm。闭合性损伤沿跟腱内侧1 cm做纵形切口,长度约10~15cm,注意保护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锐性分离出跟腱断端,适当修整撕裂的马尾状断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跟腱断端,再沿跟腱方向间断缝合马尾状腱束。对严重撕裂的跟腱断端,若修整后缺损大于3cm,端端缝合后,翻转腓肠肌的筋膜瓣加强修补。有5例于术中发现自跟腱跟骨附着处断裂,无法端端缝合,则在跟骨附着处去除骨皮质,跟骨用3mm克氏针打孔,将断端缝合线通过孔道固定,残端紧贴跟骨附着处。

1.3 术后处理 术后长腿石膏托固定,踝关节跖屈15°~25°、屈膝30°~50°位。固定期间行足趾主动活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和抬腿锻炼;2周后伤口拆线,再改为长腿管型石膏固定2周;然后改为短腿管型石膏固定4~6周,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锻炼;然后去除石膏,患足垫高鞋跟扶拐行走。再经过4周逐渐放低鞋跟,做踝关节活动练习。术后3个月开始全足着地行走,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

1.4 疗效和评价标准 所有结果均按美国足踝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2],90~100分为优,80~89为良,70~79分为可,≤69分为差。优和良的结果合并为满意;可和差的结果合并为不满意。

2 结果

2.1 AOFAS足踝评分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7个月(3~13个月)。按AOFAS评分,平均分为89.2分(75~100分)。其中优46 足,占 46.9%;良48 足,占49.0%;可4 足,占 4.1% 。6 例评分为优的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中度受限,不能完全下蹲,但自述对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自我感觉满意。

2.2 术后并发症 浅层皮肤坏死10足(10.2%),均为小范围皮缘干性坏死,经对症换药治愈;深部感染4足(4.0%)均为开放性断裂患者软组织感染,经多次清创换药缝合治愈;跟腱再断裂3足(3.1%),均为端一端吻合抽出式钢丝减张术后不适当活动引发,再次手术缝合翻转腓肠筋膜瓣加固;窦道形成1足(1.0%)行清创后长期换药治愈。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3%。未见腓肠神经损伤、胫后动脉损伤、深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1 跟腱的解剖学特点 跟腱是人体最坚强、肥大的肌腱,它自上而下逐渐变窄增厚,在跟骨结节上方3~6 cm处最窄。跟腱长约15 cm,起自小腿中1/3,止于跟骨结节中点,止点正位于皮下,止点上方跟腱的前、后面各有一个滑囊衬垫。跟腱周围无腱鞘,仅有疏松的网状组织称作腱周组织,连接肌腱及周围筋膜,其中含有血管以供给营养,跟腱中的血管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3.2 跟腱断裂的诊断 跟腱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新鲜地开放性损伤一般比较容易诊断,对于一些闭合性损伤如果检查不仔细,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Maffull报道误诊率为20% ~30%。跟腱断裂的临床表现为跟腱部有肿胀、疼痛,足跖屈无力,不能站立行走。查体时出现跟腱局部触及明显凹陷、患足跖屈力量减弱且不能以足趾站立(提踵试验阳性)以及Thompson征阳性3个体征可确诊跟腱断裂。误诊主要因为跟腱断裂后足跖屈活动不完全消失,胫后肌、腓骨肌、趾屈肌仍可做跖屈活动,约30%跟腱断裂后部分患者仍能站立跛行。通过辅助检查可提高跟腱断裂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超声检查除了可提示跟腱有无病变外还可对病变的位置、范围、性质及其演变过程进行观察,MRI也能显示跟腱断裂,提高诊断率[3]。但部分患者断端处水肿严重,局部出血或陈旧性跟腱断裂瘢痕粘连,造成局部凹陷触摸不清,Thompson征假阴性,还可有一定范围的跖屈活动,很容易误诊为跟腱部分断裂或软组织损伤,贻误治疗。切记不能以跖屈活动完全丧失为跟腱断裂的诊断依据,而是以跖屈力量减弱为准。因此对怀疑跟腱断裂者发现患足提踵试验阳性即可确诊,准确率100%[4]。

3.3 手术适应证、术式和时机 跟腱断裂治疗的目的是要求恢复跟腱的完整性、坚韧性和保持小腿三头肌的跖屈力量,因此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跟腱断裂保守治疗会造成跟腱延长,行走时跛行、跖屈无力,再断裂率高达10% ~30% ,而手术治疗再断裂率仅2% ~3%[5]。因此一经确诊,均应手术治疗,一般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跟腱断端。但跟腱断裂后1~2周断端即出现挛缩,手术时断端会出现较大缺损,勉强吻合会增加断端张力,增加再断裂风险。因此手术应尽早进行,如断端张力过大,应采用Abraham倒“V-Y”腱成形术修复或Lindholm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5,6],切忌断端在有较大张力状态下勉强缝合。

3.4 吻合缝线的问题 文献报道[6]采用2/0不吸收缝线缝合断端,4/0可吸收线缝合腱鞘和皮下组织。可能是考虑可吸收线缝合跟腱不能维持持久的强度,增加跟腱再断裂的风险。本研究中有42例采用1/0可吸收缝线缝合跟腱,无一例发生术后再断裂。当然,可吸收线缝合跟腱的安全性在进一步研究证实前应该慎用。

3.5 手术并发症 跟腱的术后并发症常被分为两种,一种为严重并发症,包括跟腱再断裂、二次再断裂、跟腱感染、跟腱延长等;一种为较轻并发症,包括跟腱粘连、表皮感染、皮肤感觉障碍等。其中,跟腱再断裂与感染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临床预后较差。这与多种因素造成局部血运障碍有关。①解剖因素:跟腱位置表浅。②切口选择:应选择跟腱内侧纵切口,显露良好,对皮肤血循环破坏最少,可避免正中切口。③手术方式的影响:Lindholm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会造成断端吻合口处膨大隆起,嵌压周围组织,增加皮肤缝合张力。④手术操作技术:术中未完全锐性分离组织,使用电刀,缝线结扎过紧,断端腱鞘切除过多,必然会加重局部血运障碍。⑤术中放置异物:本组中有5例跟腱包绕防粘连生物材料,2例出现伤口感染,跟腱外漏,换药时可清出防粘连膜碎片。一定要慎用。⑥局部用药:因跟腱炎局部多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加重退行性变,跟腱局部血液循环更差,抗感染能力降低。本组有2例多次封闭造成跟腱自发断裂,术中发现跟腱变性严重。术后1例出现浅表皮肤坏死,经长期换药后愈合 。总之,要减少跟腱断裂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手术,选择正确切口和术式,术中无创操作,尽量做到跟腱无张力缝合,尽量保留和缝合腱周组织,分层缝合,提高经治医生的专业水平,尽可能消除各种医源性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1] Maffulli N.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subcutaneoust ear of the Achilles tendon:a prospective study inl74patients[J].AM J Med,1998,26(2):266

[2] Kitaoka HB,Alesander IJ,Adelaar RS,et a1.Clinical Rating Sys_tems for the Ankle·Hindfoot,Midfoot,Hallux,and Lesser Toes[J].Foot Ankle Int,1994,15:349

[3] 白光辉,方必东,严志汉,等.MRI对闭合性跟腱撕裂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7,22(7):82

[4] 程明国,赵海霞.单足提跟征在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20

[5] 黄长明,陈 勇,童星杰,等.跟腱断裂早期诊断与急诊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4):269

[6] J Khan RJK,Fsick D.Keogh A,et a1.Treatment of acuteaehilles tendon ruptures[J].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10):2202

猜你喜欢
跟腱断端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训练需防跟腱损伤
跟腱断裂32例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