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林牧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2013-04-07 18:55张科举符开鸿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5期
关键词:南江县养殖场标准化

张科举,符开鸿

(1.四川省巴中市畜牧食品局,四川 巴中 636600;2.四川省南江县北极乡畜牧兽医站,四川 南江 636631)

为认真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巴中市林牧经济按“分区多点规划,壮大林牧经济带”的做法,实现了“三区域、四模式、三衔接”的协调发展。

1 资源现状

1.1 林业状况 巴中市林地面积1034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森林覆盖率54%。拥有米仓山、镇龙山、天马山、空山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光雾山·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各类动植物2 400多种。现已建成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100万亩、以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35万亩;至2008年底,全市共营造天保生态公益林18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17.2万亩。生态建设良好,是天然的大氧吧,为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1.2 土地状况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坡。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耕地面积23.403万公顷,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劳务输出的发展,中山区土地相对集中,易于整体流转,林地资源较为丰富,是林牧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

1.3 畜牧业状况 畜牧业是巴中市的支柱产业,2012年畜牧业产值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出栏肉猪568.5万头、出栏南江黄羊125.2万只、出栏肉牛38.46万头,出栏家禽1441.42万只,出栏兔69.06万只,所属四县(区)均被列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南江县、通江县被列入省优质肉牛生产区,平昌县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拥有南江黄羊、青裕猪、空山黄牛等优良品种,申报有南江黄羊、巴山土鸡、巴山猪等著名品牌,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

2 存在的问题

2.1 林牧结合程度偏低 巴中市林牧结合程度整体偏低,且多为较简单的混合发展,结构松散。单纯性的苗木园、果园、药园、茶园普遍存在,缺乏科学规划,未形成林牧循环的有效体系,导致有机肥满足不了作物(药、茶、竹、椒)的需求,林下土地资源未能被充分利用的恶性循环,商品率低。

2.2 林牧实体分散 全市存在一部分以果园为主体的果猪(禽)模式,或者是以养殖为主体的猪(禽)果模式,但分布分散不便于集中进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也不便于常态化的技术指导。

2.3 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林牧经济发展的主体空间主要集中在中山区,其林地充足,土地易于整体流转,粪污消纳能力强,生态条件良好。但也存在交通条件差、电力不配套、水源条件较差等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制约了林牧经济的发展。

2.4 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林牧经济需对林业技术、猪牛羊禽等养殖技术、市场营销知识、企业现代管理知识等有一定储备。因林牧经济实体的投入较大,有投入能力的业主往往对林业、牧业技能不甚了解,造成经营管理粗放科技水平低下。

3 对策建议

3.1 分区规划产业带 因地制宜,分区域集中连片进行科学规划是林牧经济发展的前堤和基础。

3.1.1 高山区。森林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为主体,耕地相对较少,将森林划片承包,实施林下放牧将护林防火、植树造林、中药材种植与采集等森林管护与牛羊场放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高端生态畜产品、中草药产品,形成生态特色经济带。

3.1.2 中山区。耕地面积大,易于整体流转,尤其是近年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实施后,相当部分耕地转化为经济林地,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发展集约化标准化林牧经济。建立以生猪为主体的大型标准化林牧经济核心园区,做大林牧经济总量,形成猪牛羊等商品畜核心产业带,保障畜产品充足供给。

3.1.3 平坝区。人口密集,土地紧张,适宜发展“果蔬(绿化苗木)+禽(兔)”的适度规模庭院林牧经济模式,形成庭院林牧经济产业带,完善养殖结构,丰富畜产品供给。

3.2 探索林牧经济模式

3.2.1 乔木林+畜场放牧。即利用高山区森林、人工速生林地等林地进行放牧。如南江县北极牧场利用原始森林进行羊群放牧,配合晚间补饲;通江县青裕猪繁育场利用乔木林进行定时放牧;通江县空山黄牛场利用人工速生林放牧,配合补饲。

3.2.2 经济林+禽兔场半牧。经济林(果、药、椒、茶、竹、绿化苗木)分片设栏,禽兔场采用早中晚圈舍人工投料,其余时间在经济林放牧。如平昌县盘龙王土鸡养殖场采用早晚定时投料,白天在林中放牧,中午在林中凉亭休息。

3.2.3 庄园+标准化养殖场。建立封闭式种植庄园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利用种植庄园套种饲草(料)作为养殖场的补充饲料,利用养殖场发酵沼液灌溉种植园,利用养殖场发酵后的沼渣做为种植园有机肥,二者良性循环。南江县元顶子牧场、通江县火天岗种畜场均采用了茶园+标准化养殖场模式。

3.2.4 庭院林牧经济模式。利用房前屋后的有限空间,种植果树(绿化苗木)绿化环境,用围栏围绕,禽兔舍建于果树林中,禽兔住在果树下,生活在果林中。目前四县(区)广泛采用这种巴山土鸡庭院养殖模式。

3.3 强化示范点带动 林牧经济技术性强,科技依赖程度高,在规划产业带内进行科技示范,林业畜牧等技术部门要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引导业主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管理,遵循市场规律拓展市场,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汇点成线,连线成片。

3.4 挖掘其他资源优势 林牧资源除在林业、牧业上具有优势外,还具有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承接产业等功能,将几种功能充分整合,必将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林牧经济提档升级。

3.4.1 与休闲旅游要素衔接。在“庄园+标准化养殖场”模式中,引入休闲旅游要素,增加农家乐的休闲、度假功能,增强接待能力,必将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如平昌县将灵山、元山片区的标准化养殖小区串联成片,强化新村聚居点,使交通水利、土地整理等配套,形成乡村旅游环线的格局。

3.4.2 与企业利益衔接。在“庄园+标准化养殖场”模式中,往往投入较大,应与相关企业财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既可减小资金投入,又能吸纳先进管理理念,更能降低经营风险。南江县沙河镇文光泽养殖场与南江县百草药业集团结成利益共同体,百草药业提供药苗及种子赊销,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按合同价回收中药材。平昌县元山、灵山一片的养殖场大多与温氏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温氏集团提供种猪、猪苗、饲料、养殖和防疫技术,如期按合同保护价回收猪只,以不低于保底价的市场行情结算养殖费用。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经营收益。

3.4.3 与现代经营理念衔接。在产业核心带的当地农户可以将土地、林地、标准化养殖场进行估价入股,整合为综合性经营企业,交由专业团队管理经营,入股者可以在企业就地进行劳动力输出,但不参与企业管理,按股金份额定期结算利润。南江县红光乡黑池村杨梅产业园引进重庆杨梅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模式,采用“杨梅+生猪”的循环模式,当地养殖业主以猪舍和土地入股,由重庆杨梅公司统一经营,当地业主在本地实现劳务输出,年终结算利润。

3.5 打造林牧经济品牌 畜牧主管部门要加快南江黄羊、巴山土鸡、巴猪等品牌标准的制定,加强企业养殖规范的监督,强化品牌标准的验收,让已有品牌尽快占领市场,发挥品牌效应。同时进一步加大空山黄牛、青裕猪等品牌的申报,充分展示巴中畜禽及产品的有机生态特性,使之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3.6 强化林牧基础配套 林牧经济核心区集中在巴中市中山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各级政府在规划产业带上应进行水利、交通、土地整理、巴山新居等项目的配套,尽快改善规划产业带的基础设施,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为林牧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猜你喜欢
南江县养殖场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南江县近50年(a)降水年变化特征分析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南江县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繁育技术探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对南江县退耕还林工程的调查分析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