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规模养殖中市场风险与疫病风险的关系

2013-04-08 01:37孙凤来傅福根胡永森
兽医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市场行情养殖场畜禽

孙凤来,傅福根,胡永森

(1.余杭区仁和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1100;2.余杭区畜牧兽医局,浙江杭州 311100)

近年来,随着畜禽产业的逐年转型升级和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畜禽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余杭区总体规模效益亦随之上升。但是,有时往往不尽人愿,曾多次出现过“畜禽产品市场行情高峰时,畜禽疾病就会高发;市场行情低迷时,疾病却极少发生”的怪现象。以致有些规模养殖场户业主,当畜禽病少时因行情低迷而赚不到钱;当行情走俏时因病多,又不能获得较好效益,甚至经济亏损,往往“养得少时有钱赚,养得多时却亏得多”,体现不出规模经营效益。而且这一“怪现象”,在区内外的许多地方,往往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成为不少养殖场户业主深感困惑的一个迷团?

为了揭开此个迷团,笔者一是深入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调查,二是进行回顾性统计资料数据分析,试图剖析市场风险与疫病风险的关联原因,发现不少养殖场户在“疫病与市场”两者风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而且在特定时间内呈正相关,究其主要原因,发现与养殖者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水平等人为因素有关。为此,笔者撰写此文,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广泛找寻 “两大风险”的关联原因,制订完美策略,切实规避风险,真正使畜禽养殖的规模经营效益得以有效发挥。

一、原因调查分析

(一)随意提高密度 一旦畜禽产品的市场行情稍有上扬,养殖者以为赚钱的机会即将到来,迅速采购补栏。如原来养殖家禽3万只左右的场,就会扩大到4万~5万只;原来一年养殖肉禽3~4批次的,就增加到5~6批次以上;原来每平方米养殖家禽6~7只,就增加到8~10只;上批次还未出栏,下批次就补进,形成多批次同养或混养。这种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大群体、多批次、高密度”的养殖方式,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一是缺乏隔离备用的空舍;二是缺少上下批次隔断的空栏时间;三是增加了单位面积内畜禽排泄物。于是,使畜禽生存环境恶化,有害病菌累积量上升,导致畜禽抗病力下降。反之,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低迷时,就没有上述举动,发病就自然较少。

(二)盲目延时出栏 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上扬或高位时,养殖者以为价格会“一涨再涨”,本已达到出栏上市体重或日龄的畜禽,这时不肯出栏上市,延长饲养期。如肉猪原长至125 kg左右就出栏,却要养至160 kg以上才会出栏,随着体形增大,密度亦相应提高,排泄量日趋增加,环境污染直线上升;如蛋鸭的利用期限,原来产9~10个月蛋就淘汰上市,却要产13个月以上蛋才淘汰上市,随着日龄延迟,老弱蛋鸭的比例上升,均影响了群体抗病能力。反之,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低迷时,养殖者认为正常生长的畜禽获利较少,甚至无利可图,如果再推迟上市,必定会增加耗料成本,且唯恐市场价格继续下跌,不如缩短饲养期,提前出栏,相对群体发病几率就少。所以,常常出现“越贵越不卖,越贱越要卖”的现象。

(三)防疫屏障不严 有些规模场实行开放式饲养,防疫屏障不严,在畜禽产品市场行情高位时,由于货源紧缺,商贩会到处上门、甚至入栏挑选采购畜禽及产品,消毒把关不严,容易把外面的病菌一并带入养殖场内,增加了输入性病原的入侵机会。反之,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低迷时,由于货源充足滞销,养殖者向商家送货上门,其周转车辆和用具能消毒控制到位,输入性病原的入侵机会就相对减少。

(四)养殖环境污染 在畜禽产品市场行情高位时,由于畜禽超负荷承载,在畜禽生存的单位面积内的饮水量、粪尿排泄量增加,舍内湿度、温度上升,病菌容易滋生,极易导致畜禽消化道病的发生和水平传播;加上废气浓度上升,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反之,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低迷时,由于补栏推迟或减少,畜禽养殖密度就降低,环境污染情况得以改善,畜禽发病亦相应减少。

(五)实施免疫纰漏 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上扬时,随着存栏量的迅猛增加,其饲养人员的忙碌,对于免疫工作往往顾此失彼,未能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尤其是在免疫适龄期发生了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时常出现免疫日龄延迟,免疫种类、次数减少等情况。该实施二免或三免的,只免了一次或二次;该免四、五种疫苗的,只免了两、三种疫苗。没有做到应免尽免和适时免疫,增加了易感畜禽的比例。反之,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低迷时,由于畜禽存栏量不足,饲养员管理工作充余,程序化的免疫工作就比较到位,畜禽群体免疫抗体水平整齐,抗病力就强。

(六)饲养管理不善 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上扬时,在养殖量增加却饲养人员一时难于相应增加的情况下,饲养管理工作就比较粗放。如栏内及环境的清扫、清洗和消毒工作,不能做到制度化、日常化,养殖环境、用具和畜禽体表污染日趋恶化。又如群体中存在的少量僵弱或次残的畜禽,无处隔离观察饲养,由于体质较差,极易感染病菌,畜主往往既舍不得淘汰处理,又无挑出隔离饲养,成了传染源的隐患。反之,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低迷时,由于畜禽存栏量减少,饲养员工作时间充裕,管理精细规范,患病畜禽有隔离空栏,发病几率就少。

(七)防治药物滥用 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上扬时,畜主生怕畜禽发病,盲目采取无病先添加少量抗生素预防。结果造成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使有益菌数量减少,抑制病菌的作用降低;同时增强了致病菌的耐药性,待到真发病时,治疗效果就不明显。有的就超大剂量滥用抗生素,出现蓄积性中毒,损害了动物的肝、肾等器官的功能,甚至“越医越死”,以致病死率上升。反之,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低迷时,眼看着无利可赚,畜主就舍不得化大钱使用昂贵的药物治病,多用价廉的药物治病,或经常使用消毒药勤消毒。这样反而环境病原减少,畜禽机体损伤少,抗病力就增强。

(八)安全处置不当 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上扬时,由于养殖量增大,饲养员管理忙碌,一旦发现畜禽的病尸体,往往得不到立即套袋捡出,甚至死禽被活禽群体踩扁了或羽毛几乎踩光了,仍躺在栏内。病尸的无害化处理,尤其是被污染物的安全清除往往又疏忽,包括消毒工作不能及时跟上,病原体随时扩散,只要一旦发病,发病率即迅速上升。反之,当畜禽产品市场行情低迷时,畜主认为健康畜禽赚不到钱,何况病畜禽如能治愈却更难赚钱,于是,一旦有少量畜禽发病,就不做治疗 ,干脆及早做无害化处理算了,这样反而减少了传染源。

二、对策措施建议

(一)制订可行性计划方案 据调查发现,有的规模场压根儿没有养殖计划,纯粹随着市场行情变化而随心所欲地“跟风而上”,无限制地盲目扩充养殖量。有的规模场虽然有打算养殖规模,但偏重理论测算,忽视实际条件状况,误以为“养殖100头猪可赚3万元左右的钱,如养殖1 000头猪就有30万元可赚”,结果养得少时有钱赚,养得多了反而钱亏了,所以规模场应制订养殖规模发展计划。在制订养殖规模计划时,不仅要了解、收集各种市场信息,分析其变化规律,而且更重的是要了解自己。充分评估自身的基本饲养条件,技术管理水平,人力资源,融资能力,产品市场定位,销售渠道与营销能力等,做到“知已知彼”制订计划。特别是要严格控制超负荷的承载量,重视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做到计划切实可行,防止盲目跟风,才能规避风险。

(二)创新设施化养殖技改 畜禽养殖的基本设施往往决定了养殖水平与品位。要想改善畜禽的生存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必须要从基础着手,对原有的基础设施,要创新性地进行科学的技术改造,顺应客观变化了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例如,生猪养殖场,采用电热塑料垫板保温仔猪,生物垫床饲养保育猪;蛋鸭养殖场或湖羊养殖场,采用网床离地养殖;蛋鸡养殖场或兔子养殖场,采用笼养技术;肉禽养殖场,采用自动通风、自动饮水设施;种植园区内按一定比例配置活动钢架塑料棚,实行生态化养殖等新设施、新模式、新技术,均有利于节约土地、棚舍,提高劳动效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强畜禽抗病能力,提高产出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收益。

(三)重视规范化畜禽调运 规模养殖场引进活畜禽进行饲养时,应事先向所在地动物检疫申报点备案,了解引进地畜禽疫情动态和供种资质,引进时索取相关证明,确保引进的活畜禽来自非疫区和品质优良。引进后要有一定的隔离观察期,防止盲目混群而入侵疫源。畜禽出栏上市时,也要申报检疫,防止患病畜禽出栏造成疫源扩散。在饲养方式上,应尽量采取全进全出制,每批次要留有2~3周的空舍清栏消毒间隔期,以免环境病菌的常年累积而“垂直传疫”。

(四)倡导精细化健康养殖 规模养殖场应倡导健康养殖的理念,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不同畜禽种类的生理特性,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产用途等,在饲养管理工作的每个细节上,力求科学的精细化。包括场地布局,流程安排,防疫屏障,品种选择、繁殖方式,营养配比、饲喂方式、霉变饲料和投入品控制,饮用水质控制,粪尿垫料清除,适时断奶、转群,饲养利用期限控制,免疫、消毒操作程序,患病畜禽隔离,病尸无害化处理,以及每天的供料、供水、清扫、清洗、控温、控湿、通风、光照、运动、巡查等管理工作,形成相对恒定的程序化管理制度,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形成动物的条件反射。只有通过精细化的饲养管理,尽力改善动物福利,才能发挥生产潜能,提高产质量。

(五)坚持制度化消毒灭源 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建立缜密的消毒灭源制度,明确消毒灭源的重点场所、环节、时段、对象和方法,对有关人员明确职责,持之以恒地执行制度。每次操作时确保不留死角,全面彻底到位。切断传播途径,严防病菌入侵,减少病菌积累,净化养殖环境。

(六)实施程序化有效免疫 规模养殖场,应按照地方政府部门规定的强制免疫要求,结合本场的自然条件、发病史及疫情流行等情况,科学制订免疫程序,有条不紊地执行程序化免疫。注意疫苗的规范保管和使用,严格规范免疫操作技术,并在实施免疫后跟踪效价监测,查漏补缺,确保免疫质量效果,切实提高畜禽群体抵御疫病的能力。

(七)加强安全化畜禽生产 规模养殖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置防疫屏障,阻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养殖区域,尤其是要禁止商贩直接入栏选购畜禽及其产品。严格实行人流、物流先经消毒处理后方可入场,严防病菌带入。在饲养管理工作上,力求栏舍、饲料、饮水、空气、用具等保持卫生。在使用保健性添加剂时,应以营养性添加剂(如多维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或动物限制性添加剂(如不溶性砂砾、益生菌)等为主,严格控制滥用化学性物质或抗生素类添加剂,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类投入品。在发生畜禽疾病时,应尽早隔离病畜禽,严防病原扩散。在诊疗时,应使用对畜禽机体及产品质量安全的兽药,提倡使用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药治疗,严防滥用抗生素,严格执行休药期。对病死动物尸体及其污染物,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要建立可追溯性养殖档案,实行安全化健康养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为扩大市场销路打好基础。

(八)发挥组织化服务作用 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迎合市场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组织,它替代了政府难以承担的许多服务功能 ,应坚持“民办、民管、民享”为基本原则,体现“自愿组成、多元参与、政府主导、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征,应切实发挥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为畜禽养殖的农民解决一家一户难以办成的事,在产前、产中、产后推行“新品种引进试养、质优价廉饲料采购、标准化健康饲养、综合性疫病防控、环境污染治理、品牌培育建设、产品加工营销”等统一服务手段,形成一条龙的“供、产、加、销”的服务体系,增强规避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促使产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市场行情养殖场畜禽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天交所市场行情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天交所市场行情
天交所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