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6例观察

2013-04-08 06:01欧阳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车前子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欧阳菁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广东 湛江 524057)

中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6例观察

欧阳菁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广东 湛江 524057)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6例用中药治疗,对照组26例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4.6%、对照组6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好,副作用小。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对照治疗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单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眼底静脉扩张、微血管瘤、出血等症状为主,当病变累及黄斑,引起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破裂等广泛的增殖性病变出现时,则会对视力产生明显的损害,严重者导致失明。2010年至2012年,我们用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2例(62眼)均为我院2010年至2012年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46~70岁,平均58岁;病程5~10年,平均7.5年;右眼14例,左眼16例,双眼4例。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45~69岁,平均57岁;病程5~10年,平均7.5年;右眼18例,左眼14例,双眼6例。两组年龄、性别、视力、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依据第3届全国眼科学会议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2型6期[1],即非增殖期(Ⅰ期为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Ⅱ期为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Ⅲ期为有白色“棉绒斑”或并小出血斑)和增殖期(Ⅳ期为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Ⅴ期为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Ⅵ期为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非增殖期DR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增殖期。

纳入标准为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者,早期非增殖期的眼底改变,年龄18~70岁,辨证为气阴两虚型。

排除标准为合并其他眼部疾病,DR分期达Ⅵ期以上,有肝肾功能损害,孕妇及70岁以上。

数据采取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组间采取χ2检验,P<0.05即有显著差异。

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糖尿病饮食管理,使用控制血糖稳定药物二甲双胍、达美康等,伴高血压、高脂血症配合使用降压、降血脂药物。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支持治疗性药物维生素C 200mg、tid,复方维生素B2片、tid,芦丁2片、tid,治疗3个月。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散合玉女煎加减[2]。药用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山药15g,天花粉15g,生地黄20g,玄参20g,牛膝12g,地龙15g,丹皮12g,赤芍12g。出血多加三七,旱莲草,茜草,水肿明显加薏苡仁、车前子、益母草,硬性渗出较多加贝母、牡蛎、山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3个月。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显效:视力提高2行以上,眼底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有1项以上明显减少,或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有效:视力提高1行以上,眼底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有1项以上明显减少,或玻璃体积血部分吸收。无效:视力没有提高或下降,眼底没有改变或病变增多。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5 讨 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病程和血糖控制程度相关,而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类型则影响不大,病程在10年以上者无论年龄大小眼底改变发生率均高[4]。西医治疗DR主要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消渴目病”,“视瞻昏渺”,“暴盲”,“血灌瞳神”等范畴。消渴日久,津亏液少,不能上乘目络,目精失养;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目络,血溢于外;或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留阻脉道,脉络瘀滞,致神光受遏、目失明视。基本病机为气阴亏损,瘀血阻滞。治当益气养阴,活血化瘀[5]。方中黄芪、党参、山药补气健脾,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玄参、五味子滋阴生津,丹皮、赤芍、地龙活血化瘀通络,牛膝引血下行。伴出血多者加三七、旱莲草、茜草止血不留瘀,网膜水肿明显加薏苡仁、车前子、益母草利水活血,硬性渗出较多加贝母、牡蛎、山楂行滞散结化瘀。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细胞代谢,环核苷酸代谢,蛋白质及糖代谢作用。党参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降低全血黏度,提高纤溶活性。薏苡仁、麦冬有降血糖作用。山楂、车前子、三七有降血脂作用。地龙、贝母、玄参、山楂具有降血压作用。丹皮、赤芍、三七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生地黄、茜草、三七具有止血作用。车前子、生地黄具有利尿作用[6]。诸药具有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糖脂代谢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止血作用,故治疗DR有明显效果。

[1]刘家琦,李风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

[2]李传课.中医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4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0.

[4]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4.

[5]陈蓉.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9):612-613.

[6]宫卫星.中医内科常用中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5-362.

R255.487.2

B

1004-2814(2013)04-257-02

2013-01-21

临证心得

猜你喜欢
车前子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2020
不同炮制方法用于车前子对治疗慢性便秘的影响对比分析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人道神药车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