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肺通腑汤加减治疗寻常痤疮30例

2013-04-08 06:01李雪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夏枯草通腑普洱

李雪琳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 普洱 665000)

泻肺通腑汤加减治疗寻常痤疮30例

李雪琳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 普洱 665000)

目的:观察泻肺通腑汤加减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30例用泻肺通腑汤治疗。结果: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结论:泻肺通腑汤加减治疗寻常痤疮有较好临床疗效。

寻常痤疮;泻肺通腑汤

笔者自拟泻肺通腑汤加减治疗痤疮,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17~28岁,病程3个月 ~ 3年。皮损主要分布在面部,少许累及胸背部。

诊断标准参照西医《临床皮肤病学》制定。①多发于青春期男女;②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可呈对称分布;③皮损为炎性丘疹、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2 治疗方法

泻肺通腑汤药用枇杷叶15g,桑白皮20g,黄芩15g,芦根20g,石膏15g,重楼10g,浙贝母15g,蒲公英15g,夏枯草12g,丹参20g,牡丹皮12g,赤芍12g,旱莲草12g,薏苡仁30g,冬瓜仁15g,车前子15g,麦芽20g。大便秘结加大黄、虎杖,囊肿、结节加桃仁、红花、三棱,脓疱加土茯苓、金银花,皮肤油腻加荷叶、山楂,瘙痒明显加白鲜皮。每次3剂,水煎服,每月2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

用药期间饮食清淡,忌辛辣厚味、甜品、海腥食物,保证睡眠,保持大便通畅,局部避免用手挤压。

3 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数目消退90%以上,遗留个别瘢痕或轻度色素沉着。显效:皮损数目减少70% ~90%,无新发疹,面部油脂明显减少。有效:皮损数目减少30% ~ 70%,偶有少量新发生。无效:皮损计数减少30%以下或增多。

4 治疗结果

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

5 典型病例

某女,24岁。面部痤疮2年,面颊部、口周红色丘疹,散在脓头,有痒感。口干心烦,眠差,大便干,尿黄。舌质尖红有粗红颗粒,苔黄,脉数。诊断为寻常型痤疮。治以清胃通腑,凉血清热,解毒,用泻肺通腑汤加刺蒺藜30g、金银花15g。水煎服,3剂,每月2次,共3个疗程,显效。

6 讨 论

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多为肺经郁热,肠胃湿热,血瘀痰结,冲任失调,相火过亢,热、毒、湿、瘀聚于肌肤所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外科启玄》曰:“粉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明代黄承昊《折肱漫录·养形》曰:“凡人患脓颗疖子,虽曰湿、曰热、曰气血不和,毕竟还是气血有多……”

面部皮肤主要由肺经和胃经所司[1],《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谓:“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肺胃经络直接相通,肺合皮毛,肺朝百脉而养皮肤。素体阳热偏盛,过食辛辣,胃肠积热,循经上冲,肺胃蕴热,致面生粉刺。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积热,肺气肃降失常,大肠传导失司,燥热内结[1],大便秘结,进一步加重燥热内结,如此造成恶性循环。肝火偏旺,肝肾阴虚,相火亢盛,成为痤疮发病的内因[2]。

治疗当清泻肺胃,滋肾清肝,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清泻腑热。泻肺通腑汤方中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使肺郁之火得发。芦根、石膏清泻胃热;丹参、牡丹皮、赤芍、旱莲草滋肾清肝,泄相火,凉血化瘀。黄芩、夏枯草、重楼、蒲公英清热解毒。薏苡仁健脾除湿。车前子、薏苡仁清热、利尿,清膀胱腑热。冬瓜仁清热通便,清肠腑内结燥热,使肺气正常肃降。麦芽顾护胃气。全方上泻肺,中清胃,下清肝肾及膀胱大小肠,清热、解毒、除湿、凉血化瘀共用。现代研究丹参活血凉血,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尚有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抗雄性激素作用和抗皮脂腺分泌作用,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运动。黄芩、夏枯草、蒲公英抗菌、消炎,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黄芩有抗病毒、抗过敏、抗凝血、抗血栓作用。薏苡仁含维生素B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降脂和抗病毒的作用。清热解毒中药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杀灭细菌,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

[1]蒋克义.辨证论治痤疮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8):1032,1075

[2]白爱萍,消痤汤加减治疗痤疮64例[J].现代中医药,2011,31(5):51-52.

R275.987.33

B

1004-2814(2013)04-260-02

2012-11-25

猜你喜欢
夏枯草通腑普洱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夏枯草的妙用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清肝散结夏枯草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普洱”音义考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