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尺胫针疗法中“痛位在任脉,取少阴皮部”*

2013-04-08 00:35李芳琴张卫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38
陕西中医 2013年9期
关键词:皮部经气任脉

李芳琴 张卫华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 710038)

陕西中医学院张卫华教授创立的“尺胫针疗法”具有见效快、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势,其理论依据较为完整,临床以治疗痛症为主,尤其治疗躯体软组织损伤痛疗效显著[1-3],为中医、针灸治疗痛症增添了新的治疗方法。

该疗法刺激点的选取是以十二经脉的分布和管辖范围为依据,将人体划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十二个系统,每个系统以十二经脉为统领,其刺激点的选取应先定痛位(疼痛所在的部位)、定痛经(疼痛所属之经脉)、定尺胫(即痛位位于横隔线以上者取肘关节-腕关节之尺部,痛位位于横隔线以下者取踝关节-膝关节之胫部)、定皮部(即选取与疼痛经脉相同的尺胫部之皮部)进行浅刺治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时有痛位发生于躯干的前或后正中线上,发生于后正中线之督脉者笔者已有专门论述[4],而发生于前正中线之任脉者应选用何经的尺胫部皮部?对此,本文从中医针灸有关文献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作以探析,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批评指正。

1 任脉与少阴经经脉偱行密切相关

在十四经脉中,任脉起于肾下胞中,下出会阴,主行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少阴(此指足少阴肾经)在躯干夹于任脉两侧,由腹部(横骨-幽门)上行胸部(起于步廊)至锁骨下之俞府穴而终,两条经脉在循行过程中其经气必然相互沟通而关系密切。具体体现在:

1.1 任脉的起始与肾经相关 《灵枢·五音五味篇》:“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者,即此之起于肾下之谓也,而谓起于肾下者,即并于少阴之经,肾间动气上行也。”足少阴肾经则“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灵枢·经脉》)。这里的“肾下”,即为肾脏之下部。“并于少阴之经”可理解为行于足少阴经脉之旁,又可理解为禀赋少阴肾之气而行。

1.2 任脉与肾经循行密切相关 《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奇经八脉考》任脉“上毛际,至中极,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言任脉在躯干部分布于前正中线上,并少阴经脉行走,而肾经在腹部和胸部夹于任脉两旁分别距离任脉0.5寸和2寸而行,两经在偱行的过程中经气相通。

2 交会穴是任脉与足少阴经经气互通的枢纽

交会穴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之经气相通的经穴,头面、躯干部分布较多,其交会为同性质的阴经与阴经、阳经与阳经相交会,或阴经与任脉,或阳经与督脉相交会,即交会穴是多条经脉(≥两条)的交会点,是所会经脉之经气相通之枢纽,通过此枢纽使经脉间的相互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联系。分布于任脉之中极、关元、阴交、下脘、膻中均为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足少阴经与任脉通过这些穴位经气相互沟通,生理上两条经脉相互关联,病理上又相互影响,临床上两条经脉也相互为用选穴治疗疾病。

3 络脉(鸠尾)是沟通任脉与足少阴经之重要路径

鸠尾是任脉的络脉,自剑突下别出,其后呈网状布散腹部,沟通任脉与腹部各条经脉之经气,其中主要沟通的是足少阴经。《灵枢·经脉》云:“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

4 任脉与少阴经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任脉分布在人体的前正中线上,手足六条阴经均直接(足三阴经)或间接(手三阴经)交会于任脉,故任脉有统领、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而被称为“阴脉之海”,而足少阴经循于任脉两旁,又与任脉交会之中极、关元等穴,故可助任脉调节诸阴经经气。

足少阴经所属之肾脏,主要功能是主藏精,精是人类繁衍和维持生命活力的重要物质,来源于先天,滋养于后天,而任脉与人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故任脉与少阴经相合为用,协调各阴经,并完成生精、藏精、生殖之功能。

在病理上,任脉与少阴经也相互影响。《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肾脏为病,则常表现为腰膝酸软而见肾气、肾阴、肾阳、肾精不足之证,治疗上,两经有疾,皆可相互配伍选穴,以提高临床疗效。

5 “病位在任脉,取少阴皮部”疗效较佳

我们在临床四年多应用尺胫针疗法治疗躯体软组织损伤痛的过程中发现,位于任脉的疼痛性疾病的80余例患者,选取少阴经尺部或胫部相应皮部区域浅刺治疗不仅见效快,且疗效较佳。依据皮部“上下同法”理论,凡位于横隔线(剑突下缘水平线)以上而属任脉(主要包括颏下、咽喉、食道、胸骨等)的疼痛性疾病时,其刺激点取手少阴心经尺部区域治疗,凡位于横隔线以下而属任脉(主要包括剑突下之胃脘部、脐中央、下腹部中央、会阴部等)的疼痛性疾病时,其刺激点应取足少阴肾经的胫部区域治疗。具体刺法为:可在尺胫部相应皮部区域的一个或几个(一般2~3个)水平面皮下浅刺,其针刺的数量以患者临床取得疗效为依据,少则一针,多则十数针,常常收到立竿见影、止痛显著之效。

综上所述,任脉和少阴经关系密切,二者在经脉起始和循行上(足少阴经夹任脉而行)密切相关;足少阴经与任脉通过交会穴及络脉(鸠尾)经气相通;生理上相合为用,调节生殖功能,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应用尺胫针疗法治疗任脉上的疼痛性疾病时选取少阴经尺部或胫部皮部刺激点治疗效果尤佳。

[1]张卫华,李芳琴.尺胫针疗法探析[J].陕西中医,2012,33(2):224-226.

[2]张卫华,李芳琴.尺胫针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100例[J].陕西中医,2012,23(3):338-339.

[3]董联合,李芳琴.尺胫针疗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50例[J].陕西中医,2012,23(11):1538.

[4]李芳琴,张卫华.浅析尺胫针疗法中“痛位在督脉,皮部取太阳”[J].陕西中医,2012,23(9):1533-1534.

猜你喜欢
皮部经气任脉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付于皮部浅刺针法理论探析
人体经脉养生律
皮部浅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性脊髓炎临床体会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六阴经“经气”性质的探讨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从“经气双向循行”角度阐释人迎寸口脉法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