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的CT影像诊断

2013-04-08 21:39陈岳峰徐延峰车延旭
哈尔滨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牙骨质颌骨影像学

张 杰,陈岳峰,徐延峰,车延旭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061001)

牙骨质化纤维瘤(cementifying fibroma,CF)是一种少见的颌骨中心性肿瘤,根据1992年WHO的分类,其归于与骨相关的真性肿瘤[1]。其典型的组织学形态为肿瘤有纤维组织和牙骨质小体组成,纤维组织细胞丰富,在纤维组织之间,散在分布数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的牙骨质小体及牙骨质样物质。一般均发生于颌骨内,颌骨以外部位非常罕见。笔者搜集了8例2008至2011年间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牙骨质化纤维瘤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旨在加强认识及提高诊断精确性。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全部经病理证实,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8岁,6岁以下者占76%。病程9个月~6年。实验室检查:血磷、血钙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表现:主要有局部疼痛不适、渐进性膨隆、肿胀或变形;面部患病者呈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畸形,可伴有鼻塞、嗅觉减退和听力下降等;1例听力渐进性下降;4例张口受限;3例无明显症状,首次因外伤或其他疾病检查发现。8例患者中5例为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 Emotion4螺旋CT扫描仪。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仰卧位,常规轴位扫描,部分为冠状位扫描,扫描参数:120 kV、130 mA、球管旋转一周时间 1.0 s、矩阵512×512、层厚1~5 mm、螺距1.0。软组织窗及骨窗的窗宽和窗位分别为250、50 HU和1800、350HU,常规扫描,部分图像行1.25 mm薄层重建后,作多方位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

2 结果

牙骨质化纤维瘤的瘤体一般边界清晰,瘤组织呈灰白色,致密,有砂砾感,可见囊性变,镜检下肿瘤组织由丰富的纤维组织构成,其间有扩张血管及多少不等、大小不一的圆形或不规则状蓝染的牙骨质小体。X线见肿块呈囊性、疏松、致密、分叶等多种影像,部分内含散在分布的圆形牙髓小体,周边有致密影或透光区,CT上呈低密度区,随着病变的发展,牙骨质样组织沉着,并扩大融合,最后形成绿豆大小致密的牙骨质小体。影像学检查上,砂粒样致密影以CT显示最清楚,与病变内牙骨质小体形成多少密切相关。

3 讨论

3.1 病理与临床:牙骨质化纤维瘤是由牙中间质胚细胞病理性增生演变生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其病因不明,病理上表现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有散在的多个圆形牙骨小体,好发于磨牙根部附近,下颌多见,上颌部较少,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的下颌或上颌部进行性、局限性膨隆[2]。其病损一般边界清楚,多无侵袭性,但也有个别具有侵蚀破坏性的报道。早期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进路的选择较多,一般依据病变范围而定。手术虽能将肿瘤完整切除,且预后较好,亦罕见恶变,但是怎样做到及早发现肿瘤,以及如何减少手术造成的面部畸形,则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病早期一般无症状,待面部出现膨隆后才引起患者注意,因此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2 CT检查的优越性:牙骨质化纤维瘤是由牙中间质胚细胞病理性增生演变生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X线、CT、MRI检查,其中X线检查可以对于有移位骨折、有骨质改变的骨病、关节部位骨性病变能明确的定位诊断,但是由于受体位的影响、X线的穿透能力及影像的重叠的影响在牙骨质化纤维瘤的诊断中受一定限制,而CT可以通过冠、矢、轴三个不同平面对肿瘤的大小,密度,骨质破坏情况及骨皮质的变化可以清楚的显示,对牙骨质化纤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MRI成像原理与CT及X线不同。MRI是通过组织中H原子核作为信号源成像的。虽然MRI同样也可以通过冠矢轴三个平面显示牙骨质化纤维瘤的大小及范围,但是相对于脂肪,肌肉、关节及韧带来说骨组织的氢原子含量较低,纤维组织及骨组织在T1WI及T2WI上多表现为低信号影,病变细节难分辨,所以MRI对牙骨质化纤维瘤的诊断也较有限。CT检查较前两者有很大优越性,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4],①不受重叠结构影响,可准确判断病变位置、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关系,清晰地显示病变周围软组织;对颌骨病变,不仅能够观察骨膨胀程度,而且能够观察颌骨皮质改变及对骨组织的破坏情况。②密度分辨力高,能清晰显示病灶密度情况,进而估计病灶中纤维成分与骨性成分的比例,判断病灶的活动情况;另外重组图像有助于影像和实际解剖相结合,对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3.3 鉴别诊断:颌骨牙骨质化性纤维瘤临床上十分少见,故其误诊率较高,需与以下病变相鉴别,①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亦称骨纤维结构不良:多见于成年和老年人,可累及颅骨几乎全部骨骼,典型改变是外板呈卵圆形密度减低并呈绒毛状增厚,板障内局限性高密度硬化,血清碱性磷酸酶显著增高,均与本病不同。②骨化性纤维瘤:为孤立的损害,主要需与单发硬化性FDB相鉴别;一般来讲,前者界限不清,相对密度较后者低,后者更具有侵袭性生长倾向,且病灶内常可见斑片状或网织状骨化影者。在不典型病例,两者影像学上难于区别,有赖于病理检查。本组1例颞骨单骨病例,CT诊断为骨化性纤维瘤,最后病理证实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③嗜酸性肉芽肿:良性非肿瘤性病变,多发于30岁以前男性,起源于网状内皮系统,表现为边缘清楚锐利的孤立溶骨损害;病理上主要由浓密的泡沫组织细胞组成,伴有不同数量的嗜伊红细胞和多核巨细胞[5]。④下颌骨釉质瘤:一般呈囊样膨胀改变,但其囊内透亮度较高,低于肌肉密度,内含牙齿或齿根;与FDB的磨玻璃样密度及内含致密条索或斑块影不同,易于鉴别。

综上所述,骨质膨大及磨玻璃样密度改变是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特征表现,螺旋CT检查有一定的优越性;另外再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一般能作出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1] 陈菲,陆东辉,陈湘华,等.43例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的回顾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2):116.

[2] 裴智,邓湖山,张晓波,等.上颌骨巨大牙骨质化纤维瘤1例[J].J Clin Otorhinolaryngol,2006,20(13):620.

[3] 张国明,朱克文,田果,等.影像检查技术在颅脑诊疗中的作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2):152.

[4] 宋红彬.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12):1141.

[5] 张玮曾,刘福尧.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螺旋CT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2):108.

猜你喜欢
牙骨质颌骨影像学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牙骨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牙骨质结构不良的X线多样性表现与口腔临床相关性
保留根面牙骨质对人牙周韧带细胞分化的影响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