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引下经导管药物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13-04-08 21:39张春珠
哈尔滨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性反应椎管

张春珠,郑 彬

(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天津300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快速发展,疗效得到临床肯定。我院自2009年至2011年于CT导引下行椎管内导管置入术,经导管药物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32~64岁,平均47岁。病程3个月~15年,均有神经压迫性疼痛。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体征一致。病变部位:L3-4突出6例,L4-5突出22例(伴钙化者2例),L5-骶1突出20例。椎间盘突出部位中央型19例,外侧型28例,远外侧型1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于CT检查床上,脚先进,腹部垫软垫。常规心电监护,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常规碘伏消毒2遍,铺盖无菌单,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以0.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满意后,以18号盘内针行骶管内穿刺,后行CT扫描腰椎及骶区侧位定位片,示穿刺针位于骶管内,拔出针芯置入钢丝导管。CT平扫示钢丝导管尖端位于引发患者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导管位于硬膜囊前方。患者无不适症状,于导管内注入2 mL碘海醇。CT以层厚层距5 mm螺旋扫描病变腰椎椎间孔至椎间盘层面,观察对比剂的分布及弥散情况,对比剂位于病变神经根周围并在椎管内弥漫分布,证明导管未进入硬膜囊,则注入0.1%利多卡因4 mL做实验。患者下肢活动正常,再次证明导管未进入硬膜囊,做皮下隧道固定导管,患者无不适安返病房。术后患者俯卧6 h。以200 mL容量自控止痛泵经导管行每日镇痛治疗,带泵7~10 d。止痛泵药物组成:生理盐水180 mL,恩再适18 mL,40 mg甲强龙2 mL,以每小时2 mL速度滴入。待患者症状基本消退后,拔出导管。嘱患者6月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避免着凉、劳累。

2 结果

CT导引定位精准,4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未见术后并发症。疗效参照改良的MacNab评价标准[1]:显效,恢复工作能力,偶有腰疼或腿疼,对止疼药无依赖性,体能活动良好,无神经根损伤体征。有效,工作能力基本恢复,间歇性轻度腰疼或放射疼,对止疼药无依赖性,体能活动良好,无神经根损伤体征。无效,无工作能力,继续疼痛,不能停止使用止疼药,体能活动受限,神经根损伤体征阳性。随访患者3~36个月,总有效率95%以上,其中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2例伴钙化者有效。

3 讨论

腰椎间盘病变引起腰腿痛机理目前认为[2-3]症状的产生是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刺激、挤压,产生缺血、出现炎性反应,从而使敏感性增高,产生疼痛。其致痛原因除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外,脱出的髓核内释出的化学物质及突出间盘造成椎体侧后方血流淤滞、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刺激分布于小关节囊、纤维环表面的细小神经或神经末梢均可引起疼痛。椎管内脂肪结缔组织、韧带劳损产生的无菌性炎性反应、释放的化学物质积聚也可引起单纯机械压迫,产生患肢麻木,感觉异常。药物治疗可以消除/减轻这种无菌性炎性反应,治愈/缓解患者症状。椎管内导管药物治疗,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的椎间盘周围,作用迅速。治疗关键取决于置入的导管是否位于硬膜囊前及其位置的精确度。CT导引定位精准,各解剖位置显示清晰,注射对比剂后的扫描图像可清楚地观察到其弥散情况,从而判断药物是否注入到引发患者症状的突出间盘及神经根部位。甲强龙具有强力抗炎抗过敏作用;恩再适对感觉神经元散发活动方式异常具有修补调节作用,有改善末梢血液循环的作用。根据患者症状,自控止痛泵内可选择性加入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减退炎性反应。通过止痛泵内药物治疗可解除神经根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同时,缓解/消除腰痛症等病人的疼痛、冷感、麻木等症状。

经导管药物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证广泛:经CT、MRI确诊腰椎间盘突出并有相应症状体征者,轻度腰椎滑脱、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及髓核脱出、椎间盘钙化者均可行此治疗。禁忌证为严重椎管狭窄不能耐受手术者。本组有2例无效,考虑原因为:一例因患者同时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症状有所重叠;另一例因患者椎管狭窄严重。本组随访患者3~36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

总之,CT导引下经导管药物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创伤小,作用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

[1] 李振,阿斯哈尔,谷淑梅.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45.

[2] 王仁和,于静伟.椎管内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J].吉林医学,2010,31(10):1334 -1336.

[3] 马勇,傅玉存.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侧缘注入臭氧及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5):503 -505.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性反应椎管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