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013-04-08 21:39刘玲玲孙文秀
哈尔滨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肾小球肾病胰岛素

刘玲玲,孙文秀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400)

目前资料表明糖尿病肾病是成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美国每年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中,约50%为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均可发生糖尿病肾病,T1DM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较高,为30‰~40‰。在T2DM患者中约有20‰发生糖尿病肾病。少数患者尽管病程已达20~25年,仍不发生糖尿病肾病,其原因不太清楚,可能与家族或遗传因素有关,与血糖控制和血压水平高低也有很大关系。在我国,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肾病占15%[1],严重危害病人身体健康。对于病人如何保护肾功能,避免进展至肾病终末期,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起到很大作用。现阐述如下。

1 严格控制血糖

根据DCCT、UKPDS报道的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极为密切,满意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在出现临床糖尿病肾病之前,也就是在糖尿病早期,用胰岛素泵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保持基本正常,可以延缓甚至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增高的肾小球滤过率和改善微量白蛋白尿。对其他并发症也有益处。据DCCT的研究,1型DM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性减少35% ~55%。患者每日坚持监测血糖,严格饮食管理,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已发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蛋白尿,降糖药物一般应改用胰岛素,患者身边应备有葡萄糖类食物,避免低血糖发生。

2 控制高血压[2]

高血压会促进肾功能衰竭的发展,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减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率,减少尿白蛋白排出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作为首选药物,常需要联合其他降压药。其它降压药如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甲基多巴,可乐宁等也有效。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30/80 mm Hg就应该用降压药,应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用降压药物治疗时,相对健康的肾小球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下降而继续存活,而已经破坏的肾小球很快完全阻塞,水分不能滤过,蛋白也不能漏出。有人观察到血压从160/95 mm Hg降到135/85 mm Hg时,尿蛋白排出量明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从1 mL/(min·月)降到0.35 mL/(min·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期也明显延长,降压治疗前10年累计死亡率为50% ~70%,治疗后降到18%。降压治疗对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也有益处。患者应每日按照测血压“四定”(定时,定肢,定体位,定血压计)要求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可因其他事由而漏服或少服降压药物,以免血压波动,影响血压稳定性,对于已进入透析阶段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超滤及血管条件的因素,可能会时有低血压的发生,应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应用降压药物,这种情况下,监测血压必不可少。

3 饮食控制,限制蛋白质摄人

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原则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保证足够热量[3],且进食富含维生素及有机盐的食物。适当减少饮食中蛋白质数量(0.8/kg·d)可以减低肾小球内压力,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相反,给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小球组织学病变。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者更应限制蛋白质的摄人,并应食用含必需氨基酸高的蛋白质。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会减轻血尿素氮的滞留,降低血尿素氮的水平,减少机体蛋白的分解,维持正常的总氮平衡,但需保证必要的营养,维持患者一般健康状态,尤其对于老年食欲差的患者,不能按此要求进行,需根据情况积极劝说患者进食足够食物,以免低血糖或营养不良发生。

4 皮肤管理

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环差,皮肤内含糖增加,适宜细菌繁殖,血糖增高,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移动缓慢,杀菌能力降低,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并发皮肤化脓性感染以及霉菌感染,且患者常伴有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感觉异常、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因此,患者本人应每日注意清洁口腔及皮肤,注意足部保护,患者可每日感觉足背动脉的搏动、观察皮肤的色泽及弹性,检查足部皮肤有无破损、水泡,趾甲不宜过短,以免损伤甲沟引起感染,每日晚上可用不超过40℃温水洗脚,不要穿太紧的鞋,鞋的渗透性要好,一旦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早治疗。另外,患者因长期低蛋白血症易发生水肿,加之血管病变引起精神营养不良,容易导致皮肤破损,甚至发生褥疮。因此对水肿轻的患者应适当下床活动,严重水肿的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在卧床期间应两小时一更换体位,并保持床位清洁、平整,让家属经常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尤其是消瘦患者,更应注意骨突出处的皮肤保护,必要时用红外线照射局部。

5 合理运动

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具有如下意义: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更好的利用胰岛素,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改善血脂代谢,减低体重,调整心、肺、神经及内分泌功能,防止骨质疏松,预防及控制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持心情愉快,增加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自信心。但有时不适宜运动如血糖高(>16.7 mmoL/L时);足部、下肢麻木、刺痛或疼痛时;受伤时;有不舒服或视物模糊等,此时运动易发生危险,应避免运动。患者进行运动宜在注射胰岛素30~90 min内进行,注射胰岛素两小时后不宜进行运动[4]。患者可实行运动五步曲。

5.1 运动前安全准备:检测血糖,判断是否适合运动,运动时要有人陪伴,并随身携带血糖仪、巧克力或果汁。如有不适,立即检测血糖,如为低血糖,应尽快补充糖。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每天检查双脚,穿上舒适合脚的鞋袜,以免影响脚部血液循环。天气较好时选择室外运动,但是刮风、下雨、下雪天或过热过冷时应选择室内运动。

5.2 运动前先做热身运动5~10 min,防止运动中关节、肌肉拉伤。

5.3 运动时间20~30 min。

5.4 运动快要结束时,需做5~10 min的放松运动。

5.5 运动后如果有出汗应更换衣服防止感冒,还要检测血糖并做好记录,包括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场地,有无不适等。

6 透析治疗和肾移植

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是唯一有效的办法。肾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尿毒症最好的办法,优于透析治疗。年龄>65岁的患者移植效果差。患者进行透析时,应严格无菌,避免感染,尤其是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应注意保护管路,避免腹膜炎的发生。

7 心理调适

长期治疗及病痛对患者施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使患者焦虑抑郁。失望无奈,患者应调整精神状态,与家属及医疗人员积极沟通,减轻心理负担,增强信心,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才能使疾病治疗过程顺利。

总之,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与响应,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对延缓疾病进展有很大帮助。

[1] 刘志红.糖尿病肾病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5):322.

[2] Zanchett:A,Puibpe LM.Antihypertensive treament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what guidance from recent 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s[J].Hypertens,2002,20:2099 -2110.

[3] 李政焕.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9.

[4] 范丽凤.糖尿病肾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学杂志,1997,13(2):82.

猜你喜欢
肾小球肾病胰岛素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重女轻男”的肾病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