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危重病人转运治疗的探讨

2013-04-08 21:39吴继楠丛培智
哈尔滨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转院危重病监护

吴继楠,丛培智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危重病人的转运治疗是急诊急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重病人的转运主要包括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和危重病人院间转运。其中危重病人的院间转运是因为其就诊的医院不具备病人治疗所需要的技术、设备需要转运到技术力量更好、设备更先进的医院去继续治疗,这是120急救工作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之一[1]。由于院间转运的病人病情复杂,经常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急救转运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及急救转运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都会给转运工作带来困难,直接影响患者安全,甚至造成病人的病情不稳定,再损伤或死亡等现象,因此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主要内容。

1 急危重病人的转院治疗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转运治疗前未能充分评估病情 未正确把握转运指征进行风险评估。需要转院治疗的病情危重的患者多有复合性外伤或多脏器衰竭,病情不稳定,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可发生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此时盲目转运或不合适宜的转运都会给患者造成伤害或加速患者死亡。

1.2 病人信息不准确导致的转运安全隐患:有时病人病情危重病人及家属对所在医院医疗条件不满意,急于去上级医院救治。有时下级医院对病人所患疾病救治感到棘手、复杂、不愿承担责任,想尽快转诊而对转诊医护人员病情交代不详细甚至隐瞒病情。给危重病人的转运抢救工作带来困难。

1.3 转运与监护措施不同步:因为转运途中可能因为急救监护措施有限,抢救人员既忙于救护又忙于搬运,使急救和转运不能连续的同步进行,削弱了对病人的监护,当病情发生变化时不宜及时发现,有可能失去抢救时机,影响安全转运。

1.4 抢救药品不全:受急救条件限制,救护车上配备应用药品和抢救药品不齐全,数量不充足,在危重病人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时存在治疗中断的可能性。

2 危重病人的转运措施

2.1 转运前的准备。根据路途及病情做好预算,保证急救药品数量充足。如患者需要应用救护车上没有配备的特殊的药品、输入血液制品要转运前与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沟通。尽量不因为转运延误患者治疗。并保证好相关急救器械电量充足,工作正常。

2.2 转运前的评估。转运前要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进行必要的处置,如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测量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者应给予相应处理。呼吸道通畅情况,是否有气管插管,呼吸机各项参数。静脉通道,引流管,输血输液管是否通畅,外科病人的包扎止血是否有效。骨科病人的固定、牵引情况。是否具备转运条件。如不具备转运条件,医务人员必须权衡转运的利弊,一定要坚持“一切以患者生命为中心的原则,”决定是否实施转运。

2.3 转运前的交接。应尽可能收集患者病史及所在医院的治疗经过及检查结果。必要时请求患者所在医院相关专科医生参与转院护送病人(如危重新生儿或危重妇产科患者)[2]。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及途中的风险告之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履行相关手续。对精神紧张的患者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与信任。

2.4 转运途中的监护。转运途中要密切监护,对病情变化做出正确处置。对病人要给予心电、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生命体征监护。建立可靠通畅的静脉通道(如静脉留置)。有心脏骤停危险的病人随时做好电除颤的准备。做好气道管理,如果为呕吐患者,要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昏迷或严重外伤颅脑损伤患者如果有舌后坠、气道不畅要及时给予稳定侧卧位并给予口咽通道、气管插管甚至气管切开处置。如有必要连接呼吸机,防止因呼吸停止引起死亡。

2.5 转运前与接诊医院的沟通。转运前要与接诊医院做好沟通,看该医院是否有接诊条件,是否有病床。防止盲目转院。如目标医院不能接诊造成贻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如目标医院有接诊能力要告知患者基本病情,并请对方做好接诊准备[3]。

总之院前急救工作要细心检查、持续评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给予相关症状处理,做好家属及院方的沟通签字。危重病人的合理、安全转运是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1] 王海燕.急危病人转运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西南军医,2008,5(10):3.

[2] 李红丽,邵力伟.刘国红.急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69.

[3] 周勇.急诊危重病人转运意外风险及措施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4):301.

猜你喜欢
转院危重病监护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基层医院肿瘤患者“转治不转院”模式及应用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危重患儿转院应用效果的研究
上海市某社区住院脑卒中患者转院相关因素研究
建议转院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ICU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血清中降钙素原和(1,3)-β-D葡聚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