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中药滴注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2013-04-08 21:39肖振利怀玲玲宋丽美许慧星
哈尔滨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调护溃疡性结肠炎

肖振利,怀玲玲,宋丽美,许慧星,王 蕊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愈后较差。目前临床多以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症治疗,疗效欠佳。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溃荡性结肠炎中显示出了优势,中医多用中药灌肠治疗,疗效好,无副作用。为此,我科研制了中药汤剂“灌肠1号",采用滴注式保留灌肠方法,同时配合情志、饮食、生活起居调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4例,提高了治疗护理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病例,男20例,女34例,年龄18~30岁8例,30~50岁43例,50岁以上3例。初发病例18例。所有病例入院时都有腹泻、浓血便、腹痛等症,并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

1.2 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溃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灌肠1号组成:黄芪、吴茱萸、肉豆寇、补骨脂、五味子、元胡、芍药、黄芩、三七等,水煎浓缩至150 mL。

2.2 清洁灌肠:保留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时间一般选择晚睡前1~2 h进行。让病人取左侧屈膝卧位,将准备好的温生理盐水倒入灌肠筒,用18号肛管进行插管,深度以10~15 cm为宜,压力应使灌肠筒液面与肛门相距40~60 cm为宜,然后缓慢灌入,灌后轻轻拔出肛管,嘱病人先仰卧位2 min,再左侧卧位3 min,最后右侧卧位2 min,使溶液充分浸泡软化粪便,10 min后排便。

2.3 保留灌肠:清洁灌肠后30 min,按医嘱把灌肠1号汤剂150 mL倒入一次性无菌输液瓶中,温度为38~42℃,插入一次性输液器,去掉过滤网及头皮针部分,连接12号导尿管,如输液样排气,前端涂润滑剂,有痔疮者,可应用马应龙软膏做润滑剂,以减轻病人不适。灌肠时嘱病人取左侧屈膝卧位,臀部抬高10 cm,导尿管插入肛门长度因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全结肠插入20 cm,左半结肠17~19 cm,直肠15~17 cm[1]滴注速度宜慢,30滴/min,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30~40 min滴完。将热水袋(水温60~66℃)置于肛管周围[2],以保持灌肠液的温度。如病人出现便意,嘱作深呼吸,不可屏气,以免灌肠失败。灌后不宜立即起床或上厕所,宜休息2 min后平卧位,用手掌轻压腹部,逆时针按摩7~10次,然后选膝胸位。右侧卧位、坐起位2 min,可以使药物达整个结肠[1]。药物保留4 h以上,每位患者疗程6周,中间可休息2 d,复查结肠镜。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3.1.1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

3.1.2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

3.1.3 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所见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3.2 结果分析:54例患者,临床治愈24例(44.4%),有效29 例(53.7%),无效1 例(1.9%),总有效率98%以上。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本病还与进食蔬菜少、大便习惯不正常[3],及氧自由基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肠癖”、“痢疾”、“滞下”、“肠风”、“泄泻”等范畴。病因与六淫邪袭,尤其是湿热之邪,饮食所伤,情志郁结及禀赋不足等有关。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责之于脾,肾气虚或阳虚,标实责之于湿热壅滞、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

临床认为,本病多由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所致,故选用茱萸、肉豆蔻、补骨脂温补脾肾而止泻;黄芪补气升阳,托疮生肌;五味子收敛止泻;槐花、三七活血止血生肌;黄苓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元胡、芍药理气缓急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均有调节抑制免疫的作用。全方选药精当,从临床观察看,既能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又能起到免疫调节功能,提高免疫力,同时改善了血液流变学,促进炎性病灶的消退,使整体功能与局部病变明显改善,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调节特色,真正起到扶正祛邪作用。

5 护理

5.1 病情观察: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有无异常变化。注意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腹泻频次和大便性状,如大便是否混有粘液和浓血,定期送化验室检查。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并记录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将治疗前后的观察与检查结果作比较,以便综合判定疗效[4]。

5.2 肛门护理:每天排便频繁及插管,便后要用软纸揩拭,温水洗净,并用凡士林油保护,以免肛门周围红肿、疼痛、皮肤破溃。

5.3 生活起居调护:发作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病室保持安静、整洁、通风、温度适宜,房间做好消毒工作;对病情较轻或缓解期患者,提倡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5.4 饮食调护:中医认为该病的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饮食过量,宿食内停;或过食肥甘,呆胃滞脾;或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传导失职,升降失调,而发生泄泻。因此,饮食护理是重点。在饮食上,很多人常常走入误区,认为凡是肉类、鱼类、沾荤腥之物都一律停食,每日只进食少量青菜、豆腐,但达不到肠道所必需的营养,而且青菜纤维多,会剌激肠道,加重症状,应以细软、易消化、富营养、少纤维、无刺激食物为宜:饮食勿过量或偏嗜,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品,通过饮食补足水、电解质、维生素和热量。

5.5 情志调护:本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常与情志密切相关,做好情志调护在本病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病常见的不良情绪变化有焦虑、多疑、消极、悲观、烦燥及抑郁等。护理人员要了解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存在的心理问题,多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其谈心,对其进行安慰、疏导,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在方法上予以指导,让患者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治疗方案,交流该类疾病治疗的相关信息,建立乐观豁达,愉快舒畅的心境。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5.6 康复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患本病,多迁延日久,容易反复发作,其康复需较长时间,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后可以出院。住院期间做好宣传和康复指导。出院后定期随访,追踪观察。指导病人坚持服药,注意调节饮食,预防感染,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病情变化随时复诊。

6 小结

本病保留灌肠前行清洁灌肠,可以使肠腔在清洁状态下直接与药物接触,增加吸收面积,提高生物利用度。灌肠在晚睡前进行,便意与结肠收缩有关,其发生率在早晨为多,研究显示,结肠集团运动在上午6时至下午2时之间,比下午4时至早上4时明显为多[5],同时也避免了因进食等因素引起胃结肠反射,以增强疗效。采用滴注式保留灌肠,因导尿管较肛管细,且只有一个出水孔,流量小,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肛门及直肠粘膜的剌激和损伤,延长了保留时间,也减轻了病人因不适而引起的痛苦,使患者容易坚持治疗;此方法还有利于排净空气,避免空气进入肠道而引起腹胀。中药汤剂滴注式保留灌肠既能使药物直达病所,起到局部治疗作用,又能通过肠腔的吸收,起到全身的治疗作用。方法简捷,患者容易接受。通过向患者讲解溃荡性结肠炎的知识,使患者消除顾虑,解除精神抑郁状态和紧张状态,认识到精神因素在本病发病的重要性,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配合饮食、心理及生活起居调护等,有助于改善疾病的症状。

[1] 陈琴蓝,陈娟娟,倪小英.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的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843.

[2] 王业平,胡茂德,韩敬平.中药灌肠治疗溃荡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0):992.

[3] 王英,陈言东,党彤.溃疡性结肠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2):305.

[4] 沈晓炜.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及护理[J].上海护理,2002,2(4):20 -21.

[5] 周吕,柯美云.胃肠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00.

猜你喜欢
调护溃疡性结肠炎
银屑病的饮食调护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甲减”虽扰,调护有法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终身疾病糖尿病中医调护不可少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