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无痛诊断性刮宫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3-04-08 23:41赵振凤李红刚陈荣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刮宫子宫出血血氧

赵振凤 李红刚 陈荣芳

随着麻醉方法的日臻完善,无痛麻醉技术在妇科门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老年人由于绝经后子宫萎缩,宫颈口狭小,手术时扩张宫颈口困难,老年人疼痛严重,增加了老年患者的痛苦及手术的难度,为减轻老年患者的疼痛,我院实施了静脉麻醉镇痛,使老年患者在舒适状态下完成手术。老年患者在门诊接受诊断性刮宫术的麻醉风险高,护理难度大。我们总结分析了100例老年患者行诊断性刮宫术的麻醉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实施无痛诊断性刮宫术患者100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5岁。心功能1~2级,除外合并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患等,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丙泊酚药物过敏史。术前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填写手术麻醉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术前禁食水8 h以上,排空膀胱,入室后心电监护血压、心电图、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经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适当固定肢体,由麻醉师由静脉先缓慢注射芬太尼 0.05~0.1 μg/kg(时间30 s~1 min),2~3 min后再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时间30 s~1 min),待患者入睡后清洁消毒外阴及阴道,明确子宫位置后,实施手术,根据手术时间追加丙泊酚首次量的半量。

1.3 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89例患者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术中均维持在90% ~100%;一过性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11例,加大给氧量及托起下颌后均能迅速改善。血压下降超过20%的患者为16例,其中14例经加快输液速度后血压迅速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严格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质量,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B超、心电图及妇科检查等;有合并症者请内科医师会诊,能耐受麻醉手术者门诊手术,必要时请内科医师在场观察。

2.1.2 心理护理。绝经后出血,一直被认为是“恶性病”的征兆。患者由于担心患“癌症”及害怕手术引起的疼痛,表现为情绪紧张及心理上的恐惧感,因此出现心率增快,而心率增快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缺血,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无痛麻醉的优点,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告诉患者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妇科一种常见症状,由癌性病变引起的比例不高[1]。

2.1.3 术前准备。(1)术前30 min调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室温22~25℃,湿度55% ~60%,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2)准备并检查手术仪器,进行模拟调试,并配备好急救物品。配合麻醉科人员配备完善的抢救设备,如喉镜、气管导管、呼吸机(气囊)、心电监护仪、氧气、抢救药品等。细心查看喉镜的灯泡亮度,所用一次性物品及所备药品是否过期、是否齐全。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尽量减少患者承受麻醉的时间。(3)建立静脉通路,因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硬化,应选择大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注意药液有无外渗。(4)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麻醉。

2.2 术中护理

2.2.1 缓慢推注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品丙泊酚为乳状脂肪液体,刺激性大,推注麻醉药时要缓慢;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时应选择粗大的表浅静脉;在推药前告诉患者本药可能会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避免患者额外的心理忧虑。

2.2.2 术中观察。麻醉后患者肌力低,无支撑力,患者大多出现肢体不自主的活动导致肢体滑落,妨碍术者操作,况且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易骨折,故应妥善正确地固定好下肢,避免意外发生。丙泊酚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常规低流量吸氧,如出现呼吸抑制立即通知医师,协助麻醉师做好供氧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注意观察面色变化、意识丧失情况,如睫毛反射消失即行手术,如出现身体无自主扭动,应提醒麻醉师加药。术中偶有颈部、上胸部出现潮红的皮肤过敏现象,无需特殊处理,10 min左右会自然消退[2]。

2.3 术后护理

2.3.1 手术后应单腿缓慢放低下肢,以免下肢平放后大量血液瞬间移向下肢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锐减[3]。

2.3.2 手术后患者完全清醒一般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老年患者苏醒时间通常会延长,而此时患者有的会出现躁动、欣快感及不自主起身活动情况,有撞伤及从床上摔落的情况,故要有专人陪护。患者需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直至清醒,注意观察有无呕吐,如有及时清理,防止误吸。

2.3.3 手术后收集好刮出物,一同与病理申请单交于家属,嘱咐及时送病理。告知手术经过。

2.3.4 术后指导。术后2 h进流质饮食;24 h内要有人陪同活动;保持外阴清洁卫生;禁房事、盆浴1个月;遵医嘱口服药物。

3 讨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绝经1年以后出现的子宫出血[4],包括外阴、阴道和子宫出血,以子宫出血为多见。是老年妇女常见症状之一,也是部分老年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前期表现。诊断性刮宫术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检查诊断措施[4,5]。老年人由于绝经后子宫萎缩,宫颈口狭小,手术时扩张宫颈口困难,老年人疼痛严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手术的难度,为减轻患者的疼痛,我院实施了静脉麻醉镇痛,使患者在舒适状态下完成手术。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往往情绪悲观、忧郁和态度消极,心理负担重,生活上依赖性较强[6]。由于担心疾病及害怕手术引起的疼痛,老年人突发心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充分与患者沟通以缓解术前患者的心理压力。

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应用,能较快地达到全身麻醉效果,镇痛作用强,苏醒快、不良反应少,但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短暂的抑制呼吸等不良反应。因此要充分了解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遵照全身麻醉护理常规。丙泊酚药物半衰期为1.8~4.1 min,由于作用时间短,所以应做好术前消毒及器械等准备,尽量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老年患者的麻醉手术风险。

了解老年患者在麻醉下行诊断性刮宫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了解老年患者的合并症,细心观察,遇到特殊情况能妥善处理。丙泊酚在老年患者中使用引起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情况多见,在本次临床护理中,低血压占16%,一过性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占11%,经细心观察,保证了氧气的供应,及时配合麻醉师进行了及时合理的处理,没有意外情况发生。

[1] 吴 鸣,沈 铿,郎景和.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7):487 -488.

[2] 田 丽,张秀果,张文庆,等.老年患者诊断性刮宫术的麻醉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67 -68.

[3] 程文华,王景阳.全麻下截石体位改变对老年病人血压和心率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9):464.

[4] 葛兴林.绝经后出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3):177.

[5] 孔繁斗,褚离元.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3):136 -137.

[6] 赵 玲,李占华.老年妇科手术围手术期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护理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767-2769.

猜你喜欢
刮宫子宫出血血氧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瘢痕妊娠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诊断性刮宫术患者麻醉期间的护理效果分析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手术与刮宫术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激素表达水平及预后影响的对比观察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