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述历史对地方志馆的作用

2013-04-10 20:32佟勇为
史志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采访者方志馆藏

佟勇为

佟勇为 天津市地方志馆

一、口述历史的概念和特点

口述历史目前在学界的定义一般为:由准备完善的采访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

早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就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录历史,这便是最早的“口述”历史方式。有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开始以文字记录历史,随之出现了以文字记录历史的文献历史形式。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是指人们以文字或录音、录像设备记录当事人的口述记忆或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并在事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工整理,以此来阐明采访者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观点和看法。由口述历史的概念分析,口述历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真实性。口述历史由于是当事人对自己亲历亲闻事件的回忆,因此较之文献历史而言它更贴近历史原貌、接近历史事实,即具有相对的原始性。这就使口述历史更加真实可信,并能客观地反映出历史真相。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口述历史具有真实性。在口述历史中,虽然可能受当事人的个人素质等影响,其中或许存在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录音、录像资料的可永久保存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口述者和记录者、采访者形成约束,所以这种讲述至少可以存档作为一种史料供研究者参考使用。

2.鲜活性。口述历史是采访者经过精心策划后对当事人的采访,而且它能够通过录音录像形象、生动地反映采访过程,直接记录采访者和讲述人的音容笑貌,所以较之传统意义上单纯、抽象的文献历史,它更具有生动性、鲜活性。这一特点也决定口述历史具有可读性,它更容易被人们所认知、接受。

3.可靠性。由于口述历史是采访者经过精心准备策划所做的采访,而且经过事后的加工整理,因此其中除了具有当事人的亲身讲述外,它还经过采访者和制作人的反复研究和推敲。所以与单纯由口述人提供的史料相比,口述历史更具有说服力,即具有相对的可靠性。这一点也是口述历史在当今社会被史学界、各社会学科和文学工作者高度认同并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口碑资料即口述史料,它是经由人们口头转述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未经过再加工、核实和处理,所以其中可能参杂着演绎成分,也可能存有遗漏现象,所以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口碑资料只是口述历史的口述材料,它不是口述历史;但从广义上理解,口述历史也是一种口述资料,所以也有人称口述历史为口碑资料。

二、地方志馆收集、收藏口述历史的必要性

口述历史的独特魅力使其在当今社会受到普遍关注和青睐。地方志馆征集、收藏口述历史这一特殊形式的资料并利用其为社会服务,对于充分发挥地方志对社会的独特作用意义非凡。具体表现为:

1.有助于地方志馆功能的发挥。

地方志是某一地区行政区划的综合记载,它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权威性的地情全书。地方志的这种性质就要求方志馆作为专门收藏地情资料的馆藏机构,要征集收藏一个地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资料和实物,以使其得以永久传世、惠及子孙,即具有典藏功能。同时当今社会也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为社会服务,所以方志馆也应变成利用各种形式展示某地区地情,方便人们进行地情信息交流的平台,并成为宣传普及本地区地情知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课堂。这样,方志馆才能充分发挥出地方志的资治、教化作用。

口述历史与以往权威性的文献历史相比,内容更加具体详实,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它能够填补单纯以文字记载的文献历史、档案资料的不足,并能纠正文献历史中的一些错讹,可以作为文献历史的一种很好的补充资料,与文献历史相互补充、佐证历史。同时,口述历史的鲜活性使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料形式具有特殊的存档价值。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方志馆里播放一些口述历史资料,会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本地方地情,起到良好的爱国爱乡教育作用。因此,方志馆收集一些口述历史并将其永久地保存起来,既能丰富方志馆的典藏内容,也能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增加全社会读志、认志、用志的方式和兴趣。

2.口述历史的发掘和收藏能够发现和保护某一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该地区的稀有资源,这些资源若未受到合理的保护、甚至遗失,是一个地方政府的失误也是该地方文化的一大缺憾。很多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只限于口头传说,如一个地方的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以及民族音乐、曲艺,宗教信仰等等,这些文化遗产通常都散落在民间,有很多并未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受到合理的保护。发掘口述历史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现一些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文化遗产。若能将这些文化遗产及时地以文字或录音、录像设备记录并保存下来,这本身就是对社会的重大贡献。同时,把一些带有某地方文化特点的实物资料放到方志馆里存放并展览,对于弘扬该地方的历史文化、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势必会起到特殊的作用。方志馆的权威性能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认知程度,口述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并保存住那些“即将逝去的过往之音”,并使其发扬光大。因此,口述历史对于保留和保护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

3.口述历史对修志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我国,修志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修志工作,但由于地方志书的权威性,在我国第一轮修志时没有采用口述历史。在第二次地方志的编修过程中,为适应我国当今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口述历史被有些地方纳入到某些志书当中。如广州市政府在其《政府决策志》中就采用了一些口述历史资料。这说明口述历史能给地方志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由原来的“死资料”变成“活资料”。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林生在2010年举行的我国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上总结说:口述历史可以细化地方志的内容,拓宽地方志的资料渠道,增强地方志的客观性、深度性和可读性。因此,口述历史对于修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方志馆作为存史机构广泛征集并收藏一些口述历史,能为修志提供便利条件。

4.口述历史可以丰富地方志馆的馆藏并能改善馆藏结构。

口述历史这种特殊的资料形式,还能丰富方志馆的馆藏,并能改善方志馆的馆藏结构。建立口述历史档案能够使地方志馆的馆藏丰富多彩,使其更好地适应多方面利用的需要,发挥地方志馆信息中心的作用。同时由于口述历史的载体是以文字和声像并存,其中大部分都以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形式出现,这就改变了方志馆原来的存史形式,在纸质资料、照片、实物的基础上,增加了录音带、录影带、光碟等现代化的载体形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地方志馆的馆藏结构,有利于建立特色馆藏。

三、地方志馆如何收集、收藏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虽然在地方志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要想真正做好口述历史的收集、收藏工作,各地方方志馆还都存在着很多困难。主要应该在加强资金、设备投入和人才能力培养这两个方面下大功夫。

地方志馆征集口述资料,具体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选好题目,做好口述历史征集的准备工作。选题要选择对当今社会具有研究价值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人物或有重要学术意义的题材。但也要考虑可操作性,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条件,选择能够完成的题目来做。

2.确定采访对象,做好采访。采访对象要具有代表性,即历史事件的亲历、亲见、亲闻者。他们可以是社会精英,也可以是普通百姓。但在选择采访对象时一定要注重其口述能力和基本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口述历史的真实性。

3.采访完成后对口述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采访完成后,采访者要依据尊重史实、尊重口述人的原则,对口述史料进行适当的加工整理。切忌主观删减,尽量保持历史原貌。但可以加注释和论证。为保证口述历史的真实性,采访人应对相关史实进行必要的鉴别。尤其是对关键的情节、背景、人物、时间等要做必要的考证。

4.方志馆对征集到的口述历史还要妥善保管、合理收藏。一个项目的资料可以设专柜收藏,以便查阅。征集工作的资料应建立索引、目录,方便利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专门管理口述历史的资料室对之进行统一管理。总之,口述历史的征集和收藏要尽量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综上所述,口述历史为地方志馆开辟了一个为社会服务的崭新平台,但要在我国方志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业内人士做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1]叶永烈.口述历史:史学研究方法的划时代变革.探索与争鸣,2006,(10).

[2]熊月之.口述史的价值.史林,2000,(3).

[3]朱红.口述历史出版物热潮透视.出版科学,2006,(4).

[4]左玉诃.方兴未艾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6,(5).

[5]杨祥银.当代美国口述史学的主流趋势.社会科学战线,2013,(2).

[6]朱佳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口述史学.中国地方志,2005,(2).

[7]万一萍,洪慧娟.建立口述档案 传承历史文明.中国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2005,(9).

[8]张玉荣.不容忽视的口述档案和口述档案工作.档案,2000,(4).

[9]朱佳木.什么是方志馆以及应该怎样建设方志馆.中国地方志,2012,(2).

猜你喜欢
采访者方志馆藏
馆藏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探析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Average Incremenral Correlarion Analysis Model and Irs Applicarion in Faulr Dia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