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县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

2013-04-11 01:20叶胜忠丁志峰
自然保护地 2013年1期
关键词:永嘉县利用资源

叶胜忠丁志峰

(1浙江省永嘉县林业局 325100;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林业技术服务站 317100)

浙江省永嘉县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

叶胜忠1丁志峰2

(1浙江省永嘉县林业局 325100;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林业技术服务站 317100)

介绍了永嘉县湿地资源基本情况和利用现状,分析并指出了其存在湿地污染较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意识不强、盲目开发、随意占用导致湿地资源遭受破坏,缺乏湿地管理的统一协调机制,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保护宣传教育滞后等主要问题,从开发治理、持续利用、湿地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湿地;现状;保护;利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作用。《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我国对湿地定义是我国领土范围内的各类湿地资源,包括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

永嘉县土地总面积269517公顷,林地面积212705.27 公顷,森林覆盖率72.77%,林木绿化率达73.62%,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境内有大楠溪、小楠溪、西溪、菇溪、乌牛溪五条瓯江一级支流;有十七条瓯江二支流,流域面积2436平方公里。主流河长142公里,溪口以上为上游段,河长61公里;溪口至沙头为中游段,河长48公里;沙头至河口33公里为下游段,受潮汐影响,为感潮河段。

1 湿地资源现状与特点分析

1.1 湿地资源现状

永嘉县湿地总面积7010.3公顷(不包括水稻田湿地资源),斑块105个,有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运河输水河、河口水域、三角洲/沙洲/沙岛6种类型湿地,各湿地类型见表1。湿地面积占永嘉县国土面积2.60%。湿地中有植被面积1575公顷,占永嘉县湿地面积的22.47%。

表1 永嘉县湿地资源现状表 单位:公顷、个

境内湿地主要优势种有:马尾松、枫杨、芦苇、樟树、白茅、石菖蒲、空心莲子草、羊蹄、碱蓬、温州水竹、水杉、意杨、双穗雀稗、水蓼、狗牙根、斑茅、印度蔊菜、秋茄、水烛、一年蓬等。

主要植物群系类型包括:马尾松群系、枫杨林群系、斑茅群系、芦苇群系、水烛群系、水蓼群系、温州水竹群系、意杨林群系、秋茄群系、水杉群系、菖蒲群系等。

1.2 特点分析

1.2.1 湿地类型较丰富,但面积较小

永嘉县湿地面积仅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60%,低于我国自然湿地占国土面积3.77%的比例,远远低于6%的世界平均水平。全县湿地共有3个湿地类6个湿地型,以河口水域和永久性河流类型为主,面积分别为3717.6公顷和2625.9公顷,占全县湿地面积的53.03%和37.46%;其它四种类型湿地所占的比例很小,只占9.51%。分布区域主要在瓯江口和楠溪江。

1.2.2 湿地利用方式比较单一,效益总体不高

全县目前还没有建立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重点湿地保护小区,湿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水源地、养殖业和水道等,除楠溪江主要作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外,其它的综合效益均不高。

1.2.3 尚未建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综合管理协调机构

林业、水利、渔业、旅游等建有各自的管理机构。林业局管理湿地资源和陆生野生动植物,水利局管理湿地有关的水资源、水利水电设施。旅游局负责湿地风景及其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利用,尚未建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综合管理协调机构。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污染较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

一是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源,湿地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主要承泄区。尤其是农村的大部分垃圾随意堆放,由于雨水等的作用,对水体也造成污染,影响水体环境。

二是栖息地减少、人为捕猎和环境污染,致使鸟类多样性的维持能力下降。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在江河投毒毒杀鱼类,在秋冬季候鸟迁徙时节,采用张网的方法捕捉鸟类并出售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如因环境受污染加上人为的捕食,两栖动物中的虎纹蛙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数量不足20世纪70年代的l/l0;大鲵原来在山区水域中较多,因捕杀严重,现在已成稀有罕见种。

2.2 保护意识不强,盲目开发、随意占用导致湿地资源遭受破坏

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保护意识普遍不强,造成随意占用、盲目开发与破坏湿地的事件时有发生,致使湿地资源与环境遭受不应该的破坏。山地沼泽原来在永嘉大部分山区都有规模不等的小面积分布,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对永嘉来说是十分珍贵的。但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已没有了这一湿地类型。一些曾经是山地沼泽的地方,普遍采用挖沟排水,在沼泽干化后进行农业开发或其他用途,既破坏了山地沼泽生态系统,同时也破坏了特殊的沼泽景观。另外,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对城市用地需求的增长,使城市干道的拓展与河道的保护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城市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填占河道现象还十分普遍。在河流中、河岸边、溪滩地滥采或超区域采挖砂砾料,致使溪流改向,湿地天然植被和自然景观风貌遭到破坏,影响了河道防汛洪泄作用和湿地旅游资源的价值。

2.3 缺乏湿地管理的统一协调机制

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有水利、海洋渔业、农业、林业、交通、旅游、国土、环保等。在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组织机构,长期以来各搞各的开发,不能将湿地作为一个完整领域进行整体考虑、研究、开发与发展规划。在湿地资源的管理保护方面也一样,缺乏统一协调组织机构,未能形成信息共享、联合行动、分工协作的保护管理机制。此外,涉及湿地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健全和完善,不能满足目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的解决,多头管理引起的管理不善,导致破坏湿地景观资源的现象屡有发生。

2.4 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保护宣传教育滞后

目前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特别是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价值和作用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进行。同时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

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保护湿地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都还不够。

3 对策

保护湿地是持续利用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保护的目的是持续利用而不是停止利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湿地的利用还有着广阔的前景。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近期利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绝不能以破坏湿地资源、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要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在生态安全体系中,保持和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使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

3.1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营造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

天然湿地大量丧失、湿地野生动植物种数量骤减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抓住有些重要和典型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尚未被破坏的时机,在全县建立几个能够代表各种湿地类型及其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的湿地保护区或保护小区,使湿地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湿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受到有效保护。目前,可建立2个湿地保护区,也是该县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类型。

3.1.1 永嘉瓯江口鼋保护区

该区域东至乌牛,南以瓯江界,西到桥头镇,北至沙头楠溪江引水工程。该区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的栖息地。 鼋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在自然界里已生存了1.75亿年,可与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相提并论,其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有“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誉。另外,瓯江口一带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嘴鸥的栖息地和中国红树林分布区,保护意义重大。

3.1.2 永嘉楠溪江中游松类滩林湿地保护小区

该区域东至枫林,南至太平岩,西到大若岩镇,北至溪口。位于楠溪江中流,现有滩林总数约八十片,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是省内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它与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有机组合,谱写了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独具魅力的篇章。较具代表的是大楠溪景区的溪南滩林、西岸滩林和太平岩景区的梧田滩林、九丈滩林及大若岩景区的小楠溪沿岸滩林等。滩林树种也具特色,主要为马尾松、毛竹、水竹、樟树、枫杨、枫香、板栗、乌桕等。此外,该区域鱼类资源丰富,据永嘉县农业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共发现60多个品种的鱼类,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花鳗鲡和入选中央电视台濒危野生动物专题纪录片《野性的呼唤》的楠溪江香鱼。

3.2 做好相关保护利用规划,建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

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关部门要抓紧做好《永嘉县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编制和实施湿地保护规划把湿地保护的任务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湿地,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自然湿地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在规划的同时还要尽快调整有关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的名录,使更多的濒危物种列入其中。

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与行业,关系多方的利益,因此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间在管理方面的协调和合作,是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同时建立湿地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协调全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渔猎、张网捕捉鸟类,人为捕食两栖、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3.3 建立湿地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在全面查清、汇集现有的湿地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典型的关键湿地进行重点调查,分类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处理,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为基础的湿地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为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对湿地资源、环境、生态等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对湿地各要素(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湿地分类、湿地脆弱性、湿地管理等)进行动态分析和模拟,全面掌握湿地的动态发展和演化趋势,为各级决策部门在综合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湿地等诸多方面获得快速、准确、系统、有效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提供服务。

3.4 多层次、多渠道筹措湿地管理保护资金

湿地保护是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而其投入也具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政府投入是湿地保护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政府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同时,还要广泛地争取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利用社会集资、个人捐助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投入机制。

3.5 加强湿地科研和宣传教育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是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应该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湿地类型、特征、功能、价值、动态变化等作较全面、深入、系统的了解,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针对社会还普遍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政府部门要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把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作为湿地保护的基础性、前瞻性工作来抓,使湿地保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有利局面,建立有利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努力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1] 李盈盈,邢晓伟.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技术与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5).

[2] 陈于钊,潘锡东,管加兴.温州湿地资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 王辰,王英伟.中国湿地植物图鉴.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4] 吴玲玲,陆健健,童春富,等.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5).

[5] 季永兴,刘水芹,莫敖全.长江口保滩护岸工程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学报,2002(1).

S718.51

B

1004-7743(2013)01-0031-04

2012-01-15

猜你喜欢
永嘉县利用资源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文学社巡礼】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鹅浦文学社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永嘉县中学生闲暇体育现状调查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资源回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