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和思考

2013-04-11 01:20姚凤鸣卢婷陈静谊
自然保护地 2013年1期
关键词:余姚市公益林全市

姚凤鸣 卢婷 陈静谊

(浙江省余姚市农林局 315400)

浙江省余姚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和思考

姚凤鸣 卢婷 陈静谊

(浙江省余姚市农林局 315400)

总结了余姚市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余姚市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应强化组织保障,开展生态效益的监测,拓展利用空间,依靠科技进行营造等四点建议。

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建议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绿化的最高形态。余姚市自2001年起开展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以提升森林防护能力、促进山区生态涵养能力为目标,运用生态学、林学、景观学原理,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进步,采用“补、封、管、造”等综合措施,对3.22万hm2生态公益林进行了提升和改造,保护了四明湖、梁辉、陆埠、大隐四个水库的水源林,对全市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生态公益林建设还促进城镇绿化、建设了北部滨海环杭州湾生态绿化带、保护生物多样性,基本完成项目设定目标。

1 余姚市概况

余姚位于浙东沿海,杭洲湾南岸,地形南山北海,全市区域面积1527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街道;余姚属于工业制造业发达地区,户籍人口83.11万,暂住人口超50万人,环境承载量大。区域植被属于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地带性植被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市有林业用地6万h m2,有林地面积5.35万hm2。

余姚市生态公益林建设 从2001年开始分类经营区划工作,经过多年增划界定和区划完善,现共有各级生态公益林面积3.22万hm2,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53.7%。其中:水源涵养林1.73万h m2,水土保持林1.07万hm2,其他0.42万hm2。

2 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2.1 合理布局

余姚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服从生态绿化建设总体规划,总体上保护全市江河水库水源地、重要交通干线、沿海地区为核心,以提高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和改善人居环境为己任进行规划和布局。

具体区划中,从余姚市地理地形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工程区按功能和地理空间分布上分为三大块:Ⅰ、沿海防护林带,面积210 hm2,主要起到生态防护,绿化美化作用;Ⅱ、高速两侧林带、61省道两侧山体屏障林区,面积4787hm2;Ⅲ、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区,这是生态林建设重点区域,面积27192 hm2,主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

并就各工程区经营措施、特点划为7个小区,各小区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 生态林小区范围面积

2.2 加强管护

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基本措施主要是落实护林员和护林责任制,通过管护促进天然更新,辅以人工补造,把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树种多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全市按照生态公益林管理与森林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每200hm2面积设立1名专职护林员为标准,共建立20支中队300名专职护林员的护林队伍;成立专门机构对护林人员进行管理,通过开展GPS定位考勤、不定期现场检查、检查护林日记记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通报全市,以提高管护效果。近年来通过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全市森林管护工作绩效明显,基本无重大森林火灾和资源破坏事件,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咬碎了牙齿怎么了呢?咬碎了牙齿和血吐。——老家就有这句话。”她说,“不管怎么说,我总算是凭自己的力量在风城买了房子啊。”

2.3 实施人工混交林措施

在全面管护基础上,根据全市生态公益林经营区不同特点进行营造林,促进林分质量提高。一是在沿海防护林带中选择耐盐碱树种,运用开沟排盐、微穴改土、活体植物覆盖等各种抗盐碱措施营造防护林带;二是在沿高速公路、陆丈线、浒溪公路等主要道路一面山体的迹地、林间隙地、低效林分林冠下选用木荷、枫香、马掛木、香樟、无患子、苦槠等树种进行补植,采用多树种不同比例混交,形成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针阔混交风景林;三是在山脊或原有防火线上种植木荷、女贞等既有防火又有水土保持功能常绿阔叶林防火林带;四是在杨梅、毛竹等生态经济树种中禁止砍除原生树木、进行全面开垦,鼓励保持杂草和灌木,防止水土流失;五是在其它郁闭度较小的林冠底下补种阔叶树种以形成针阔混交林;通过上述综合营林措施,使生态公益林区的景观效果初见成效。

2.4 开展抚育改造

每年开展松木线虫病疫木人工伐除措施,保持森林健康。对立地较好的马尾松林和郁闭度在0.5以下的林下目的阔叶树种较多的马尾松林,采取适度间伐等定向改造措施将其抚育改造成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改造重点范围姚南四大水库周围山林及国有林场的马尾松林,间伐强度一般不超过15%。经过逐年进行人工抚育和阔叶林补种,全市四大水库周围山林现已形成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阔叶混交风景林,水源涵养功能大大提高。按《宁波市中幼林抚育补贴实施办法》对交通要道可视范围内公益林中的中幼林进行抚育间伐,近几年每年实施200 hm2左右,促进林分生长,改善林分景观。

2.5 抓好生态公益林中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加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针对盐碱地造林的特殊性,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几年来的盐土绿化树种筛选、滨海盐碱地改良和造林模式试验。现已探索出适用于一线塘种植树种,如耐盐杨树、白蜡、臭椿、无患子、女贞、木麻黄、夹竹桃、邓恩桉等,并总结出了采用了活体植物覆盖盐、微穴改土、开沟排水降盐等新技术,集成运用工程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形成综合治理体系来确保造林绿化成功,结合试验开展一线海塘造林建设,现已成功完成了近200hm2沿海基干林带建设。

二是提升高速公路、61省道护路林和周围山体绿化效果。通道绿化是改善全市投资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展示全市绿化形象的平台。杭甬高速林带已界定为余姚市级生态林,30米内种植香樟、杜英、杨树,50米范围内低洼地种植水杉、柳树,已葱郁成林,但高速林带由于地处低洼,受水淹困扰及病虫害危害严重,进行耐水湿改造和病虫害防治是高速林带建设重点。61省道也横贯余姚,公路可视范围内山体除了封禁管护外,对中下坡迹地、低效林分林冠下选用阔叶树等树种进行补植,采有银杏、乌桕、枫香、无患子等色彩种树进行混交,形成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针阔混交风景林,增强景观功能。

3 工程实施的成效分析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后,余姚市生态公益林面貌得到根本的改变,主要反映在林分郁闭度显著增加;基本上达到林种结构合理、树种多样、季相区相变化较丰富、景观较优美、功能多样的森林生态环境的设计要求;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了姚江、曹娥江、奉化江三江的源头和主要支流源头,保障了四明湖等四座大中型水库,对全市经济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生态公益林建设促进城镇绿化、建设了北部滨海环杭州湾生态绿化带、保护生物多样性,造就了市林场东岗林区、四明山森林公园等秀美的山川森林景观,成为余姚绿色生态宝地,初步满足城区人民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建没的需要。

3.2 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1)林分质量有待提高。针叶林和以针叶林为主的林分有1.1万hm2,占34.2%;竹林和杨梅等占有很大比例,共有1.32万hm2,占41%。纯阔叶林仅为0.31万hm2,占9.6%。

(2)乔木林分树龄不大。马尾松林多为中龄林,针阔混交、阔叶林多为中幼林(除治迹地、火烧迹地更新形成),而且密度过高,林分内竞争激烈,树木细长。

(3)部分林相不够整齐,景观效果不佳。区内尚有无林地面积215 hm2,亟待绿化。

(4)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生态林建设的交通干线两侧是经济活动频繁区域、与花卉、水果等经济林相比收益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公益林建设任务还很重。

4 生态公益林建设相关措施的探讨

4.1 应该强化组织保障

生态公益林是以社会、生态效益为经营目的的森林,是一项利在长远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设涉及到农林、发改、财政、水利、有关乡镇等单位部门。市生态中心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乡镇和街道要建立相应的机构,明确目标责任,形成市、镇(街道)分级管理和上下互动的良性推进机制;加强生态公益林资源管理,严格实施封山育林,执行《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质量。

4.2 开展生态公益林监测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生态工程建设,为保障森林余姚建设的顺利实施,要设立余姚市生态公益林建设专项资金,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投入要逐年有所提高。要开展建设成效的监测,通过工程实施区内设置固定标准样地,进行生物量增长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指标的监测量化,为今后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补偿提供理论依据。

4.3 拓展生态公益林利用空间

依托优美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旅游,余姚市有杨梅、樱桃、柿子、竹笋基地等传统产业为基础的旅游资源,有四明湖渡假村、四季山庄、山赤水、四明山地质公园等山水观光休闲旅游资源,还有一大批与农家乐结合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最佳选择。还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珍贵树种等,让群众受益,更增强山区群众保护森林资源信心。

4.4 依靠科技支撑

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森林余姚建设科技支撑项目的研究,重点在森林生态体系培育、盐碱困难地原土改良造林技术、容器育苗技术、生态景观林营造与经营技术方面进行科学试验与研究,尽快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S727.2

B

1004-7743(2013)01-0035-03

2013-01-10

猜你喜欢
余姚市公益林全市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