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共建实践及功能探索

2013-04-11 11:54周永生何明阳徐淑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10期
关键词:常州校企实验室

周永生,陈 群,何明阳,徐淑玲,孔 泳

(常州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1 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1-2],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3-4]。基于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5-6]。一所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直接体现其办学实力和学校层次[7]。长期以来,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一直依靠政府教育经费,存在建设资金短缺、设备更新滞后等困难[8]。就企业而言,实验室是其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的重要场所,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高校实验室相比,企业的实验室存在人才数量不足、理论指导薄弱、新产品试用面窄等缺点。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一方面需要依靠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需要与科研资源丰富的高等学校合作;而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理论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也需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9]。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共赢[10-11]。

高等院校在制定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重视实验和实践环节。常州大学在建设先进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走在江苏省内甚至全国的前列。其特色之一就是与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有利于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符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政策导向[12]。因此,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及其功能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

2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方式

学校和企业根据自身优势、需求、基础和条件,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来建设联合实验室,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根据双方责、权、利分配比例的不同,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共建方式主要分为“学校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2类。

2.1 学校主导型

学校主导型联合实验室由学校主导建设。学校负责实验室的学科归属、整体规划和功能定位等总体方向的把握,包括建设前期调研、合作企业选择等。在确定合作关系后,学校负责提供场地、实验室装修、管理人员配备及规章制度建设等。在该建设方式下,企业向实验室提供仪器设备并负责仪器设备的运输、安装、调试和试运行,负责对专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实验室运行中的技术支持和耗材配送等。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顺应学科建设的需要,常州大学主导建设了色谱分析大型开放实验平台,即色谱开放实验室。学校通过公开招标购置了30台气相色谱仪和10台液相色谱仪,上海海欣色谱仪器有限公司和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分别中标。两家色谱仪制造企业通过半赞助方式为联合实验室提供色谱仪,学校提供建设实验室所需的场地,负责实验室的水、电、气改造,满足分析仪器的安装条件和运行环境。此外,学校还配备了专职实验管理人员,以保证联合实验室安全、高效和科学地运行。

自2007年大型开放实验平台建成以来,已为学校培养了近2000名高素质人才,同时还积极服务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地方经济发展。

2.2 企业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联合实验室由企业主导建设,此种建设方式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中已经得到认同[10]。这种共建方式是由企业自主投资,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装修、仪器设备的购置、研发人员的招聘和实验室管理,学校负责提供建设实验室所需场地。

建在校内的企业研发基地可以共享高校的科研资源,如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科研队伍、价格昂贵的大型先进测试仪器以及内容全面、更新及时的科技数据库等。若学校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研发目标一致,教师可以将其成果直接用于新产品开发,还可以在实验室对新产品进行改进和调试,使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大大缩短。若企业在自主研发新产品过程中遇到难题,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攻克,可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寻求学校科研人员的支持。高校通过学科优势和教师科研成果的投入,促进了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使教师不出校门便能了解市场动向和需求,开阔了研究思路,研究课题更加贴近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转化率。

联想控股集团跻身化工产业,其产业布局为新型煤化工和盐化工产业链,最近则将精细化工品和化工新材料列为主要发展方向,并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该集团在考察了全国多所高校后,最终被我校在化工研发领域的深厚积累和独特优势所吸引。2011年,我校与联想控股集团签订协议,共建联想控股-常州大学精细化学品研发中心,该中心即属于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常州大学提供2000m2场地,联想控股集团出资对实验室进行改造、装修、购置实验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并招聘联合实验室的研发人员。

3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功能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立,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其功能和意义均非常明显,具体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3.1 深化教改,实践育人

作为工科院校,为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常州大学采取自主研发、外界引进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积极建设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服务教学科研的现代化实验室,先后建立以本校为主导的“常州大学-上海海欣色谱联合实验室”、“常州大学-上海伍丰科学仪器联合实验室”和以企业为主导的“联想控股-常州大学精细化学品研发中心”等一批功能明确、特色鲜明、装备先进的大型校企联合实验室。学校还与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石油化工实习教学实景平台。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解决了高校因资金不足在购置实验仪器设备方面的困难,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和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条件。针对学生动手机会少、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的问题,以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共承办了12届“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和其他化学化工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常州大学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发掘学生潜力为宗旨”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开放实验教学机制,向学生全方位开放校企联合实验室,多维度深化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实施学生创新、科研培训计划,逐步完善了立体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近年来,一大批学生在各类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中获奖。2008—2012年,常州大学的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获江苏省挑战杯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中,3名学生获一等奖,3名学生获二等奖,5名学生获三等奖。学生在竞赛中获得诸多奖项,充分体现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在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

3.2 无缝衔接,促进就业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多维度开放以及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使我校实验教学由“填鸭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基于问题的开放式“探究性”学习。学校和学院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学生创新基金等,资助学生科研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我校分别与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和上海海欣色谱有限公司共建的联合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全方位开放。学生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了仪器的性能,进而能够对仪器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科学、实用的改进意见。仪器制造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研发升级换代产品,而研发的核心是人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首选对象便是与之合作高校的毕业生,因为这些毕业生甚至不需专门培训即可胜任企业技术工程师和应用工程师的岗位。

我校与联想控股集团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既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有专业技术人员。学校每年都选送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进入实验室完成毕业环节工作,其中一些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且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前被联想公司招聘,从而未出校门便实现了就业。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3.3 开放共享,服务社会

早在2006年,我校就与相关企业合作,联合建设了由50多个单元构成,集推理验证、工程测试、流程实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工实验平台,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基础化工实验室的计算机集散控制。学校独立或与企业合作研制的实验装置具有多功能化、集成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中试规模等特色。校企联合实验室的装备技术先进且贴近化工生产实际,再加上拥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积累深厚的科研成果,有众多化工企业委托我校代为培训新职工。2006—2012年,我校已为中国石化上海高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宁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炼油厂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中国石化安徽石油分公司等大型企业培训管理人员及职工1000多人次。

与我校毗邻的常州科教城,汇聚了众多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和生物医药、新材料、能源等企业。为了充分发挥我校科研资源优势,学校将部分联合实验室对科教城内的科研人员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我校以校企联合色谱实验室为平台,于2007年建立了“化工分析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站,并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核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站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向考核合格的人员发放“分析技师”和“高级分析工”职业技能证书。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还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人才。在确保完成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充分体现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开放共享、服务社会”的功能。

3.4 宣传推广,企业窗口

石油化工是常州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也是江苏省首批优势学科。在化工研发领域的深厚积累和独特优势,使学校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外人士参观交流。校企联合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先进、实验环境整洁、管理制度严格、运行机制领先,是展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企业向社会展示技术实力和最新产品的平台,甚至成为企业产品的地区展示中心,起到了宣传品牌和推广产品作用,进而吸引更多客户的关注。

此外,我校师生利用联合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研究,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同时也为仪器制造企业在国内外做了宣传和推广,提高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对企业而言,最大的潜在用户群体是现在的学生。我校每年培养化工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约600人,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化工制药类企事业单位。学生熟悉联合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就业后就很容易成为联合实验室合作企业的用户。“常州大学-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液相色谱联合实验室”和“常州大学-上海海欣色谱气相色谱联合实验室”建成以来,2家企业的年销售量不断攀升,这也是企业与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的积极成果。此外,企业还利用我校仪器台套数充足、教师经验丰富、仪器应用领域广等优势,在我校举办客户培训班及新产品推介会,此类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学校知名度的提升。

3.5 产学合作,校企共赢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以双方感兴趣的新产品、新技术为切入点,在科学研究方面展开合作。学校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企业被注入了更大活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历来注重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产学结合”,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学校围绕常州科教城“经科教联动,产学研合作”这一宗旨,率先提出“企业的生产车间就是高校的教学课堂,高校的实验室就是企业的研发基地”这一口号。2006以来,我校先后建成多个联合实验室,这些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提高了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同时也密切了校企联系,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产学合作、优势互补和校企共赢。

我校与联想控股集团共建联合实验室以来,联合实验室就作为联想控股化工事业部的智库和创新内核,根据企业的化工产业链,在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了深度研发,与传统化工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对联想控股集团而言,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实现了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效地增强了化工产业的持续竞争力;而对我校而言,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为科研人员在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在煤化工和盐化工等领域的研究明确了方向,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更大活力,也为学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增光添彩。目前,已经形成了“研在常大,用在联想,赢在双方”的创新合作新模式。

4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管理

校企联合实验室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针对2种不同模式的校企联合实验室,我校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学校主导型联合实验室由学校配备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实现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如《校企联合实验室日常管理规范》、《校企联合实验室安全卫生注意事项》、《GC950型气相色谱操作规程》、《Ex1600型液相色谱操作规程》等。实验室在服务教学前提下,对不同用户实施不同层次的开放:对校内教师和学生全方位开放,对校外科研人员有限开放。

企业主导型联合实验室由企业指定负责人,设立专职负责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的安全员,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相关规定,而学校相关部门要对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等进行监督。在不影响企业产品研发进度的前提下,联合实验室有义务承担一定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协助学校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联想控股-常州大学精细化学品研发中心自成立以来,承担了我校一定量的实验实践教学任务,为我校的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缺少可借鉴的经验,在运行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合作层次不深,责、权、利约定不明确,校企融合度不够等。在实验室建设初期阶段,企业表现出较高热情;当实验室运行一段时间后,因合作的效果和效益尚未表现出来,企业的热情会有所下降,此时的合作会流于形式,实际的互动和交流较少。在联合实验室建立前未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实际运作时缺少制度保障,双方分歧往往无法有效解决,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由于学校以培养学生为首要任务,而企业把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所以当学校的运行体制与企业的目标发生冲突时,联合实验室的运行就会不尽如人意,结果违背了学校和企业相互融合的初衷。因此,校企双方应找准互利共赢的切入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共同发展,有效构建“校企共赢、走向融合”的产学合作教育新模式,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6 结束语

常州大学与知名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开放实验室的实践证明,在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明确的责、权、利分配协议下,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合作共赢。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同时也加强了企业的研发实力,支持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ferences)

[1]杨志强,申大忠,张志德.以科研促进教学,建设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109-110,125.

[2]李福华.为地方建设服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1):87-90.

[3]冯英忠,卢泽楷,李志光.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以广州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26-28.

[4]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6,209.

[5]王兴芬.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及其管理机制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17-119,122.

[6]张小林,周美华,李茂康.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94-96.

[7]熊宏齐,戴玉蓉,郑家茂.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1-4.

[8]宋莉,鲁雯,车琳琳,等.校企联合开展影像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1):98-99.

[9]陆基孟,金波,徐京明,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能力培养:石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主要经验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1):1-4.

[10]王丽君.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6):69-70.

[11]许春冬,吴军.高校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2):35-37.

[12]郝远.加强官产学研联合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5):147-152.

猜你喜欢
常州校企实验室
常州的早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