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国印章档案的历史演进及其审美价值

2013-04-11 04:53李珺瑶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官印印章篆刻

李珺瑶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试述中国印章档案的历史演进及其审美价值

李珺瑶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我国古代印章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风格各异。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变化,不断拓宽门派种类,丰富印材介质,更新铸造工艺,创立学术理论,强化管理职能,经历了一个由初具雏形到锦上添花、发扬光大的嬗变进程。印章是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的有机结合,既有政治、军事、商业、社会交往等实用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古代印章;印章档案;篆刻艺术

印章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书生效的标志,同时也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作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印章伴随文书档案的产生和商品交换活动的发展,代表着个人或集团的凭证之物,适应了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中“检奸萌,杜诈伪”的客观需要,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中国古代印章的兴起和发展

印章始于“封泥”,古人在封存和传递物件时,为防止被人打开或拆动,先用绳子扎住物件,再用泥块封住绳子,然后在泥块上盖上印记,即最初的印章。后来传递文书竹木简、封库房等也用印章封口,这就是印章的前身。

我国古代最早的印章始于商代。据《邺中片羽》载录,本世纪30年代在河南安阳出土3枚铜质古玺。经专家考释玺文,第一方印文为“闭”字,第二方为“禽”字,第三方“文字奇诡,无法考释”。从其印文与殷商金文和甲骨文相类似,印体和印钮平板古朴,制作工艺已融入书法和冶铸技法、初具玺印的基本特征等方面,不少学者断言,其制作年代当属殷商,是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商玺。证之于史籍,《逸周书》有“汤放莱而归于毫,三千诸侯大会。汤取天子之玺,置之于天子之座”的记载,说明商代已有玺印的史实与出土商玺遗物交相印证,坐实了商玺当是我国印章的滥殇。

古代印章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初具雏形到锦上添花、发扬光大的嬗变进程。

二、印章档案的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印章已大量使用。在政治上,印章主要作为权力的象征和凭证而存在。从君王到下级官员,都各有专用印章,以证明身份、行使职权。如《左传》有载:“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说的是一则发生在楚国的追要用古玺封发的官文书的故事。又如《吕氏春秋·王道》记有“附城郭,戒门闾,修楗闭,慎关龠,固封玺”。是说时当万物休息敛藏的冬季,古玺官印也要循例暂时封固起来。再如《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魏公子信陵君在魏王宠妃如姬的协助下,窃得兵符,才能按己愿调度军队,大破秦军,解赵之困。不难看出,官印的予夺献纳,直接关系到官员的任免荣辱,甚至关系到军事的和战降叛,其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秦汉时期是印章发展的极盛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组织的扩大,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昌盛,官私印章的使用更为广泛,佩印成为普遍风气,从而促进印章工艺空前发展。印章的文字、形制在此期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印文书体上,由体势趋于平和端正的小篆代替了六国文字,布局上讲究均衡严谨,更加注重装饰效果,或铸或凿都雍容大方、自然洒脱,产生了形式多样的因势布白的手法和富于变化的构图形式,线条以挺劲浑厚古朴、气势雄强为主要风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秦朝统治者很重视对印章档案的管理,“及秦,乃设符玺令”掌管符和玺。到了汉代“尚符玺郎掌玺及符,符节令为符节台,率主符节事,殆承秦制增设也。”当时的符节令、符节台,不仅对天子正在使用中的玺印进行管理,对先王遗留下来的玺印也当作“神玺”和“传国玺”进行保藏,这对帝王的印章档案起到了保护作用。秦律规定,官印由专门机构颁赐,汉代进一步发展到由“符玺御史”掌管玺印,刻铸印章则有“印曹”。汉统治者也十分重视一般官吏、官署的印章档案,命令由大司空直接管理。由此观之,当时人们已经把印章作为档案,有意识地保存在档案库,而“主玺令史”就是印章档案的主管人员。

隋唐印章形成了新的体制。由于用印方法的转变,统治者主张用朱文大印,官私印章的面积渐渐增大,官印就比汉代官印大了三倍。在印文表现方法上,由早期以阴文为主而改为阳文,文字书体脱离汉摹印篆,采用小篆入印,但书法已失秦代规范,逐渐增叠笔画。印文书体方面,除篆书外,又有结体宽博、伸头舒足的隶书体,如“右策宁州留后朱记”官印。此时兴起了一种“九叠文”,直到宋、元、明、清诸代官印,很多沿用这种字体。印文内容上更开拓了斋馆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校定印等,鉴藏用印之风兴盛。隋唐是印章功能扩展的重要时期。

宋元时期的印章上承隋唐余绪,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书画雅士纷纷参与印章创作,推动了印章逐渐由凭证信物向欣赏艺术的过渡。在印文书体方面,开始用楷书入印。如“州南渡税场记”“一贯背合同”铜印等。据考,宋元书画家米芾、赵孟颇、吾丘衍都曾自篆印章,其中,吾丘衍还著有史上第一部印学论著《学古篇》,细致阐述了篆书书法、刻印技巧和创作鉴赏,对于印章艺术具有上承秦汉、下启明清的启蒙、指导和枢纽作用。

印章在明代已发展成别具一格的篆刻艺术,并于清朝中叶步入繁荣发达的鼎盛期。无论在职掌官印的组织机构、印章管理的规章制度方面,还是在篆刻艺术的名家流派、付梓发行的印学专著方面,明清印章都有很高的文化地位。石质印材的发现为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书法家、画家参与印学创作提供了契机,也因此推动了印章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形成。文字训诂学和考古学的发展,又为诸家提供了借鉴古代篆刻传统的有利条件。在经济发达地区,骚人墨客相对集中,他们师生相继,宾朋交流,逐渐形成集于某一地区的学术流派。如文彭、何震曾一起倡导以六书为准则,共同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志趣,使他们结成了篆刻史上第一个艺术流派,史称“文何”。另有徽派程邃、浙派“西泠八家”以及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对印章的发展皆有深远影响。

三、印章价值与篆刻艺术

“印者,信也”。印章最早作为信物出现,是人与人之间信用的保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印章的使用从钤盖于粘泥转移到点绛在纸上,由于注重了题跋和署款,书画作品上的印章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鉴赏收藏印和书画款印的出现和繁荣又使印章更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其价值也超越了最初彰显权威和标识凭信的范畴,逐渐从工匠手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书印相映成趣的艺术形式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锦上添花,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有关印章档案的作用,当代古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指出:书画上的印章是作为征信之用的,因此也和题识一样,可以凭借它辨别真伪、判断时代。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结合起来,产生更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篆刻创作以其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格调高雅的笔情刀趣,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档案史、印学史和文物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我国已有3000年的历史。秦汉时期是我国篆刻史上的鼎盛阶段,尽管篆刻艺术从唐至宋元后曾一度中落,但从明至清,一些有艺术悟性和创造精神的篆刻家则寻溯秦汉的古玺封泥,融会贯通以书学画理,从而使篆刻艺术再度振兴。从此,篆刻艺苑大家辈出,精品不绝。近代艺术大家黄宾虹说:“一印虽微,可与寻文摩崖、千斤重器同其精妙。”这种独特的篆刻现象,被称之为“印学”。篆刻艺术家以印抒怀、以印寓意、以印言志。印章以其微小的方寸天地,寥寥数字的印文内容,纵横曲直的线条组合,令人味之无极,神驰不已。

只有怀抱着审美的心态,才能领略到印章对诗意的升华和再创造,使印章流畅如彩蝶翩翩,沉凝如寒山积雪,飘逸若晴空轻云,刚劲若峭壁苍松,构成一幅幅生动别致、相得益彰的图卷。篆刻艺术形成了鲜明的主题和设计风格,虽然仅仅只是咫尺天地,却以其特有的字法、篆法、章法、刀法等,使艺术价值犹如曲之音、舞之态、书之意、画之形、诗之韵,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1]赵爱国.档案文献编纂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萧高洪.篆刻史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张希宇)

G276

A

1008—6153(2013)01—0175—02

2012-11-20

李珺瑶(1988-),女,山东东营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官印印章篆刻
我们有印章咯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西夏官印史
篆刻
瑩波篆刻
自制橡皮印章
印章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大象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