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

2013-04-12 05:44刘唐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理论

刘唐宇

(福建农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论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

刘唐宇

(福建农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我党实践探索的结晶。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优良传统在高校的充分体现,高校党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理论知识、高等教育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教育教学规律和国内外相关学科前沿知识,学习的根本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要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关键要解决学习的持续性问题、自觉性问题、差异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

高校;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校党组织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应该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履行和实现高校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渊源与实践探索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既是我们党在借鉴我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重大成果,体现了党对人类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是我们党对中央几代领导核心关于学习问题精辟论述的理论升华。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重视学习,形成了优良的学习传统。党的几代领导核心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同时对于学习问题都发表了一系列精辟论述。

毛泽东同志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说:“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1]他还经常号召全党同志当好“小学生”。谈到学习态度,他说:“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僚架子。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2]“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3]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4]。他特别重视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5。

江泽民同志提出“全党同志必须边实践,边学习,把坚持学习作为紧迫而又长期的重要任务。……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6]他在为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撰写的序言中告诫我们:“我们党历来重视全党的学习。……实践证明,党的事业的发展,党的建设的进步,党的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都同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密不可分。”[7]他还说:“全党同志首先是党的高级干部,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加强学习。”“做一名合格的政治领导者,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都要学,特别是要注重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8]

胡锦涛同志早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就指出:“为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9]党的几代中央领导核心关于学习问题的精辟论述是学习型党组织提出的最直接的理论渊源。

从实践上说,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提出既是我们党对于古今中外治国执政实践经验的把握,更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是我们党在90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于治国执政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形成了我们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雏形,使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较快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全党的学习问题,要求全党系统地、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10]。在此基础上,我党才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难题,从此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世纪之交,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引用列宁的话,号召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1995年他又提出,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把讲学习摆在第一位。正是由于我们全党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时代主题,与时俱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

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不仅重视和倡导全党学习,更是把全党学习的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不但自己带头学习,还带领政治局全体成员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并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科学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从而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历史早已并将进一步证明:我们党什么时候不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脱离实际,主观臆断,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我们党就缺乏生机,党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乃至严重失误。我们党什么时候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就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党的事业就一帆风顺,向前发展。

二、高校党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根本途径

1.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习内容既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目的的体现,又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功的基础。作为高校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政治理论知识。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切实提高党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理论素质是政治素质的灵魂,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就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方向。

二是高等教育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规律。学习教育政策文件是保证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懂得教育法律法规是实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是提高教书育人有效性的必由之路,这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学习这些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高教发展新形势,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全面掌握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以“民主管理”为核心内涵的“学术主导、民主管理、教授治学、依法治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三是国内外学科前沿知识。高校肩负着知识传播基地和创新基地的双重任务,也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使命。知识是有保鲜期的。高校党员干部教师必须对本学科和本专业知识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必须了解本学科和本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因此,要不断跟踪和学习国内外相关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其最新发展动态,善于借鉴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主要成果,从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掌握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知识,成为真正的内行和专家。

2.学习的根本途径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学习要精,要管用。因此,学习的根本途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切不可为学习而学习,为装点门面而学习,为吓唬别人而学习。我们党是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的政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和学以致用的理论结晶。“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从党的历史上看,什么时候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11]当前,高校党员干部教师加强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三、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校党组织应该通过“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两大课题,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增强高校应变能力,推动高校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1.学习的持续性问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保障机制[12],使学习从零碎性到系统性、从非常态到常态化、从间歇性到经常性、从个体性到整体性的转变,成为每个党组织的一项制度化的活动,并长期坚持下来。同时,还要不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学习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学习机制建设,推进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学习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形成学习的长效机制。

2.学习的自觉性问题

要使学习持续而有效,就要使学习成为全体党员的自觉性行为,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为此,就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而这就需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学习型高校。高校校园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崇尚学习、崇尚创新的文化,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本质来进行建设。因此,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鼓励学习、热爱学习、持续学习、团队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浓厚学习氛围。只有每个党员都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和一项重要使命,使学习成为每一位党员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3.学习的差异性问题

每个党员和党组织都是有差异的,其学习内容、方式、载体、途径和制度等也应该是有差异的。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能够正确地指导丰富的实践。千篇一律的学习是毫无用途的,脱离实际的学习是十分有害的。因此,高校对不同层次的党组织,对不同岗位的党员,如领导干部、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和离退休党员要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不同学科专业、知识层次、职称职务以及学习背景的教师,要坚持分层分类指导,贴近各自的工作实际和个体特点,鼓励不同层次党组织、不同岗位党员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以提高个体学习和团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学习的创新性问题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要求。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也要用创新精神来对待学习。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保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营造宽松环境,尊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首创精神,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渠道,不断创新党组织学习的思路、方法和机制。

[1][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68,688.

[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89.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3.

[5][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6][11] 中共中央宣传部.讲学习 讲政治 讲正气[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278,359.

[7] 江泽民.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序言》[N].解放日报,2002-04-22(1).

[8]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3-285.

[9] 翟 伟.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学习 提高执政兴国本领[N].人民日报,2002-12-27(1).

[12] 王莉娟.关于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116-118.

G647

A

1672-9749(2013)02-0089-03

2012-08-12

福建农林大学党建课题“构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和机制研究”(djkt13008)

刘唐宇(1 9 6 6-),男,江西泰和人,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庞 达]

◇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型党组织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清华党组织公开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