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

2013-04-13 03:47银小辉陈玲军邬小平高燕军宁文德杨军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浆膜管壁胃肠道

银小辉,陈玲军,邬小平,李 至,高燕军,宁文德,杨军乐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710003;2.长安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710016;3.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 mors,GIST)以往多归为消化道平滑肌瘤、肉瘤或神经源性肿瘤等。近年来证实GIST是一类独立的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一种独特的间叶肿瘤[1-2]。现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9月的4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GIST的MSCT资料,通过与手术病理对照,探讨其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46例GIST患者,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3~81岁,平均54.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饱胀不适3例,腹痛腹部肿块6例,腹痛腹胀11例,黑便伴乏力10例,消瘦2例,血便1例,小便发黄、腹痛发热2例,体检时发现发腹部包块11例。病程2 d~3年。

1.2 仪器与方法 4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Si mens So mato m 64层CT机,检查前禁食12 h,检查前1 h口服1%~2%浓度含碘对比剂或饮用水500~1 000 ml。扫描范围:自膈上5 c m至耻骨联合平面。扫描参数:120 k V,280 mA,0.8 s/360°,层厚5 mm,层距5 mm,平扫及增强扫描均行层厚1.5 mm,间隔1.5 mm重建。增强扫描通过上肢肘静脉,以3.5 ml/s的流率团注含碘对比剂(碘普胺,300 mgI/ml)90~95 ml,常规增强双期扫描,首期扫描在对比剂注射后25 s开始,静脉期扫描在60~65 s开始。MPR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1.3 CT图像分析 由3名8年以上CT诊断经验的影像医师分析病变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密度、边缘、与相邻器官或结构的关系以及转移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分析。

2 结果

2.1 GIST的分布、大小 肿瘤位于食管1例,胃部15例,十二指肠12例,空回肠11例,结肠3例,直肠1例,肠系膜内3例。46例中恶性肿瘤28例,交界性3例,良性15例。肿瘤大小2.0 c m×1.7 c m×1.5 c m~30.1 c m×24.3 c m×10.7 c m;肿块直径≥6 c m的26例(良性5例,交界性3例,恶性18例),<5 c m的20例(良性10例,恶性10例)。

2.2 肿瘤的位置、密度、强化改变等,见表1。

表1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n=46)

2.3 肿块边界与邻近结构关系 肿瘤边界清楚或不清楚,术前正确定位42例,病变最大径线2.5~7 c m,平均4.6 c m。边界不清,术前定位诊断不明确或定位错误3例,病变最大径线2.0~30.1 c m,平均14.6 c m。肝脏转移4例,左侧肾上腺转移1例,胃周淋巴结转移2例。大量腹水形成4例。

2.4 术前诊断 本组46例中43例术前诊断正确,2例诊断错误,1例诊断不明确,1例来源不确定。4例中肿瘤大小为3.0~18.1 c m,位置分别为胃窦部1例,空肠1例,十二指肠1例,直肠1例。2例诊断错误,分别诊断为肝脏左叶囊腺瘤、空肠癌。1例诊断不确定,诊断为间质瘤不除外胰头部胰岛细胞瘤。1例来源不确定,诊断为盆腔恶性肿瘤。

3 讨论

3.1 GIST的病理诊断及特征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3],起源于胃肠道管壁的间充质细胞,是间充质细胞在向不同组织的不同时期分化演变过程中,经变异所形成的肿瘤[3]。GIST组织学上富于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呈束状或弥漫性排列,为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4]。其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免疫抗体 CD117及 CD34的阳性表达[5-6]。

3.2 GIST的临床特点 GIST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54.5岁。GIST的常见症状包括中上腹部不适和腹部肿块、便血、腹痛等,临床症状与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肿物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物良恶性有关,肿瘤较小时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检或其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7]。本组主要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GIST最常发生于胃(60%~70%),其次为小肠(20%~30%)、结直肠(5%)及食管(<5%)[8-9],还可发生于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后等位置[10]。本组食管占2.2%(1/46),胃占32.6%(15/46),小肠占50.0%(23/46),结直肠占8.7%(4/46),肠系膜占6.5%(3/46),胃部间质瘤所占比例低于文献[9]报道,小肠、结直肠间质瘤所占比例高于文献[9]报道,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

3.3 GIST的MSCT表现及特点 根据瘤体与胃肠道管壁的关系,GIST可分为4型:①黏膜下型,肿瘤从黏膜下向腔内生长突出,与管壁有蒂相连,本组4例;②肌壁间型,肿瘤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突出,本组7例;③浆膜下型,肿瘤从浆膜下向壁外生长突出,与管壁基底有蒂相连,本组32例;④胃肠道外型,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管壁以外的腹内其他部位,本组3例。GIST通常发生于肌层,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少数混合性生长,文献[11]报道45%~86%的GIST为腔外生长方式,小肠较胃更常见,外生性生长提示GIST的可能性。本组7例肌壁间间质瘤侵犯浆膜层(见图1)或膜下层(见图2),表现为腔内、外肿块,其中4例使黏膜隆起,引起继发性溃疡。32例浆膜下型间质瘤侵犯肌层,表现以腔外为主肿块(见图3)。3例胃肠道外型表现为肠系膜肿块。由于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临床很少出现肠梗阻征象,本组未见此征象。

文献报道肿瘤大小在良恶性鉴别中有一定价值[12-13],良性者直径多<5 c m,恶性者多>6 c m。本组直径<5 c m的20例,良性10例占50%(10/20);直径>6 c m的26例,恶性18例占69.2%(18/26),交界性占11.5%(3/26),而且密度不均匀,形态上有分叶。病灶较小的GIST实质密度均匀,肿瘤进一步增大,尤其是恶性肿瘤中心多有不同程度坏死、囊变,少部分病灶内可见出血、钙化、气体影。本组4例出现钙化,3例肿瘤出血,3例肿瘤内含气,文献[14]报道大部分GIST瘤体内见片状坏死或囊变,且瘤灶越大,坏死相对较大较多,与本组表现相符。溃疡是肿瘤的恶性诊断征象,4例肿块内伴有溃疡(3例恶性,1例良性);3例有坏死、出血(良性1例,恶性2例);3例出现空洞伴积气(良性2例,交界性1例),这是由于肿瘤容易发生坏死,当肿瘤的黏膜溃疡破溃与胃肠相通时,气体积于其内;4例内见钙化灶(良性3例,恶性1例),能否把钙化作为恶性指标有待证实。

GIST肿瘤大多境界清晰、光整,即使肿块巨大,对周围浸润也比较轻,当肿块边界与邻近结构边界模糊时提示浸润。肿瘤侵及或与周围组织黏连是判断肿瘤恶性性质的指标之一[15],本组间质瘤边缘脂肪间隙较模糊,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其中恶性13例(13/28),交界性2例(2/3),良性3例(3/15)。与上述观点基本相符。

MS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MPR可清晰显示胃肠道管腔、管壁及其周围情况,较好地显示GIST的密度、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内部组织特点等,更有利于术前定位,本组42例术前准确定位,准确率91.3%;4例由于瘤体较大,未能准确定位。GIST为黏膜下富血供肿瘤,密度多不均匀,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则不强化,而瘤灶实体部分强化,可出现边缘强化征象,部分肿瘤内可出现簇状肿瘤血管强化影[16]。本组大部分肿瘤实质部分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动脉期强化程度>21.8 HU,静脉期强化度略高于动脉期,多数密度与胃肠壁接近,4例动脉血管样明显强化,2例见条状粗大强化血管影,5例轻度强化,强化程度均<20 HU。肿瘤的强化程度和方式无明显差异,难以鉴别其良恶性。

本组46例中42例术前诊断正确,2例诊断错误,1例诊断不肯定,1例来源不确定。2例诊断错误,其中1例位于空肠肌壁间,大小5.1 c m×4.2 c m×3.5 c m,中度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有肝脏及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诊断为小肠癌,术后病理为高风险级别间质瘤;误诊原因为肿瘤位于黏膜层,呈环形生长,管壁常增厚、僵硬,多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出现肝脏、淋巴结转移。1例位于肝脏左叶和胃间,大小18.1 c m×16.4 c m×18.0 c m,中央明显囊变,轻度不均匀强化,最大径位于肝脏左叶,界限不清;误诊原因为肿瘤位于胃小弯浆膜下腔外生长,明显囊变。3.4 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大多为GIST,当发现与胃肠道关系密切的肿块时,应考虑GIST可能。应主要与胃肠道肿瘤、平滑肌类及神经源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胃肠道肿瘤起源于黏膜,表现为黏膜破坏、消失,局限性不规则肿块,壁内龛影,壁增厚、僵硬,发生于小肠者可出现环形狭窄,与邻近组织界限不清,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平滑肌类及神经源性肿瘤发病率远低于GIST,但CT表现与GIST相似,最终确诊需靠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检查。

综上所述,GIS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检查有助于GIST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情况,对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1]Peitsidis P,Zarganis P,Trichia H,et al.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 mor mi micking a uterine tu mor.A rare clinical entity[J].Int J Gynecol Cancer,2008,18:1115-1118.

[2]Mazur MT,Clar k HB.Gastric stro mal t u mor:reappraisal of histogenesis[J].Am J Surg Pat,1983,7:507-519.

[3]陈丽荣,王海军,许晶虹,等 .胃肠道间质瘤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32(2):101-105.

[4]赵宏,安鹏,张通.胃间质瘤的MSCT征象与其危险度评估的对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2):123-125.

[5]Hirota S,Isozaki K,Moriyama Y,et al.Cain-of-function mutation mutations of c-kit in hu ma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 mors[J].Science,1998,279:577-580.

[6]Miettinen M,Virolainen M,Maarit-Sarlomo-Rikala.Gastrointestinal str o mal tu mors:value of CD34 in t heir ident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fr o m tr ue leio myo mas and sch wanno mas[J].Am J Surg Pat hol,1995,19:207-216.

[7]Horton K M,Julur n K,Montogo mery E,et al.Co mputed to mography i maging of gastr ointestinal stro mal tu mors wit h pat hology correlation[J].J Comput Assiet Tomogr,2004,28:811-817.

[8]Lew AD,Remotti HE,Tho mpson WM,et 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 mors:radiologic features with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Review)[J].Radiographics,2003,23:283-304.

[9]宋彬,王培军,胡文娟,等 .直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79-81.

[10]Ki m HC,Lee JM,Ki m SH,et al.Pri mar y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 mors in t he o mentu m and mesenter y:CT findings and pat hologic correlations[J].AJR,2004,182:1463-1467.

[11]张龙江,祁吉 .胃肠道间质瘤:一种新确定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9):998-1 001.

[12]孙灿辉,李子平,孟悛非,等.CT和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2):197-201.

[13]周清云,张兵,杨艺宏.MSCT在诊断小肠间质瘤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6):548-549.

[14]陈涛,潘爱珍.MSCT双期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评价[J].放射学实践,2006,21(10):1 036-1 038.

[15]马军,张志远,王宁菊,等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8):833-836.

[16]张鑫,翟丽萍,朱斌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9):621-623.

图1 a~1c 胃小弯间质瘤:肌壁间型,侵犯膜下层 图1a CT平扫肿瘤呈类圆形等、低密度影,边界清晰 图1b 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中央囊变区未见强化,邻近胃壁明显增厚强化 图1c 静脉期实性部分持续强化 图2a~2c 十二指肠壶腹间质瘤:膜下型 图2a CT平扫呈等、稍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晰 图2b动脉期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内见线形稍低密度影未见强化图2c 静脉期实性部分持续强化 图3a~3c 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浆膜下型 图3a CT平扫呈等密度影,边界尚清晰图3b 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周边强化明显

猜你喜欢
浆膜管壁胃肠道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低温工况下不锈钢管壁厚的脉冲涡流检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CT浆膜高强化征鉴别诊断T3期与T4a期胃癌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大唐鲁北厂2号炉壁温超限及措施的探讨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