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经验及启示

2013-04-13 00:20□文/纪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集群知识产权人才

□文/纪 峰

(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运用和营销为生产经营模式,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战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和经济转型,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于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像英国、美国和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对宿迁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

英国是较早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在2000年,文化创意产业就已经仅次于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增加值超过了500亿英镑,占到了GDP的7.9%。到2001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高达1,12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8.2%。2008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国民增加值达到了1,050亿英镑,同比增长9.5%,占国民总增加值的8.2%。而且从1997年开始后的10多年,英国经济增长70%,而文化创意产业增速达到了94%,为英国提供了198万个工作岗位,成为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标杆国”。目前,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以12%的速度增长,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超过15万个,并吸纳了全国就业总数8%以上的人口就业。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集中在国家战略、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等方面。

(一)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战略。英国从1991年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1997年布莱尔当选首相后,他亲任“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主席,负责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管理、组织协调和策划执行,并于1998年出台《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指导,并着力于将英国传统的“世界工厂”变成现代的“世界创意中心”。在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创意英国”战略,为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布局,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英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问题,一方面政府对企业投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资金配套,初次投资给予1∶1的配套,后续的投资会给予更大比例的配套,这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组织也建立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金,如国家科学与艺术基金、高科技基金、高校孵化基金、创意产业特殊基金、伦敦种子基金、早期成长风险基金、欧盟的发展基金、私人基金和彩票基金等;还有英国的文化媒体体育部出版了相关手册,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

(三)大力培养创意人才。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英国非常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2008年英国发布《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提出了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26条行动计划:政府对创意人才的培养从孩子抓起,邀请艺术创意等相关专家对12岁的儿童进行艺术、创新等方面的教育,鼓励儿童与教师共同参加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项目,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创意人才的“后备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进行职业培训,使很多影视业和多媒体业员工达到了研究生水平;通过“创意合作伙伴计划”,对青年人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创意人才的“替补”力量;利用互联网来提升公民的艺术鉴赏素养,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在市场,塑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四)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知识产权的交易来获利的行业,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英国政府除了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还建立知识产权网站提供在线服务,并向文化创意企业和公民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在2004年,贸易产业部和专利办公室联合组建了“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论坛”,旨在促进知识产权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五)重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合作与整合能够产生巨大的生产力。英国结合区域发展战略,注重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以文化为核心,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发展相关产业集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创意经济战略”试验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如伦敦西区的戏剧产业集群、曼彻斯特北部的音乐产业集群和布里斯托尔的电视与数字媒体产业集群等,推动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其文化创意产业(亦称版权产业)的发展也首屈一指。像在影视产品方面,美国的电影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在总放映时间上,占据了世界市场的50%以上,在票房收入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上,美国更是控制了全球近75%的份额,其流行音乐和图书也在世界上占据优势地位。另外,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来看,从1996年起,美国的版权产品超过一些传统产品成为美国出口最多的产品,其出口额超过了600亿美元。在2002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了 1,147.6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41%。2005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3,881.6亿美元,同比增长6.72%。2007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占全国总GDP的1/4强,在国际市场中,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意大国和创意强国。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源于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素质的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现代高新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运用、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和创意园区的孵化器作用等。

(一)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市场经济是崇尚自由竞争的经济,美国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遵循自由主义的导向,更多地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不但体现在美国鼓励大型文化创意跨国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生产和贸易等,而且还体现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由竞争环境上。如在1971年,《黄金时间机会条例》颁布并实施,使得独立节目制作公司得以产生,打破了美国电视媒体在电视节目市场上的垄断地位。1984年,里根政府逐步放宽对媒体的管制和媒体所有权的限制,从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媒体所有权兼并浪潮,促进了媒体行业扩张发展,为媒体竞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1996年,克林顿政府签署了《联邦电信法》,该法案规定有线电视无须申请特许就可以运营电话业务,鼓励互联网业及电信业进入传统媒介市场,又进一步促进了媒体间的兼并重组,使得大型媒体集团得以形成。

(二)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又被称为版权产业,这本身就说明了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美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在美国,政府机构中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监督;另外,美国还通过种种立法来保护知识产权,早在1790年,美国就颁布了第一部《版权法》,后来又颁布了《联邦税法》、《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 、《 专利法》、《 商标法》 、《 版权法》 、《 反不正当竞争法》、《反盗版和假冒修正案》、《反电子盗版法》等。在1998年10月,美国还通过了《跨世纪数字版权法》,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独特要求。还有,美国还通过大型企业牵头成立的行业协会,在规范相关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的同时,发挥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监督的作用。

(三)培育和引进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首先,美国具有重视创新的人文传统,美国人较为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使得人们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这就为创意人才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美国有30多所大学设有文化管理和艺术管理等专业,每年有大量的文化管理艺术管理专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高校迈向工作岗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再次,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环境和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的优秀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到美国就业,使美国成为世界文化创意精英非常集中的地方。

(四)现代高新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高科技是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非常重视现代高新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现代摄影、3D动漫、电子排版、网络传输、地球通讯卫星等高新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如在影视业中,每一项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会同步运用于影视创制与传播之中,这一切为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向全世界的扩张创造了条件。

(五)多元化的投资来源。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充足的投资资金作为保障。为了保证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投入,美国鼓励多元化投资,鼓励风险投资基金、非文化创意企业和境外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资金投入。美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控制的基金会和学会向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提供资助。各大公司、非官方的基金会、个人捐助和外来投资,都是向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其中数额最多的资金投入来源于公司、基金会和民间投入等。

(六)重视创意园区建设。创意园区是一种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是产业集群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提供一系列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处于初创阶段或相对弱小的新创企业,使其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起到项目和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的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到900个以上,推动了文化创意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

日本是亚洲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其主导文化创意产业为游戏、动漫、广播影视等内容及数字内容产业。2003年日本电影出口额已达80亿日元。2005年日本游戏软件的销售额为4,256亿日元,占世界市场规模的18.5%,仅次于北美、欧洲居世界第3位;动漫产业的国内市场规模为2,339亿日元,较2003年的增长率为3.6%,而且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6成以上出自日本。2006年日本的“设施与企业统计”显示: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包括25万个设施和219万雇员,分别占日本所有产业的4.4%和4.0%。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营主要在于国家战略的推动、法律制度的保障、创意人才的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

(一)国家战略的推动。1996年起,日本政府先后提出了“文化立国方略”、“知识产权立国战略”、“ 观光立国战略”、“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新增长战略”,从战略的高度确定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推动着日本由经济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和创意大国。

(二)法律制度的保障。日本不断加强立法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在1970年,日本颁布了《著作权法》,2001年修订并改名为《著作权管理法》,之后先后颁布了《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IT基本法》和《知识产权基本法》等。这些法律制度的执行,有效地促进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文化繁荣,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创意人才的培育。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很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专门开设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如动漫、动画、游戏制作设计和其他艺术设计专业等,以此培养文化创意的专业性人才;民间也成立了一些动漫专业学校负责动漫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并同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文化创意相关的赛事和评奖活动等。

(四)文化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为基础形成的产业集群推动了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日本仙台的电影产业集群等,汇集了大量同行和产业链相关的配套企业,他们通过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分工与合作产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现代营销理念认为,企业通过满足市场需求来获利,需求决定生产。日本国内的广大消费者不管男女老少,非常喜欢动漫、游戏等产品,旺盛的市场需求再加上一流的制作技术刺激了日本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文化创意人才的脱颖而出,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英美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对宿迁的启示

(一)要制定并组织实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是事关全局的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一个地区制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规划就是对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出明确规划。“创意英国战略”、“文化立国战略”等为英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努力方向和宏观指导。除了常规性的经济发展规划,宿迁市也需要制定专门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而且,需要明确具体的组织机构负责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的制定、组织和实施。正如英国成立全国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由首相任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工作。宿迁也可以成立跨部门的由政府领导人负责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的不同部门间的工作,并负责文化创意战略规划的具体组织及实施,在人才、财政、税收、技术、基础设施、制度和政策等各个方面以及文化创意产业链上的研发、生产、复制、销售和出口等各个环节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体现服务型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要重视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吸纳,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创意来源于人才,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但利用大中院校加大对艺术、设计、创意、动漫、动画、影视、出版、数字和传媒等文化创意相关人才的培养,而且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岗的职业培训,同时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创意人才。还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产、投资和贸易日趋一体化,企业的资源包括人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配置,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积极吸纳国内外的文化创意人才也是迅速提升宿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素养、壮大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方式。另外,宿迁要在全社会创造“重创意爱创新”的氛围,从小孩子起就重视创意的培养,不断激发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着力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要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文化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高新科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撑。文化创意产业是科技与文化密切结合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科技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高新科技手段不但可以提升“文化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刺激人们的感官,让人们真正体会到文化创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魅力。所以,我们不但加大科研力度,努力提升现代科技水平,而且更要加强科技向生产力的转换,加强科技向经济价值的转换,加大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传媒技术、数字影像技术和数字出版等现代高新技术在产业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四)要利用法律及其他手段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获利的重要方式就是知识产权的交易。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举措,就不能够保证科技和知识投入的高效产出,不能保证文化创意产品各种成本投入的回收,不能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创新的持续进行。一方面要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重视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另一方面通过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风尚。另外,重视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通过他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侵权行为。

(五)要鼓励多种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文化创意企业因为规模小、缺少抵押物等特殊性,不利于自身融资。所以,宿迁要通过各种方式向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投资,并可以利用市场形式,鼓励多种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宿迁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支持和形式灵活的银行信贷来支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可以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向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鼓励民间的和国外的各种资金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等等。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中心,一方面不断吸收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国内外的各类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向文化创意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或融资指导服务。

(六)要重视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文化创意企业在地理位置上扎堆的现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呈现出集群式态势。产业集群具有汇聚效应、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等诸多好处。目前,我国通过行政手段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形式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并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热”,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盲目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其实质是企业在价值链条上的分工与合作,并以此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各种外部溢出效应。我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市场特色,合理选择产业布局,将自己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要遵循市场运行规律,不能“拉郎配”硬性将有关企业“捆绑”在一起,重视企业之间价值链条的分工与合作。

(七)要重视对中国文化和本地区文化的弘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英国、美国和日本,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向全世界推广本国的文化。特别是美国,利用文化创意产品向全球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使得美国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我们要利用中国文化和宿迁地区文化为题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中国文化和宿迁地区文化。这不但可以通过特色的产品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而且也有利于宿迁提升地区形象,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宿迁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1]蒋三庚,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平.英国、日本、韩国创意产业发展举措与启示[J].社会科学,2009.7.

[3]陈伟雄.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当代经济管理,2012.6.

猜你喜欢
集群知识产权人才
人才云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