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调查与分析

2013-04-15 01:50李凯冬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2期
关键词:参与度大学生课程

【摘 要】本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对某地方高校大四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参与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课程学习经验单一,课程学习参与度和参与质量偏低,学生对有效课程学习经验的认识存在偏差。基于调查结果建议:做好学生工作,引导学生融入大学生活;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空间;搭建沟通渠道,促进学生交流;改善学校支持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是当前该校提高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参与度;参与质量

高等教育评价是质量保障的重要依据,而“评价什么,如何评价才能真正反映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评价的关键。传统上,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注重输入指标和硬性指标,如各种大学排行版、我国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均属于这一类型的评估。然而,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的保障并不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经验才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批判传统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实现了范式的转移——以资源投入为主的评价范式转移到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的评价范式,如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就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间接评价大学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经验评价也逐渐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一些重要的研究,如清华大学NSSE-China工具的开发及研究[1],北京师范大学周作宇等人基于CSEQ的研究[2]等。本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通过调查某地方高校大四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间接评价大学的教学质量,并尝试为教学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过程描述

1、问卷设计

问卷参照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NSSE)[3]和澳大利亚“学生课程学习经验调查”(Student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SCEQ)[4]中有关正式课程学习经验的内容,并结合学生访谈,从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两个角度,以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开展的交流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学习活动为内容进行设计。

2、问卷调查

本调查以某地方高校大四学生为对象,问卷共计发放1000份,回收967份,回收率96.7%,除去无效问卷82份,有效问卷885份。其中男生464人,女生421人,男女比例基本相当;抽样涉及24个专业,其中文科类330人,理科类160人、工科类245人、财经类64人、教育类86人,均符合大样本要求。

3、深度访谈

为了弥补问卷法的局限性,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增加了访谈部分,对7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在访谈设计上,本调查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要求访谈对象围绕访谈提纲自由交谈。访谈分两步走,首先进行单独交谈,然后组织学生参加茶话会集体访谈。

二、调查分析

据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调查数据及访谈情况,该校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汇总表如表1:

1、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偏低

本次调查涉及的变量主要是学生最基本的课程学习活动,基于课程是教学工作的中心,课程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应该集中在“频繁”和“非常频繁”两个选项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但从调查数据看,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表现在:

第一,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主要集中在“一般”选项,只有课堂笔记、利用网络两个变量的参与度集中在“频繁”选项。

第二,选择“频繁”和“非常频繁”两个选项的比例超过50%的只有课堂笔记(51.5%)、按时完成作业(57.2%)、利用网络(54.5%)3个变量;而不足50%的有课前预习(17.7%)、上课专心听讲(40.4%)、课堂发言(25%)、按老师反馈调整学习(37.8%)、利用图书馆(45.3%)、参加讲座、沙龙、论坛等(25.1%)、与老师讨论作业问题(26.2%)、与老师讨论作业外问题(22.3%),与本专业学生交流(35.6%)、与其它专业学生交流(27.1%)、了解其它专业思想和观点(38.8%)、应用其它专业思想和观点(34.3%)、合作学习(41.2%)、探究性学习(25.5%)、实践教学(39.6%)13个变量,且有7个变量不足30%。

第三,选择 “从不”和“偶尔”两个选项的比例超过20%的有:课前预习(44.2%)、课堂发言(29.9%)、参加讲座、沙龙、论坛等(34.4%)、与老师讨论作业问题(32.2%)、与老师讨论作业外问题(40.1%),与本专业学生交流(24.6%)、与其它专业学生交流(36.8%)、了解其它专业思想和观点(23.4%)、应用其它专业思想和观点(25.5%)、合作学习(21.8%)、探究性学习(35.5%)、实践教学(21.2%)12个变量,且有6个变量超过30%,2个变量超过40%;低于20%的只有上课专心听讲(14.8%)、课堂笔记(15.5%)、按时完成作业(11.3%)、按老师反馈调整学习(19%)、利用图书馆(19.1%)、利用网络(13.5%)6个变量。

2、学生课程学习经验单一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课程学习经验单一,表现在:

第一,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程学习经验参与度相对较高,而课外学习经验参与度相对较低。如上课专心听讲、课堂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等经验参与度较高,而课前预习、学术讲座、沙龙、论坛等经验参与度相对较低等。

第二,与本专业课程学习密切相关的学习参与度相对较高,而与本专业课程学习关系不大的学习参与度相对较低。如与教师讨论作业问题比与教师讨论作业外问题参与度高。与本专业学生交流比与其它专业学生交流参与度高等。

第三,独立学习经验参与度相对较高,交流学习经验参与度相对较低。如,利用图书馆和利用网络比与教师交流、与本专业学生交流、与其它专业学生交流参与度高等。

3、学生参与质量不高

如果我们将身心均“不在场”的参与称为“不参与”,形式的参与称为“非参与”,“功利”导向的参与称为“伪参与”,自我实现需要的参与称为“真参与”。由此,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状况可以用四种形态来描述:“不参与”、“非参与”、“伪参与”、“真参与”。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形态以“伪参与”为主,并存在相当“不参与”和“非参与”的情况,“真参与”的情况不多,说明学生课程学习参与质量不高。

4、学生对有效课程学习经验的认识存在偏差

学生对有效课程学习经验的认知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表现在:第一,认为有效学习就是掌握教学内容,通过课程考试。这种认识偏差源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的“课程=教材=教学内容=考试内容”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的课程学习紧紧围绕“教师、课堂、教材”展开,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自我建构;第二,认为有效学习就是学习知识。有意义的学习既关注知识的获得,更关注能力的培养;学习的意义既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学习的目的既关注当前的学业成就,更关注将来的成长价值。但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了 “有意义学习就是掌握知识”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的课程学习局限于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课程学习经验单一。

三、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课程学习经验单一,学习参与度和参与质量偏低,势必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帕斯卡雷拉和特伦兹尼在《大学是如何影响学生的》一书中对近半个世纪来“学生发展”和“大学影响”方面的文章进行了综述,认为“大学对学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努力程度所决定的,大学的所有政策、管理、资源配置等都应该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5]因此,笔者认为该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度和参与的质量。

1、做好学生工作,引导学生融入大学生活

学生融入大学生活是促进学生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参与质量的重要保证。引导学生融入大学生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大学课程与高中课程具有质的区别,大学的课程不再是“课程=教材=教学内容=考试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自主学习建构自己的课程,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学习只是有意义学习的内容之一,除了知识学习,还要培养各种能力,通过学习在自己的身上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应对自己一生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三,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首先,通过学业规划,确定多元学习目标,改变学生因高考单一目标取向形成的学习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转变对“课程”和“有意义学习”的认识在内的学习观念。其次通过学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减少毕业遗憾。

2、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是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关键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第一,改变单一教学方法。以传递—接受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大学教学的需求。因此,通过教学模式改革,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经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二,改变单一课程考核制度。课程考核制度应有利于鼓励多样化的学习经验;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课程考核的诊断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而不是强调终结性评价等。

3、促进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空间

笔者认为,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紧密结合,发挥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功能和监督功能,是改善自主学习状况的根本途径:第一,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出发点。课堂不再是学生说的“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讲清楚了”,而是变成“课堂上老师提出了许多问题”,由学生下去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拓展教学空间,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困境。第二,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监督功能。首先,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习,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一方面,要求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其次,将自主学习纳入评价体系。理论界提倡自主学习,实践中收效甚微,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4、搭建沟通渠道,促进学生交流

该校学生交流学习表现不佳,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是其主要原因。搭建交流沟通平台,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第一,让课堂成为师生双向交流的平台。教师应转变“教师→学生”单向交流思维定势,改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交流;其次,将学生交流表现纳入考核范畴,将课堂交流的表现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二,重视同辈群体,促进生生交流。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深远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同辈群体对课程学习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缺乏有组织的学生学术交流平台是其重要原因。

5、改善学校支持环境,鼓励学生参与

学校环境是参与学习的基本条件,学生在课程学习经验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均与学校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改善学校对课程学习的支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第一,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的服务职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三,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发挥隐性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燕、海蒂·罗斯、岑逾豪.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 文化适应与信度, 效度报告[J]. 复旦教育论坛2009(7):5

[2] 周作宇、周廷勇. 大学生就读经验: 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新视角[J].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4)

[3] NSSE官方网站http://www.nsse.iub.edu/

[4] SCEQ官方网站http://www.itl.usyd.edu.au/sceq/

[5] Pascarella,E.T.&.Terenzizi,P.T.《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5:602.

作者简介:

李凯冬(1977—),女,哈尼族,云南蒙自人,硕士,云南省红河学院教务处讲师,从事院校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参与度大学生课程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