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劳务工主分布区社康中心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2013-04-20 02:38邱创良王洪锐卢祖洵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劳务工社康分布区

邱创良,徐 星,王洪锐,卢祖洵

劳务工是指没有深圳市常住户口,被深圳市用人单位招用的工人[1]。为保障劳务工群体的健康权益,深圳市于2006年3月启动劳务工医疗保险试点;截至2009年12月,劳务工参保人数达469万人[2]。目前劳务工首先实行首诊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承担这一任务。本研究通过分析深圳市劳务工主分布区社康中心的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社康中心首诊制度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调查,选取通过普查获得的2008—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165家)、龙岗区(139家)、福田区(85家)和罗湖区(48家)共437家社康中心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1.2研究方法深圳市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深圳市拥有户籍人口241.45万人、非户籍人口649.78万人。其中,宝安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工业、加工贸易和“三高农业”的生产基地,人口达317.7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5.7%;其次是龙岗区,人口为180.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2%;福田区和罗湖区作为地理、经济和文化中心,户籍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比例超过60%。综合各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城市功能,本研究选择宝安区和龙岗区作为劳务工的主要分布区域(以下简称为主分布区);以福田区和罗湖区作为劳务区的次要分布区(以下简称为次分布区)。研究内容:从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对社康中心的固定资产、房屋、经费、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情况等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13.0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AS V8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于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各指标的均值以中位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各指标在主分布区内部及主次分布区之间的差异;对于主次分布区间的比较,分别检验宝安区与福田区、罗湖区的差异情况。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资本资源配置情况比较各区社康中心的固定资产、药品配置和机构收入三类指标的情况。

2010年,业务用房面积在劳务工主次分布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社康中心用房的主要来源为租用,其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宝安区的租用房屋比例低于福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业务用房的资金来源在劳务工主次分布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福田区外,业务用房的租金主要靠社康中心自筹;政府对罗湖区和龙岗区的支持比例不断减少,至2010年完全靠中心自筹;宝安区在2009年由政府提供部分支持,但2010年自筹比例仍高达73.88%。见表1。

各区社康中心西药配备种类数均不足300种;宝安区与福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年福田区的中药配备种类最多,但仅为基本药物目录的34.89%;宝安区最低,与龙岗区、福田区和罗湖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010年,宝安区与福田区、罗湖区的机构总收入、业务收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业务收入的构成,门诊收入即为业务收入。各区的药品收入比例均比较高,超过45%。见表3。

2.2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根据社康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和各区社康中心平均服务人口,计算各区社康中心人力资源配备的平均标准。结果显示,各区社康中心人力资源的实际配备数量低于标准。全科医师的配备数量主次分布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医师类别上看,以中医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的缺口最大;从区域上看,劳务工主分布区的差距高于次分布区,尤其是宝安区,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和护士的缺口逐年增大。同时,各区还呈现一定程度的医护比例倒置。见表4。

表1 2008—2010年深圳市劳务工主次分布区社康中心的固定资产情况比较

注:资金来源(%)自左向右为政府提供比例/自筹比例

表2 2008—2010年深圳市劳务工主次分布区社康中心的药品配置情况比较(种)

表3 2008—2010深圳市劳务工主次分布区社康中心的收入情况比较

表4 2008—2010深圳市劳务工主次分布区社康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注:“标准”指按照每万名居民配备2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1∶1的配备标准,结合各社康中心平均服务人口计算的平均配备标准;“实际”为各区社康中心实际配备数量。医护比为临床医师数和护士总数的配备比

3 讨论

3.1社康中心业务用房以租赁为主要来源,财政对租房提供的支持区域不均衡在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上,主次分布区之间无差异。在业务用房来源上,主分布区的租用比例略低于次分布区,且随着政府支持和自有比例的增加,各区租用房屋的比例不断减少。政府向社康中心租用房屋提供的支持力度在各区分布不均,其中福田区获得的支持力度最大,罗湖区和龙岗区获得的支持最少,宝安区尽管有政府提供部分支持,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支持来源,2010年仍有73.88%的中心需要依靠自筹。

3.2社康中心收入主要依靠基本医疗和药物收入来维持,财政对主分布区社康中心的补助力度有限社康中心的机构总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所占比例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来源为门诊收入,在门诊收入中药品收入占有的比例几乎达五成左右。这提示财政对社康中心,特别是对主分布区社康中心的支持力度有限。

3.3劳务工主分布区社康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劳务工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最终会制约社康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发挥、降低劳务工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劳务工主分布区社康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表现在3个方面:(1)医护配置不合理。社康中心尤其是主分布区的全科医师和护士配备数量严重不达标,且出现轻微的医护比倒置。(2)专业结构不合理。卫生技术人员中,公共卫生医师严重不达标,预防保健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另外,中医医师的缺乏共同制约了社康中心功能的发挥。(3)发展速度不合理。2008—2010年,宝安区社康中心服务人口年均增长14.49%,而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3.4社康中心中医服务的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主次分布区的中药配备呈现配备数量少、增长缓慢且不稳定的特点,所配备基本药物占中药基本药物目录的最高比例仅为34.89%;同时中医医师配备数量较低且无明显增长。中医药服务仍是社康中心发展的薄弱环节。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社康中心的资源配置水平与实际需要尚存在较大差距,且未形成合理长效的投入机制。财政支持力度有限且区域之间不均衡,一方面使得“以药养医”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人力资源不足是社康中心发挥功能的共同制约因素;中医服务资源在社康中心的配置较为薄弱。因此,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针对上述问题,从政策投入和资源配置方面进行适当调整,重点对主分布区社康中心的发展予以关注,以满足患者和社康中心实际工作的需要。

1闫磊磊,王欢,张亮.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满意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1):16.

2谢昌辉,张寿斌,赵锦,等.深圳市劳务工社区医疗服务购买的“三棱锥”模型构建及相关利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3494.

猜你喜欢
劳务工社康分布区
恩平市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研究
广东地区夹竹桃科植物区系分析
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深圳市N区为例
专科-社康序贯治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生活质量的研究
物种分布区特征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意义
医院—社康—家庭三元联动延续网络信息平台的设计及应用
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概述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运营效率评价及发展建议
2007—2012年深圳市沙井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劳务工医疗保险门诊费用调查研究
深圳地区外来劳务工群体图书馆服务需求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