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跷脉法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研究

2013-04-20 02:38田福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肌张力患侧痉挛

李 旗,田福玲

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很高,痉挛性瘫痪是缺血性中风严重的后遗症。缺血性中风会使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主的异常运动模式。虽然这种肌肉痉挛有助于某些患者的站立和转移,但这种痉挛却妨碍其功能的恢复,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肌痉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有效的控制痉挛成为医学界积极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传统针灸“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跷脉法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下肢痉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病例为 2010年 1 月—2012年1 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和门诊的中风患者,共 100例,严格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0~70岁;病程15~31 d;病灶右侧21例,左侧29例。对照组男 27 例,女23例;年龄58~71 岁;病程18~33 d;病灶右侧23例,左侧2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灶位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1],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2],急性期经颅脑 CT或 MRI证实为脑梗死者;(2)年龄在50~70 岁;病程2周~6个月;(3)为首次发病的颈内动脉系统一侧大脑半球病变;(4)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配合治疗;(5)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6)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合并心、肝、肺、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其他原因引起的肌张力障碍及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者;(4)下肢全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关节炎而影响步行者;(5)存在其他限制活动的合并症者。

1.3治疗方法

1.3.1基础治疗两组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扩血管类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银杏达莫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2020032,每天10~25 ml,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东北制药总厂生产,国药准字H10950217,每天20 mg,静脉滴注),治疗28 d。

1.3.2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在阴跷脉照海、交信(肾经)应用透天凉泻法,操作三度;在阳跷脉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地仓、巨髎应用烧山火补法,操作三度。不留针,1 次/d,治疗28 d。

1.3.3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选择针刺患肢侧髀关、血海、粱丘、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丰隆、昆仑、太溪、太冲腧穴,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静留针30 min,1 次/d,治疗28 d。

1.4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法评价。下肢以膝关节为观察对象,于首次治疗前 0.5 h及治疗后0.5 h、1 h、2 h、4 h、8 h和28 d分别测定患者的下肢肌痉挛。疗效标准:参照改良 Ashworth量表标准[3]:0级,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1级,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1+级,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 1/2关节活动范围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 1/2关节活动范围中有轻微的阻力;2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3 级,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均有阻力;4级,活动比较困难,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显效:降低 2 级肌张力;有效:降低 1级肌张力;好转:降低半级肌张力;无效: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首次治疗后Ashworth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0.5 h 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8 d后患者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首次治疗前后Ashworth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治疗28 d后疗效比较两组痉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0,P=0.022,见表2)。

表2 两组痉挛改善程度比较

3 讨论

阳跷、阴跷脉是足太阳和足少阴经的分支,起于跟中,分别行于下肢的阴阳侧[4]。跷,原意为“举足行高”,因跷脉起于足部,与活动功能有关,“跷”有活动灵敏之意。《难经》杨玄操注:“跷,捷疾也。言此脉是人行走之机要,动足之所由”。《难经·二十九难》:“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故阴跷病见内侧痉挛、拘急,外侧弛缓;故阳跷病见外侧痉挛、拘急,内侧弛缓。

《金针赋》中首先提到了“烧山火,透天凉”的名称、术式和主治,赋中云:“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5]。烧山火,是纯补的一种复式针刺方法,包含疾徐、提插、九六、开阖4种补泻中的补法;透天凉是一种纯泻的复式针刺方法,包含徐疾、提插、九六、开阖4种补泻中的泻法,有时配合捻转、呼吸法而组成[6]。烧山火、透天凉为传统复式手法,前者为补,适宜

于虚证、寒证,用以治疗顽麻冷痹、气虚血弱;后者为泻,适宜于实证、热证,用以治疗风痰壅盛,气滞血瘀。中医学认为,中风是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素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内风旋动而发病[7]。中风后痉挛状态是阴阳脉气失调所致,表现为肢体拘急痉挛。下肢伸肌(前、内侧)拘急痉挛,肌张力高,而下肢屈肌(后、外侧)则相对弛缓,从前、内侧为阴,后外侧为阳的阴阳概念上看,肢体痉挛状态的这种具体表现属于阴急阳缓,表现为:下肢髋关节内收内旋,髋、膝关节痉挛性伸直,足内翻下垂,脚趾屈曲。

《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明确指出了治病的关键就在于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跷脉法就是根据阴急阳缓的病理状态,也就是阴跷为病,泻阴补阳,即阴侧(拘急侧)穴位采用透天凉泻法,阳侧(弛缓侧)穴位用烧山火补法。以泻阴经,解拘挛,通经疏络;振奋阳经之气,使阴阳互济,阴阳平衡,解除痉挛,调整经脉之气,舒筋活络,恢复瘫痪肢体的功能。

本研究在首次治疗结果中显示两组在治疗后0.5 h痉挛改善最明显,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引起的痉挛有即刻性良性作用,“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跷脉法要优于普通针刺法。考虑本研究发现的肌痉挛一过性降低,也可能与神经肽P 物质有关。由于 P 物质是神经肽非常重要的一种,在机体内分布广泛,而且神经肽与脑血管的关系非常密切,针刺的不同方式加速或抑制了P 物质的分泌和代谢,最终一过性降低了患侧的肢体肌痉挛。本研究在治疗后28 d结果中显示两组痉挛改善明显,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可能由于“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跷脉法刺激强度高于普通针刺法,对机体P 物质激发要强,但其内在机制仍不明确。

针刺在近、远期内有效地降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患侧肌痉挛,这对于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肌痉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肌痉挛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内在机制仍不清楚,仍有待于从实验、临床等多角度进一步观察,最终探明其内在机制。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Bohannon RW,Smith MB.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amodified Ashworth scale of muscle spasticity [J].Physther,1987,67(2):206-207.

4黄建军.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38-241.

5张稀,魏清琳.《金针赋》“烧山火”、“透天凉”赋文辨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2,5(28):4-6.

6王弘.烧山火、透天凉法治疗脑梗塞30例观察[J].中国针灸,1996,6(S2):13-14.

7赵丽,江钢辉.平衡阴阳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3(44):110-111.

猜你喜欢
肌张力患侧痉挛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