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次大陆的新“支点”

2013-04-22 09:13张明
军事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航程米格支点

张明

2012年年底,印度空军接连宣布采购新型作战飞机的大笔合同,包括增购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和法国“阵风”战斗机等。考虑到新型战斗机服役前的过渡时期,印度空军也在对现役作战飞机进行升级,以填补新型战斗机服役前的空白。

米格-29作为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自然是此次升级的重点。目前,印度空军米格-29的改进型米格-29UPG已经在俄罗斯成功试飞,正在测试之中。从相关报道来看,该型战斗机针对米格-29的弱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航空电子、机载武器、航程等有了较大的提高,满足了印度空军对于过渡型战斗机的要求。

落户南亚

上世纪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装备F-15、F-16等第三代战斗机,这些战斗机以机动性能好、机载设备先进、航程远、攻击能力强,对于当时还在服役的第二代战斗机形成了较大的优势。当时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是米格-23,这款第二代战斗机的战术技术指标比F-16有较大的差距,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更是证实了这一点,而印度的主要作战对手巴基斯坦空军却已经准备引进F-16战斗机,该战斗机装备巴基斯坦空军后将对印度空军形成较大的质量优势,这个局面显然是印度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其空军决定采购更加先进的战斗机。

冷战时期,印度在苏联的全球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武器引进中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印度空军拥有最为完善的米格战斗机系列,从最初的米格-21到米格-27,一应俱全,甚至超过了许多华约国家。当时印度计划采购的新型战斗机显然也是以米格系列为主,早在1980年米格-29还在试飞之时,印度空军就向苏联提出了采购这种战斗机的意向。

1982年,印度政府批准了总价值超过600亿卢比的采购计划,在向苏联引进米格-29的同时引进相关的生产线。苏联在1986年12月向印度空军交付首批12架米格-29,这是米格-29的首次出口,在此之前甚至连华约国家都没有装备米格-29。华约国家第一个装备米格-29的是前民主德国,1988年才接收第一批米格-29。由此可见,印度在苏联的地位不言而喻。

到1988年,印度空军共接收了50架米格-29(46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型),1989年又追加了18架单座型和2架双座型,进入上世纪90年代印度空军又采购了10架米格-29SD和2架米格-29双座型。由于在引进的时候米格- 29仍旧在发展之中,加上米格-29是针对苏联高纬度寒冷的使用环境设计,而印度却属于低纬度酷热地区,因此米格-29在装备印度空军之后显现出“水土不服”。例如雷达的故障率就居高不下,因此该机在装备印度空军后继续进行改进,为此印度还向苏联支付了大约100亿卢比作为改进费用。

根据海外资料,米格-29装备印度空军后形成战斗力并不顺利。除了飞机本身并不完善以外,印度空军中高级教练机相对不足是另一个重要问题,而在采购米格-29时双座教练机的比例又过低,在80架飞机中仅有8架双座型。本来印度飞行员在教练机上得到的训练就不充分,在双座型米格-29上就更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转换训练。

印度空军米格-29的第一次实战行动是参加了1999年锡亚琴冰川冲突,根据印度空军的说法,参战的米格-29用雷达锁定了巴基斯坦空军的2架F-16,但没有攻击。不过这个说法似乎并没有得到巴方的证实。

装备水平

目前,印度空军装备的米格-29有两个型号,第一批采购的80 架是米格-29B,设计编号9-12B,它是苏联空军装备的米格-29A的简化型。上世纪90年代采购的是米格-29SD,设计局编号9-12D。这两型飞机设备基本相同,配备的都是PRNK-29机载火控系统。PRNK-29是苏联第一批采用数据总线的机载火控系统,它采用的是ROCT18977标准数据总线,按照西方的说法,其性能类似于美国的ARINC429数据总线。ROCT18977是一种单向、低速数据总线,系统能够同时容纳的设备数量有限,因此航空电子的综合程度较低,基本上只综合了火控和导航两个系统,其他设备信息仍旧需要飞行员通过相关仪表单独获取。

从整体上看,米格-29的机载火控系统与美国F-15A的相关系统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作为PRNK-29的核心系统,米格- 29使用的是NO19脉冲多普勒雷达,NO19和苏-27的NO01一样都是在米格-23的SAPFIR-23雷达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工作在X波段,采用卡塞格伦天线,对于RCS=3的目标迎头探测距离大约是70公里。扫描方位范围大约是正负60度,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与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交战。

除了NO19雷达以外,米格-29还装备有OEPS-29光电探测系统。它对战斗机大小的目标探测距离为20公里左右,系统使TS100计算机,运算速度17万次/秒,这个指标大约只相当于美国F-15A中央战术计算机的一半左右,因此在数据的处理能力要低于后者。按照西方专家的观点,由于数据处理能力较差,米格-29在锁定一个目标后就无法保持对其他目标的探测和跟踪,所以需要在地面指挥控制系统或者预警机的指挥引导下作战。由后者提供目标指示,包括目标的方位、航向等数据,甚至遥控雷达开机工作。有消息说印度空军并没有引进苏联的自动化指挥引导系统,引进米格-29的NO19雷达的同时也被删除相关模式,因此在作战能力上有所下降。实际上这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几场战争中米格-29被一边倒痛打的根本原因。

改良与升级

从日常使用与实战中,米格-29的航程近、滞空时间短、缺乏对地精确打击能力等缺点一直让印度空军头疼不已。实际上在整个锡亚琴冰川冲突中,印度空军“幻影”2000发挥的作用要比米格-29大的多,这也是印度空军舍弃装备悠久的米格系列转而选择苏-30MKI作为新一代战斗机的根本原因。但是米格-29毕竟是一种三代作战飞机,并且还没有到使用寿命,所以对米格-29进行改进就成了当务之急。

进入新世纪,印度海军在引进俄罗斯“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的同时引进了米格-29K战斗机,该机在米格-29S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其战术技术性能让印度方面比较满意。出于海、空军通用性出发,印度空军也希望能够将现有的米格-29系列升级到这个水平。

经过谈判,印度和俄罗斯在2008年达成协议,由俄罗斯方面对印度空军的62架米格-29进行升级,协议耗资大约10亿美元。首架飞机于2011年9月由俄罗斯飞行员首次试飞成功,设计局编号为9-20,11月印度空军飞行员驾驶该机进行了测试飞行。2013年,俄罗斯将向印度交付12架经过改进后的米格-29UPG飞机,剩余50架将由俄罗斯提供零件,印度和俄罗斯技术人员共同在印度完成改装。

米高扬设计局对印度空军的米格-29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包括将米格-29UPG的飞行寿命由原来的2500小时提高到4000小时,这样印度空军就可以使用到2020年以后。改进后的米格-29UPG最明显的外部特点就是增加了一个机身保形油箱,以增加载油量,这是新一代米格-29最明显的外部特点。

由于米格-29最初的定位是前线歼击机,并不要求太高的航程,所以它的机内燃料较少,载油系数较低,航程也较短,被讥讽为“会飞的机场围墙”。随着现代战斗机对于多用途、大航程要求的日益突出,米格-29的这个缺点越来越难以让人接受,所以米格-29改进的一个特点就是增加内油。由于机内空间有限,所以上世纪90年代米高扬设计局决定采用保形油箱,在机身第3框和第8框之间增加一个油箱,容量为1400升,在后机身第8框和第10框之间增加一个480升的副油箱,这样可以让米格-29的载油量增加40 %以上,有效地提高了飞机的滞空和载荷航程等性能。根据相关资料,改进后的米格-29UPG的机内燃油航程为2200公里,带3个副油箱的时候为3500公里。

此外,米格-29UPG还采用了可收缩的空中加油系统,一次空中加油航程为6500公里。不过在实用中保形油箱给飞机带来的问题也比较大,首先对飞机的气动性有影响,俄罗斯米格-29SMT在加装保形油箱的初期就曾经出现过破坏飞机纵向稳定性的情况,后来经过改进才得到解决;由于保形油箱是不可抛弃的,因此增加了飞机的空重,降低了飞机的推重比,进而影响了飞机的空战格斗能力。为此,米格-29UPG装备了RD-33M3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了BARK-88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推力由RD-33的8300公斤提高到8700公斤,这样能够保证飞机的推重比不致下降太多。但是,翼荷增加的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米格-29K和米格-29M等战斗机都加大了机翼面积以降低飞机的翼荷。因此,米格-29UPG加速、爬升等能力可能不会下降太多,但是稳定、盘旋等性能要逊于米格-29。

与气动外形的变化相比,米格-29UPG内部尤其是其航空电子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更换和升级。米格-29UPG采用了俄罗斯拉缅斯基设计局研制的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和玻璃化座舱,它是基于俄罗斯GoSrI26765. 52-87总线的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该总线相当于美国的1553B数据总线,是一种双向、高速数据总线。该系统可以向飞行员提供完整的战场态势,有效地提高了战斗机的作战能力。这套设备也是新世纪俄罗斯战斗机改进型的标准航空电子设备,包括苏-30MKK、苏-30MKI、苏-27SM、米格-29K/KUB等,只不过不同机型采用的任务计算机和座舱设备有所区别。米格-29UPG采用的座舱设备与米格-29K/KUB相近,由于平视显示器受原理限制,其视野有限,在支持新一代离轴空空导弹方面力不从心,所以飞行员还拥有一个SH-3UM-1头盔瞄准系统,用于控制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的发射。米格-29UPG座舱内的大部分仪表被两部多功能液晶显示器替代。多功能显示器主要显示探测系统获得的图像和飞机主要系统的工作状态、参数等,此外还可以显示叠加了战术信息后的数字地图,从而大大提高飞行员的态势感知能力。在多功能显示器的上面还有两个小的显示器,分别用于显示电子战、通信系统等专业系统的讯息。此外,米格-29UPG还保留了部分飞行仪表,以备座舱显示器出现故障以后,飞行员可以操纵飞机返航。

从整体上来看,米格-29UPG的座舱综合化和自动化水平要低于米格-29K/KUB,后者采用3个大屏幕显示器,基本上取消了指针式仪表。究其原因,可能是印度空军的米格-29飞行员比较熟悉指针式仪表,升级跨越较大可能会导致飞行员的不适应,从而延长了机型转换的适应时间,所以米格-29UGP仍旧保留了部分指针式仪表。

米格-29UPG采用ZHUK-ME雷达替代了原来的NO19雷达,该雷达也是印度海军米格-29K/KUB的机载雷达。该雷达工作在X波段,天线直径680毫米,对于战斗机大小的目标可以提供120公里左右的探测距离。TWS模式下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同时与4个最大威胁目标交战。

除了机载雷达更新以外,米格-29UPG还对机载光电系统进行了升级,采用了OLS-MES,其探测距离比OEPS-29有所增加,提高了米格-29UPG的探测能力。在电子战系统方面,米格-29UPG 换装了P-105NU雷达告警系统,它的定位精度较高,可为反辐射导弹提供目标指示。

在机载武器方面,米格-29UPG选择了最新型的R-77E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替代原来的R-27 E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与后者相比,R-77E的有效射程更远,攻击能力更强,威力更大。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继续使用R-73。与空战武器相比,米格-29UPG的对地攻击武器升级幅度更大,它可以挂载所有的俄制精确制导空地武器,包括KH-59ME防区外攻击空地导弹、KH-39电视制导空地导弹、KH-31P空地反辐射导弹和KAB-500L/KR精确制导炸弹及KH-35E反舰导弹等。

小 结

从整体来看,米格-29UPG实际上相当于俄罗斯的米格-29SMT。在设计之初,米格-29的定位就是前线歼击机,所以航程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米高扬设计局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了米格-29SMT,为其加装机身保形油箱,以提高飞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但是飞机的空战能力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对于米格-29UPG,即使经过改进,在未来的空战中若遇到巴基斯坦空军的F-16或JF-17,也恐怕难有胜算。对印度空军来说,新世纪其定位就是发展攻势空军,要求深入对方纵深作战,在拥有大量的苏-30MKI、“阵风”的情况下,米格-29UPG在空战中可以得到这些飞机的掩护,所以米格-29UPG空战性能的降低对于印度空军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印度空军对于米格-29UPG的运用已经从一种前线歼击机转变成了歼击轰炸机。

猜你喜欢
航程米格支点
浅谈747-400F飞机长航程加油经验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民机商载航程评估指标构建
俄罗斯将用米格—35替代现役米格—29战斗机
免除排油监控系统等设备的油船航程不得超过72小时之规定的探讨
彩图吧
玻璃蛋中的那粒米
难在寻找那个支点
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