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挑战与回应策略

2013-04-24 13:56张金德
学理论·上 2013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全球化挑战

张金德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会随之改变,无论是存在形式还是交往关系,都会随着全球化的形态而朝着新的阶段发展。今后,人类社会的实践会在全球化的基本背景下开展,而这种发展趋势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对全球化背景带来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回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并对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的挑战及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寻找如何应对挑战的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全球化;人类社会;挑战;回应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24-02

一、全球化背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的“交往”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包含所有领域,像政治、军事、经济等,与此同时其还包含有不同区域及不同民族间的交往,这就使交往理论体系较为庞大、复杂。

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是一个系统,它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语言交往及其他形式的交往。可以说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交往与生产的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可以说,全球化背景打破了小范围交往的局限性,而只有在世界交往的条件下,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才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播,然后为不同地域的人类共享。这些文化也会在碰撞中不断进步。

纵观全球化给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信息传递方式方面。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让世界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开启了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大市场。如今地球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球村”,由此可见,人们之间的交往交流超越了国家之间的界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间的交往会更为密切,渠道也会更加多样,手段也会更加便捷。在此背景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为指导,解释全球化背景下人类交往的新特征,并为人类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已经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与文化结构三部分组成的。通常所说的生产关系的综合即为经济结构,国家政治上层建筑即为政治结构,而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构成了文化结构。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经济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政治结构与文化结构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社会协调、有序发展。而上层建筑如果无法与经济结构协调一致的话,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以达到与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上层建筑还对经济结构有能动的反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以及结构的完善,进而促进社会发展。

然而,全球化对这种社会结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面临着重新整合的局面。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必须要重新构建一个适合全球化发展的社会结构。如何建构一个更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政治秩序,让社会结构更为合理,以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问题。但是,这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中并没有涉及的内容。因此,全球化给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不仅如此,随着全球交流的日益密切,文化间的差异也会有所缩小,这就给一些鲜明的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如何更好地发展全球化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挑战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就是说,世界历史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形成这一结果的决定性力量。只有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马克思认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由此可见,世界历史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而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以及各民族的普遍交往,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决定性力量。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步,当今世界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有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有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导力量的格局正在产生着很大的变化,如今,高素质人才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人阶级已不再是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无产者,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中间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扩大。传统的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具革命性的阶级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质疑。

除此之外,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并存的现象还将长期保持下去。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终将发展为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因为社会主义更具先进性。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却需要加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甚至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这种现象会更加频繁,这就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挑战的回应策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华,是时代的精华,而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通过时代主题得以展示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不断地获得新的内容,站在全球视野中解读时代主题的转换,以此来更好地回应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首先,人们应该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要认识到其是发展的理论,是不断完善的理论,会随着社会变革而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因为时代发展而变成了落后无用的理论。只有站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去完善理论,去回应全球化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做到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去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使其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并没有构建一个黑格尔式的包罗万象的体系,后人所编撰的体系也不是一个终极的体系。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备了发展的内涵。而马克思主义者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时,也要不断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者要利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自己认识世界

马克思主义者要更为冷静地去分析世界发展的规律,绝对不能因为当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情况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要始终相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发展的规律,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要把生产力作为决定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去了解社会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原因,进而到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发展的规律。以唯物的观点去拨开表面的历史现象而始终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正确看待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要认识到虽然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提高,阶级矛盾虽然被降低,但是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进行的自我调节与完善,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并没有被触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看到社会发展是光明与曲折统一存在的,虽然过程会很困难,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人类社会最终仍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发展下去。因此,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

(三)进一步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方式

面对全球交往的新特征和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研究时要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而不应该是局限于小区域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者要更为注重研究全球化的人类交流与实践行为相关的问题,比如如何在人们的交往实践中开发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如何建构人们在全球化环境中的交往模式和认识模式;如何建构全球交往实践的层次结构等问题。

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者还要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实践主体论研究方式,注重对社会实践主体的研究要充分阐述世界工人阶级及知识分子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发展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基础等原理;研究者要充分论证信息生产、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财富生产的统一性,要将社会实践的主体范围扩大到全人类的高度,从而充分揭示人类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三、结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能够很好地指导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理论,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个区域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积极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方同义.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生命延续发展的必由选择——许全兴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命》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4).

[2]冯燕芳.政治性阅读:时代变迁与理论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解与接受[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徐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方向——诗学马克思主义[C]//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2006.

[4]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时代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重大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08-24.

[5]李婷婷.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及其回应[D].济南:山东大学,2009.

[6]黄森.改革开放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勃勃生机[N].北京日报,2009-01-06.

[7]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球化挑战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