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种草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3-04-25 10:03余成群曲云鹤李少伟秦基伟
草业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户主种草意愿

曾 嵘,余成群,曲云鹤,李少伟,秦基伟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1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的主要支柱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和平解放初期,西藏牲畜总头数为955万头,至2010年牲畜总量已经达到2 349万头,相当于5 109万个羊单位[1]。但由于受社会、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西藏农牧区经济增长和农牧民增收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2009年,西藏年均牧业产值增长量仅为2.3亿元,落后于五大牧区中其余四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量为245元,低于内蒙古和新疆的农牧民纯收入。

西藏实际生产情况和资源现状决定了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在于农区畜牧业,而农区种草、发展草业是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据资料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藏17.2%的天然草地已开始退化,2010年超载率已达89.4%[2]。西藏的生产实践证明,草地畜牧业在目前的管理水平和现代生产技术条件下,其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完全靠草地牧饲提高其生产性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5]。2009年起“以实现草畜平衡为目的,以出栏减畜为着力点”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开始在西藏试点推行,随着藏北天然草原保护力度的加大,西藏畜牧业的发展逐渐向农区畜牧业转型,农区畜牧业对于促进西藏牧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五大牧区中,西藏平均每头牲畜占有的栽培草地面积仅为0.05亩,远低于其余四个省份。目前在发达国家,人工草地占农用土地的比例已达60%以上,对于资源紧缺的国家,其畜牧业产值70%是靠栽培草地转化而来的[6]。牧草有着农作物无法替代、较农作物更有优势的经济功能,因此,扩大人工种草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是促进西藏畜牧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选取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研究区域。该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活动较为频繁,农牧业是其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然而,该区农业生态系统种植结构单一,草畜矛盾尖锐的现状一直未能打破,导致农牧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度低,不能发挥以农促牧、以牧促农的作用[7]。大力发展农区草业对于促进“一江两河”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乃至全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值得注意的是,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人,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行为主体。作为生产者和决策者,农户行为必然直接左右农业生产的变动,改善农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与方向,影响宏观政策的效率。农业结构的良性调整应当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因此,调查影响农户种草意愿的影响因素就尤为重要。目前,国内研究多关注农户种粮行为的研究,对于种草意愿尚无报道,研究从微观农户种草意愿的角度开展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农户栽培种草意愿的影响因素,为西藏农区推广人工种草提供一定的依据。

1 研究方法

1.1微观分析假说 农村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是农户行为理论。相较于国内,国外对农户经济理论研究起步较早,且基本形成了农户行为研究的框架、范式和方法[9]。根据舒尔茨[10]的理论,小农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其行为是经济理性的,农户所进行的商业活动具有一定特征,即农户同时具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在一个倾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组织形成一定的货币经济。当农户面临几个选择方案时,他会挑选能给他或他的家庭带来最大效用的方案。那么,当风险来临时,农户会规避风险,这种经济行为实际上正是农户“避免灾难”的一种理性考虑。

20世纪80年代初,自我国农村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就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随着这种社会变革的进行,国内学者的研究重心也逐渐从宏观分析转到基于农户视角的微观分析上。本研究把“效用最大化”和“规避风险理论”设定为研究农户种草意愿的基本理论前提,并假定当种草能给农户的家庭带来最大的效用且无经济损失风险时他们才愿意进行人工种草。

1.2变量设定 现有研究中鲜有关于农户人工种草意愿的相关结论。选择种植牧草的行为是农户在利益驱动下,根据自身条件和周围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进行的生产性投资选择和技术采纳活动,本质上是农户对种植业结构的一种趋利调整行为。本研究将影响农户人工种草意愿的影响因素归结为5个方面。

1.2.1农户户主特征 农户是生产经营的主体,户主往往是家庭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因而户主特征对农户种草意愿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将户主特征设定为户主年龄和户主受教育年限。

1.2.2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农户对生产性服务的选择行为除受自身特征影响外,还会受家庭基本情况的影响。本研究将其设定为农户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总收入。李小建等[11]在研究河南省农户收入的农区发展环境影响因素时发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风险且需要较高的投入,低收入农户产业结构调整远远慢于中、高收入农户。因而,本研究中同样要考虑农户收入水平对种草意愿的影响。

1.2.3农户家庭经营规模 本研究将家庭经营规模设定变量为农户耕地总面积和农户牲畜总数。农户进行人工种草即种植业结构调整时要衡量其是否能带来最大的利益,耕地面积是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12],因而也是直接影响农户种草意愿的因素之一。牛、羊的日粮中需要配合一定比例的栽培牧草[13-14],故牲畜饲养规模也会影响到农户的种草意愿。

1.2.4政策因素 朱红根等[15]以江西种粮大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稻作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时发现,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越高,越认为从事稻作经营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且稻作经营的风险小、收益好时,农户种粮积极性也越高,越愿意其子女从事稻作经营。可见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风险,对农户经营意愿有指导意义。因此,政策支持也是本研究考虑的因素之一。

1.2.5信息来源 本研究对信息来源设定的因素如下:户主是否有村干部或科技特派员经历、农户是否参加牲畜养殖合作社。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此情形下农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很迫切,然而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农户获得农业信息的渠道有限,很难及时得到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信息[16]。在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的情况下,农户会因为对相关信息缺乏了解而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所选变量及其定义见表1。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在处理过程中,使用逐步向后回归法,即首先将全部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然后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直到方程中所有变量基本显著为止。协变量筛选标准为Wald概率统计法。

1.3模型设定 为准确分析可能影响农户栽培种草决策的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将农户意愿函数归纳为以下形式:

调整意愿=F(农户户主特征变量,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变量,政策因素变量,信息来源)+随机扰动项。

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户意愿会呈现一定的概率分布,即:

(1)

Z=α+β1x1+β2x2+…+βnxn+U

(2)

(3)

等价于:

(4)

式中,y为农户种草意愿,用0,1表示;Xi为m个影响农户种草意愿的自变量;αj为截距参数;βi为回归系数。

1.4数据来源 “一江两河”地区人口集中,市镇相对发达,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为活动强度相对较高,是西藏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本研究分别在拉萨、山南和日喀则三地区的部分县(市)开展。为了保证问卷信息的准确性,在正式调研开始前进行了预调研,并对来自西藏大学的学生翻译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

表1 变量定义Table 1 The definition of variables

调查涉及“一江两河”地区14个县(市)的800个农户。林周县、乃东县、扎囊县、贡嘎县、江孜县和白朗县为西藏粮食基地县。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以直接进访农户的方式进行,充分保障了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回收率,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97份,具体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调查内容包括农户个人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经营规模、政策因素和信息来源。

2 结果与分析

农户种草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回归采用逐步向后回归法,直至模型中所有变量均显著为止。模型一为第一步回归,模型二为第三步回归,可知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户主受教育年限、劳力人数、家庭总收入、耕地总面积、牲畜头数、种子来源及是否参加合作社这7个变量。

在个体特征解释变量中户主受教育年限在两个模型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二中显著性水平达到了1%,且系数为正。表明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其种草意愿越强,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能够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农户增强种草意愿。调研数据显示,户主受教育年限均值仅为2.85年,这与西藏人力资本投入水平低的事实相符,同时暗示在西藏农区推广人工种草相关措施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劳动力人数变量在两个模型中都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家庭的农业劳动力人数越多,农户种草意愿越低。农户是风险规避者,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风险,农户可能会尝试多样化经营。农户家庭中农业劳动力人数越多,其家庭总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可能越高,因而收入来源可能相对单一,农户会选择让家庭成员从事非农产业,从而增加家庭其它收入来源。

家庭总收入对农户种草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水平为1%。说明农户家庭收入越高,种草意愿越强,家庭总收入越高农户经济实力越强,越有能力尝试人工种草。

耕地总面积在两个模型中都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且呈正向相关关系,表明农户人均耕地面积越大,种草的意愿越强烈。模型二显示在其它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户耕地总面积增加1亩,愿意种草的发生比变为原来的1.070倍。

牲畜头数对人工种草意愿的影响都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并呈正相关关系,即牲畜头数越多,农户种草的意愿越强烈。这是由于牲畜的饲料要搭配一定比例的优质青绿饲料,牲畜饲养量越大的农户对优质青绿饲料的需求量相应越多,而这些青绿饲料要通过人工种草来实现。

模型一的回归结果表明,种子来源是否受到政府或项目支持在两个模型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且为正相关关系。模型二的回归结果表明,当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时,该变量的发生比是最高的(表3)。说明政府或项目的支持对农户种草意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即如果政府对农户进行人工种草的给予资金支持,农户种草的意愿就会更强。

表2 被调查农户地区分布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s

表3 模型回归结果Table 3 The result of regression of Logistic model

农户是否参加合作社在两个模型中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且为正相关关系,表明越多的农户参加合作社其总体的种草意愿比例也将提高。合作社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农户获得信息的能力,因而参加牲畜合作社能够有效传递科学饲喂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农户的种草意愿。

3 结论

通过Logistic模型的回归分析可知,农户受教育年限、家庭总收入、耕地总面积、牲畜头数、牧草种子来源受到政府或项目支持及农户参加牲畜合作社对农户种草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而家庭劳动力人数对农户种草意愿具有负向影响。

4 政策建议

本研究从农户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情况、农户家庭经营规模、政策因素和信息来源五个方面考察了其对农户人工种草意愿的作用,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得出以下政策建议。

4.1加强牧草种植补贴额度 在粮食生产上,西藏对农户实行较全面的资金补贴,但在饲草种植上补贴额度较低。应当完善对农户种草的补贴政策,让种草农户从相关政策中得到一定实惠,从而提高农户种草的积极性,增强种草意愿。

4.2加快速度普及种草养畜相关知识 西藏地区农牧民受教育水平低下,相关技术部门需要加快、加深农户对种草养畜技术的认识,培养农户种草的意识,提高种草的意愿。可培养一批能够掌握草业相关知识的科技特派员,并强化这支队伍对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的带动作用,还可加强牲畜养殖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信息的交流。

4.3加大力度研究农区种草相关技术 草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户的种草意愿。西藏的主要地形为山区,宜耕土地面积较少,加之农区面临着较为繁重的粮食生产任务,耕地面积成为限制农户种草意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耕地面积与农户种草意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大力度研究粮草复种、高产及优良草品种选育等配套草业技术,并将之推广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1] Yu C Q,Zhang Y J,Claus H,etal.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faced by a developing Tibet[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46:1979-1980.

[2] 钱拴,毛留喜,侯英雨,等.青藏高原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3):389-397.

[3] 杨改河,杜恩社,徐正余,等.西藏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

[4] 呼天明,边巴卓玛,曹中华,等.施行草地农业推进西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家畜生态学报,2005(1):78-80.

[5] 张之超,沈玉芳.中国西藏开发中的长江战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6):510-516.

[6] 任榆田.发展人工草地生产的机遇与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3):190.

[7] 李萍,杨改河,冯永忠.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180-184.

[8] 尚占环,姬秋梅,多吉顿珠,等.西藏“一江两河”农区草业发展探讨[J].草业科学,2009,26(8):141-146.

[9] 饶旭鹏.国外农户经济研究理论述评[J].学术界,2010(10):208-218.

[10]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1] 李小建,高更和,乔家君.农户收入发展环境影响分析——基于河南省1251家农户的调查[J].地理研究,2008(5):1037-1047.

[12] 董晓霞.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环北京地区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8(1):10-17.

[13] 杨卫国,李常福,闵向波.奶牛日粮的配合原则与方法[J].养殖技术与顾问,2009(11):37.

[14] 王明辉.育成羊的选种、培育及饲料配方[J].养殖技术与顾问,2012(1):32.

[15] 朱红根,翁贞林,陈昭玖,等.农户稻作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江西619个种粮大户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0(2):22-32.

[16] 庞晓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结构差异的比较与分析——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06(4):35-40.

猜你喜欢
户主种草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回来(外一首)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Cut off my Hands!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汉唐户主资格的变迁*
张小飞落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