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设置浅析

2013-05-07 09:51吴敏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吴敏

【摘要】本文从适应社会需求和学院培养目标的视角出发,在剖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大学英语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特别是拓展课程的课程设置问题。本文认为要培养能善于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学校的拓展课课程设置必需建立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学生在养成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课课程设置;语言文化类课程;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众所周知,课程设置是全面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关键,特别是对当前各个高校正在根据自身特色建立切实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尤为重要。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各高等学校应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可见,结合自己学校特色建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成为大英教学改革的关键。

目前,我们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努力为社会奉献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因此,要培养能善于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学校的拓展课课程设置必需建立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和文化知识的建构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我校已开设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包括新闻英语视听说、高级英语视听说、雅思以及中西文化对比阅读和中级英语口译等,涵盖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学生在养成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合了跨文化和交际能力两个层面的含义。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交际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研究这类矛盾和问题的一门新学科。跨文化交际首先涉及文化的定义。人们通常把文化分成两类,一类包括文学、艺术、建筑、哲学、科技成就等集中反映人类文明的各方面;另一类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语言系统、非语言交际手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即把文化看作是一系列的特征。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是第二类文化,即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众所周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这儿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包含了语言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与社交能力,自学能力等。因此,学生非常有必要充分掌握交际文化,避免交际偏差或误解。

可见,结合教学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为顺利完成交际所必需的,基于跨文化意识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

对于我们学院要培养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一方面要突出其国际化优势,强调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外语优势,强调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等,这就需要掌握其他国家语言的文化、民族习俗、价值标准等,以提高沟通交际效果。

三、大学英语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展开分析

设置大学英语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时应遵循目标性、系统性、国际化和实践性原则。现在,我们学院大学英语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已经集“综合英语课程”和“拓展类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于一体,为学生尽量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包括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行的特点,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语境相融合的特点。

主要拓展类选修课程包括新闻英语视听说、高级英语视听说、雅思以及中西文化对比阅读和中级英语口译等,属于语言文化类课程。课程目的是建构相关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课程既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原则——“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又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把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应用于跨文化交际实践。今后,我们学院的拓展类选修课程还会进一步发展,会开设交际英语口语、实用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谈判、影视英语文化与欣赏、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等更多课程。

四、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启示

经过一年来公选课(拓展课程前)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教学实践检验表明:文化主题教学法,一种面向文化的语言教学观念,以文化为中心,选用围绕文化为中心的教材和资料,预设主题链,采用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探索和分析总结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的教学法非常有教育学意义。

另外,就教材而言,拓展类大学英语国际化创新人才课程应该选择“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主”,以跨文化交际为目标的理念,最好采用“话题系统”,即文化主题系统,内容涉及英语文化的主要方面,会非常适合主题式教学思路。当然,要全方位理解课文或者学习材料的文化主题,单靠课文是不够的,学习资源还可包括来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the Internet)。利用网络快速收集必要的主题信息,可得到相关文化主题比较完整的内容。

五、结语

本文从适应社会需求和学院培养目标的视角出发,在剖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的基础上

主要探讨了大学英语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特别是拓展课程的课程设置问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是采用交际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所以,广大教师们的任务非常艰巨,非常有必要不断更新跨文化交际知识,重视文化素质的提升,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改革形势,创新教学,以加速培养国际化英语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