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腹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2013-05-08 13:15徐小琴钟惠清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5期
关键词:血氧呼吸衰竭插管

徐小琴 钟惠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指排除心源性原因,各种不同的肺内或是肺外疾病因素导致的进行严重的缺氧性的呼吸衰竭症状[1]。急腹症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引起急腹症的病因较多,而且该病发病紧急,急腹症患者发病早期症状常出现有呼吸窘迫、非心源性的肺水肿以及顽固性低氧血症等的一系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氧含量低等情况,因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因此需要一种有效快速的急救方法,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以及解决患者呼吸困难等情况。其中无创正压通气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对患者不会造成损伤,能部分代替人工气道的机械通气[2],减少对患者影响。本文主要探讨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因急腹症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39例。患者年龄25~62岁,男23例,女16例。其中急腹症的疾病类型包括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共21例,异位妊娠共7例,胃穿孔术后共5例,急性胆道感染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了其原发病症症状外,其呼吸窘迫症状包括进行性呼吸窘迫、发绀、气促以及烦躁等。其中患者的氧气分压小于50 mm Hg,双肺出现湿啰音,氧合指数小于200 mm Hg。X线检查有片状、点状的阴影。

1.2 治疗方法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的钮式面罩呼吸机。采用雅莉支持通气(PSV)以及呼气末正压(PEEP)的模式。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症类型以及病情情况不同,如潮气量、SaO2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一般在使用呼吸机前的初始吸气压力以及呼气压力调节在8~12 cm H2O,并且保持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压力差大于4 cm H2O,而呼气压力最大只能为8 cm H2O,保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医护人员需要教会患者和家属如何摘除面罩,并且叮嘱患者在进食、饮水时才能短暂脱机。待患者呼吸窘迫等症状有缓解症状时,才能逐步延长患者的脱机时间。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改善而判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是否有效,记录患者的上机时间。且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置信水平α为0.05,即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39例急腹症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10例患者尝试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治疗效果不明显转用机械通气方法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窘迫症状。另外29例患者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其呼吸窘迫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见表1,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4.4%。患者的平均上机时间为(22.1±2.9)h,最长的上机时间为97 h,最短为5 h。

表1 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x-±s)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无创正压通气。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患者主要的不适感来自于面罩的明显压痕,适当放松头带后较好,没对患者的面部皮肤造成损伤。

3 讨论

急腹症患者由于病情出现紧急,而且病因较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5%的患者在发病的第一周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4]。因此需要对该类患者继续采取紧急有效的治疗,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其血氧饱和度[5]。

人工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且常用方法。但传统的人工通气需要在患者气管进行插管或是气道切开,这给急症患者带来损害,并且造成伤口后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等[6-7]。无创正压通气同样是一种人工通气的方法,但其能减少急性呼吸衰竭或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气管插管或是气道切开,并且能降低相应的并发症等。该方法目前在临床取得一定的成效[8]。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腹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率为74.4%,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对于急腹症并发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该进行早期的无创正压通气,这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再插管率,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9-11]。在建立无创正压通气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包括呼吸功能、呼吸道情况等病情观察,并且给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对患者呼吸道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是抢救急腹症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的关键环节[6]。

[1] 黄静霞,邓小明.急性呼吸窘迫征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6,12(5):300-302.

[2] 丁席武.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5):637-639.

[3] Steer M L.ReIation between pancreatitis and Iung diseases[J].RespirPhysiol,2001,128(1):13-16.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及ICU学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0-134.

[5] 郭凤梅,刘松桥,杨从山.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再插管率和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4):360-365.

[6] 邓顺连,彭美华,周文莉.机械通气在急腹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测和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33):118-119.

[7] 古满平,丁福,范晶,等.无创正压通气在多发伤并发ALI/ARDS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2):1884-1887.

[8]张文平,马利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1):39-40,49.

[9] 昝海峰,徐智,杨恂,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9,30(2):201-203.

[10] 周平,蒲友敏,郭国宁,等.急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34):54-55.

[11] 冯天杰.无创正压通气在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49.

猜你喜欢
血氧呼吸衰竭插管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