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莴笋片加工技术和贮藏研究

2013-05-10 06:03陈亦辉冯宇飞叶兴乾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护色莴苣莴笋

陈亦辉,冯宇飞,叶兴乾

(1.浙江大学生工与食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2.海通食品集团余姚有限公司,浙江余姚315470;3.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莴苣(Lactuca sativa var.angustana Irish)为菊科(compositae)莴苣属(Lactuca L.)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叶用莴苣(简称莴苣)和茎用莴苣(简称莴笋)2类。莴笋目前在我国各地广泛栽培。主要品种有:北京鲫瓜笋,成都挂丝红,贵州罗汉莴苣,济南白莴笋,陕西圆叶白笋,武汉竹杆青,江西的白叶和尖叶,南京紫皮香,上海小圆叶、大圆叶,无锡香莴苣,杭州杆子种,云南玉棒,福建飞桥等。莴笋一般被加工成盐渍莴苣[1]、香菜心[2]、甜酱莴苣[3]、泡菜[4]等传统产品,近年来,南北各地脱水莴苣片生产异军突起,促进了莴笋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由于莴笋含有多种生物活性酶,在加工和贮藏过程很容易发生变色,特别常温下贮存褐变更加剧烈,使商品价值大大下降。Barth等[5]认为商品可以接受的极限为20%的叶绿素转变成脱镁叶绿素。目前,国内刘纪红等[6]研究了乳糖在莴苣干制加工及贮藏过程的护色作用,江玲等[7]研究糖和盐的渗透处理在脱水莴笋护色和提高产品复水速率的作用,对指导生产有一定意义。而本实验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最佳热烫条件,探讨ZnAc2、NaHSO3对莴笋片的最适护色效果,探讨乳糖、食盐和葡萄糖复合渗透对脱水莴笋片的最好护色效果,同时初步研究贮藏条件对脱水莴笋片色泽、商品价值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工业化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新鲜莴笋 海通食品集团余姚有限公司生产时提供,福建金铭1号;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磷酸缓冲液、邻苯二酚、愈创木酚、H2O2、NaHSO3、ZnAc2、NaCl、NaHCO3、葡萄糖、乳糖等 均为分析纯;PE透明袋 单面厚度大于0.05mm,市售;铝箔袋 符合GB 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市售。

热泵除湿干燥箱(非标) 上海桑菱环境能源研究所;烘箱 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721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kangguang@SC-80C全自动测色色差计 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DL-60B型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FA1104型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DDS-11At型数字电导率仪 上海雷磁新泾仪器有限公司;脉冲热封机IMPULSE SEALER MODEL PFS 300 JAPAN;JT75-1型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余姚市恒温箱厂;BCD-268WA型三门冰箱 上海上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水分测定 采用常压烘箱干燥法(GB 5009.3-2003)。不同时期物料含水量的测定通过定时取样、迅速称重后经105℃烘箱烘干,并换算得其含水量。

1.2.2 叶绿素含量测定 采用分光光度法:称取样品1g左右,放入研钵中,加2mL体积分数80%丙酮和少量CaCO3、石英砂进行研磨,直到组织中绿色完全被提取出来后,再用80%丙酮冲洗并定容至25mL,摇匀,静置,待CaCO3沉淀变白后过滤,滤液分别在652nm处测吸光度值OD,以体积分数80%丙酮为对照[8]。总叶绿素含量按式(2)计算:

式中:my为每100g样品中叶绿素质量(mg);Vd为提取液体积(mL);mx为滴定时所取的滤液中含样品的质量(g)。

1.2.3 色差测定 将莴笋片研磨成20目以下的粉状,色差计测定。a*值表示样品的红绿度,数值越大,色泽越红,数值越小,色泽越绿。b*值表示黄蓝度,数值越大,色泽越黄,数值越小,色泽越蓝。C*表示饱和度,它是样品灰暗/鲜艳的指标(0~60),按式(3)计算[9]。

1.2.4 多酚氧化酶POD[10]采用邻苯二酚分光光度计法。

1.2.5 过氧化物酶PPO[11]采用愈创木酚法。

1.2.6 褐变指数的测定 褐变级别分5级,0级:表面无褐变;1级:表面有褐变,但不超过1/4;2级:表面有褐变,褐变面积1/4~1/3,3级;表面有褐变,褐变面积1/3~1/2;4级:表面有褐变,褐变面积1/2以上。

1.2.7 电导率的测定 检查一下数字电导仪指针是否指零,如果不指零调节电导率仪上的调零旋钮,将电导率仪调节到校正档,指针指向最大刻度,按照电极常数调节旋钮,测量时调节到测量档,将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静置片刻,后读数。

1.2.8 渗透护色正交实验设计 据资料报道糖对叶绿素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设计正交实验研究食盐、葡萄糖与乳糖混合护色莴笋片,旨在寻求到最佳的食盐、葡萄糖、乳糖比例,达到更好的护色效果。

实验采用C*值形式来评分,数值越大,表示颜色越好。

1.2.9 保藏实验 将脱水莴笋片产品分别装入若干PE透明袋、铝箔袋中(100g/袋),手工压除空气,利用热封机封口,进行避光、不避光,封口或敞口实验;同时将产品封袋后放入冰箱和电热恒温箱,保藏于-18、0、20、37℃等温度条件下,定期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等指标的测定,综合判断保质期。

表1 护色剂的不同配方Table 1 The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colour fixatives

1.3 工艺流程

注:*表示关键工序。

其中,工艺要点包括:a.原料预处理:选取新鲜的莴笋(选取肉质绿色较深的品种)清洗干净,去皮(纤维部分去除干净),切片,厚度选择为5mm,可以缩短烫漂、渗透及干燥时间,而且此厚度符合一般人群对莴苣半成品的要求,切分时厚度要均一;b.烫漂条件(温度、时间)、护色浸泡(护色液、浓度)及渗透条件对叶绿素含量均有影响,需要掌握好;c.冷却、沥干:烫漂后立即用冷水冷却,沥干表面水分。

2 结果与讨论

2.1 漂烫工艺的研究

2.1.1 工厂漂烫工艺的初步确定 莴笋被切成片后,如果进行热水漂烫,根据经验一般要求高温、短时。一方面容易快速灭酶,另一方面营养成分的流失将会减少。

表2 热烫条件与PPO、熟度、微生物指标关系Table 2 Rel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PPO,cooked degree,microbiology indicators with blanching conditions

考虑到莴笋片加工的商品特性,即不能过熟,否则造成复水后软烂,失去商品价值。当漂烫条件90℃(3min)、95℃(3min)时,莴笋片PPO仍具有活性,这会造成后续产品酶促褐变;而95℃(5、6min)以及100℃漂烫时,PPO虽然已经失活,但产品已经过熟。因漂烫条件要求高温、短时,一方面容易快速灭酶,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莴笋片中叶绿素的溶出。因此烫漂条件定为95℃烫漂4min。

叶绿素在酸性环境下极易降解,而在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因此烫漂液采用NaHCO3调至pH为7.0~8.0,以减少烫漂过程中莴笋片中叶绿素的损失。

2.1.2 脱水莴笋片PPO酶活的研究 从漂烫PPO酶活性为“0”、“-”最终生产贮藏的脱水莴笋片中选择褐变程度不同的几片进行PPO酶活测定。

表3 脱水莴笋片色泽与PPO酶活的关系Table 3 Relation between the colour and the activity of PPO in dehydration lettuce piece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各组不同褐变程度的莴笋片中PPO酶均已失活。由此断定,莴笋片贮藏过程颜色的褐变与PPO酶无关。

2.1.3 脱水莴笋片色泽与POD关系 从漂烫PPO酶活性为“0”、“-”最终生产贮藏的莴笋片选择褐变程度不同的几片进行POD酶活测定,从而找出褐变中酶促褐变的原因,褐变程度与POD酶活的关系见表4。

表4 不同热烫处理后POD酶活和叶绿素含量的关系Table 4 Relation between the activity of POD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in dehydration lettuce piece under different blanching conditions

由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烫漂条件处理过的产品,随着烫漂温度的升高,烫漂时间的延长,POD活性较显著性降低,叶绿素含量也相对减少;90℃(4min)酶活是所有处理组中最高的,为70.78U。当POD活性总体控制80U以下时,95℃(6min)、90℃(6min)处理组褐变程度反而严重,短时的处理组褐变度则轻,因此可以推测,POD对莴笋产品在储存期间褐变褪色的影响较小,可能有别的原因如:非酶褐变等因素对褐变产生因素更大。

2.2 护色工艺的研究

由于在进行烫漂处理时,进行95℃烫漂4min后测定PPO酶活为0,推测会有少部分酶并未彻底失活,只是钝化,在贮存时会恢复一定的活力,从而对叶绿素产生影响发生褐变,因此在镁离子置换时,在护色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ZnAc2和NaHSO3进一步对酶活性进行抑制。

图1是ZnAc2浓度对叶绿素含量和C*值的影响,由图中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加入ZnAc2后叶绿素含量和C*值均有明显的上升,浓度升高至0.03%时达到最高,而后浓度再增加则叶绿素含量和C*值升高不明显,因此ZnAc2浓度选择0.03%。

图1 不同ZnAC2浓度对叶绿素和C*值影响Fig.1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ZnAc2concentration on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

图2是不同浓度NaHSO3对叶绿素含量及C*值的影响。由图2中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加入NaHSO3后叶绿素含量及C*值上升,在浓度0.02%处达到最高,之后随着NaHSO3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含量及C*值又呈现下降趋势,推测当NaHSO3对叶绿素降解有促进作用,但又能抑制酶活,当其浓度在0.02%以下时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酶活的作用提高,达到0.02%已能充分的抑制酶活,再升高浓度时虽然一样抑制酶活,但是由于浓度越高对叶绿素的影响越大,因此导致叶绿素含量及C*降低,所以NaHSO3浓度选择0.02%最为合适。

图2 不同NaHSO3浓度对叶绿素和C*值影响Fig.2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NaHSO3concentration on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

2.3 渗透护色正交实验的结果分析

表5为莴笋片渗透实验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以C*作为评价产品颜色好坏的指标,由极差分析结果可知,对C*值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乳糖浓度>食盐浓度>葡萄糖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A1B2C3,即食盐浓度为1%,葡萄糖浓度6%,乳糖浓度4%。对此糖液护色液的电导率进行测定,发现糖液的电导率极低,仅有14.5ms/cm,推测原因是其中含有的带电离子非常少,不会对叶绿素分子造成影响,并且因为糖属于大分子,渗透入莴笋组织后形成空间位阻,阻止一价金属离子与叶绿素分子的结合,因此对叶绿素具有保护作用。

表5 L9(33)正交实验结果Table 5 The analysis of L9(33)orthogonal test

2.4 保存方法及保质期初步研究

脱水莴笋片商品价值中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叶绿素含量,贮藏过程中当叶绿素含量变化数值降低到一定数值以下时,产品外观已经褐变,因而丧失了商业价值。所以最主要监测的指标就是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叶绿素对酸、氧、光、高温等因素均较为敏感,发生非酶促褐变。

2.4.1 光和氧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光与氧气对植物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在叶绿素代谢降解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rown SB[12]和Shigenage MK等[13]在1994年通过研究认为过剩的光能使叶绿素转变为三线态,通过电子传递叶绿素把能量传递给氧等,产生单线态氧等活性氧而破坏蛋白质及膜脂,从而引起叶绿素的降解。光、氧气对叶绿素的降解可以采用真空包装、避光保藏的方法进行抑制。

图3 不同贮存过程见光和避光,封口和敞口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Fig.3 The influence of light and dark,sealing and opening on content of Chlorophyll in storage

图3为在不同贮存条件下贮存20d时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从图3中可以看出,避光铝箔袋保存(封口)与PE透明袋保存(封口)在阳光照射到的窗口,20d后发现无明显差异,因此工厂生产时不需要刻意的进行避光贮存。而封口袋封口保存与敞开保存(位置为阳光照射到的窗口)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由于敞开保存的样品与O2接触较多并且水分含量升高导致绿色变浅,因此保存时务必封口隔绝氧气与水分。

2.4.2 不同温度贮藏对产品叶绿素含量和保质期的影响 叶绿素是一种热敏性物质,在高温下极易降解褐变。以下是贮藏实验,以20%的叶绿素转变成脱镁叶绿素为最低控制限值,并综合人工判断。

图4 不同贮存温度不同时间后叶绿素的变化Fig.4 Chlorophyll content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time in storage

从图4可以看出,低温对延长脱水莴笋片保藏期,提高商品价值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其中,37℃下6d内可保证可接受色泽;25~28℃下12d,20℃条件20d,10~20℃时30d可保证可接受色泽;0~5℃时至少60d可保证可接受色泽;-18℃冰箱长期保存感官基本无变化。

3 讨论

从本文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莴笋片变色的原因主要是叶绿素的褪变和非酶褐变反应的发生,根据酶活与颜色的关系、叶绿素脱镁控制,确定了热烫条件为95℃ 4min,并且调整pH7.0~8.0。添加ZnAc2、NaHSO3对莴笋片护色有较好辅助作用;对渗透工艺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得出食盐1%、葡萄糖6%、乳糖4%混合渗透时,不仅能有效地保护莴笋片中的色素并减少细胞结构被破坏的程度,保护了莴笋片的颜色,而且产品颜色最好。低温保存对脱水莴笋片贮藏有极好作用。应探讨常温贮藏脱水莴笋片的最适方法,重点放在气调技术上,竭力延长产品货架期。

[1]江苏省丹阳荣源食品有限公司.出口创汇盐渍莴苣产业化[Z].国家科技成果,2005-01-01.

[2]国家轻工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QB/T 3617-1999,香菜心罐头[S].北京:1999-01-01.

[3]李继光.甜酱莴笋的加工制作[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1(12):54.

[4]刘春泉,崔莉,李大婧,等.一种莴苣茎叶泡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中国,CN200910033331.4[P].2009-11-25.

[5]Barth M M,Kerbel E L,Perry A K,et al.Modified atmospherepackaging aspects aseorbic acid,enzyme activity and market quality ofbroccoli[J].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3,58:140-143.

[6]刘纪红,严守雷,左娟,等.乳糖在莴苣干制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82-87.

[7]江玲,张憨,孙金才.脱水莴苣片的护色工艺研究[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9,22(6):266-270.

[8]黄伟坤.食品检验与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9.

[9]Goncalves,J Pinheiro,M Abreu,et al.Modelling the kinetics of peroxidase inactivation,colour and texture changes of pumpkin(Cucurbita maxima L.)duringblanching[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7,81:693-701.

[10]姜通,罗志刚,蒲丽军.甘薯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褐变控制[J].食品科学,2001(3):19-21.

[11]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12]Brown SB,Houghton JD,Hendry GA.Chlorophyll breakdown.In Scheer,H.(ed.)Chlorophylls[Z].CRC Press,Boca Raton,FL,1991:465-489.

[13]Shigenage MK,Hagen TM,Ames BN.Oxidative damage and mitochondrial decay in aging[Z].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4,91:10771-10778.

猜你喜欢
护色莴苣莴笋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莴笋开胃增食欲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秋日野餐会
核桃花护色工艺的条件优化
红椒护色条件的研究
如何挑选莴笋
莴苣和韭菜
液体洗涤剂护色的解决方案
无硫护色液对冻干杏干护色效果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