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研究

2013-05-14 11:20张惠英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考核技能

张惠英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201)

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1]高教司原司长张尧学2009年6月16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职业道德第一,职业技能第二。”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而且还要有深厚的职业基本素养,素养比技能更重要。因此,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每个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 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现状分析

那么,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现状如何?笔者分别对在校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湖南外贸职业学院300名大三学生从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能力等7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5份。对湖南省长沙市及周边20家企业的负责人、人事部经理等50人展开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8份[2]。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较欠缺,65%的学生没有考过英语三级,71%的学生还没有拿到职业技能证书,根本达不到专科毕业学生应有的理论水平,为以后可持续发展没有奠定厚实的基础;二是人文素养及相关职业知识掌握的面不宽,传统文化缺失,分辨文化能力差,35%的学生不能完整地回答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哪些著作,有24.9%的学生不能正确回答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哪些国家;三是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良好的法纪观念,46%的企业用人单位表现,60%以上高职毕业生上班有迟到早退现象,做事浮躁,急功近利,跳槽频繁,质量意识不强等现象;四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思维方法。79%的企业认为,大部分学生在实际技能活动中习惯于“低头拉车”,而缺乏必要的“抬头看路”的意识,他们只习惯于做安排好的工作,这意味着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五是缺乏团队合作意识,68%的企业表示,72%的学生习惯于展现个性而非融入集体和团队,个人主义至上,看问题和处理事情,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六是学生创业能力、职业理想等有待于进一步加强。43%的人表示会考虑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但仅有10%的人有比较明确的规划,有51%的人有较明显的就业意向,有73%的学生没有自主创业的意识。

因此,通过对我们学生在职业基本素养方面的培养现状分析,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个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重视培养他们的职业基本素养,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人文素养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调研分析,提出了构建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教学体系。

二 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优化课程结构,建设系统化职业素养训练体系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主要包括专业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两个部分,一方面,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要充分体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核心技能的目的;另一方面,素质拓展领域的课程要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来培养学生内在的隐性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同样也要全面纳入职教课程体系,为了让其培养有效性的落实,必须以学校课程为载体和平台。如表1显示相关素质拓展课程与职业基本素养训练的目标。

表1 素质拓展课程与职业基本素质训练的目标

(二)搭建专业教学平台,技能与素养相融合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略了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职业基本素养的内容没有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以传授技术理论知识和训练职业技能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不存在职业基本素养的落脚点。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过,任何教育如果只是传授技能,这种教育就是不自由的,不道德的。荣获诺贝尔奖的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笔者认为,首先,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中将素养目标和技能目标并重,在培养学生技能时,强调与技能相关的行业职业素养,并将是否具备该行业所需要的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顶岗实习中,考核学生的实践实训的标准,不仅注重职业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如高职会计专业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职业技能与素养的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会计核算能力、成本核算能力、计算机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涉税事项处理能力、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经济业务判断能力,并要求学生通过统一考试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资格。此外,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向学生渗透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如教导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遵守会计人员最根本的职业道德——讲诚信,不做假账,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不向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通用能力,并把这些职业素养纳入课程考核之中。

(三)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课内与课外相融合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品牌培育机制,创新校园文化。一是要打造校园环境品牌,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如建立历史名人、爱国人士等雕像,建设历史文化墙,建设传统文化陈列馆,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学校核心办学理念、校训与行为规范,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人文精神培养、素质教育实施、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灯箱语录牌和匾牌。还可通过人文景点、道路、教学楼来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形成为国富民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二是打造校园活动品牌,将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3]。学校可在区域文化下培育校园文化,建立多功能、多层次、递进式的立体化校园活动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感动校园、校园之星、科技文化节、技能文化节、演讲比赛、厚德讲坛等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领、感动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如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外贸行业为依托的职业学院,在充分体现以“素质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营造了以“诚信立身,勤奋立业”为主题的职业素质教育文化氛围,建设了充分体现学校商贸教育悠久历史的人文校园环境,开展了“明礼于心诚信践行”为主题的征文、演讲、宣传倡议、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促进了全院学生弘扬、践行“诚信立身,勤奋立业”的校训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明礼诚信的大学生。举办了以“怀孝心·践孝行”大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孝文化节,围绕孝文化主题,举办了孝心班级、孝行团队、孝行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摄影、书画、孝心故事等主题作品征集活动,进一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切实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感恩教育,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构建社会实践体验体系,校内与校外相融合

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环境的熏陶。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从自己的言谈举止,一点一滴地做好,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校可为学生创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如假期社会活动基地、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系列社会实践体验体系。可开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如参加企业行—实习就业专项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知名企业,与企业零距离,在实践中认识社会、深入社会,在实践中砥砺德行、全面发展,让自己在未来的就业创业之路上走的更远。同时,还能增长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建立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培养青年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倡导“有所为才能有所位”的建功立业理念。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区、乡村、孤儿院、敬老院等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无私奉献,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能够让学生树立起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学院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国家各种重大节日到来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情怀。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既可锻炼技能,又能提升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出完整的人格,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强化考核评价管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要建立控制机制,保证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质量。笔者所在学院形成了“建制度、重考核、强引导”的职业基本素养考核机制。一是要建立了相关的考核制度。先后制定了《职业素养教育学分制评价方案》、《职业素养教育保障机制》、《职业素养教育监督机制》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制度。二是严把考核评价关。职业基本素养要求进入每一个院系、每一个专业,要求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的素质学分才能准予毕业。考核评价的方式要改变过去那种评价指标由校方制定,评价者是教师,学生完全被动的评价方法,而是由自评、考核小组(团支部书记、班团干部、学生代表组成)与他评三个方面联合考核[4]。三是构建了多元化评价体系。考核形式与权重分别为:相关课程学习为30%,参加课外活动为40%,企业顶岗实习实训为30%。不同评价者所占的比重为:自评占30%,考核小组占40%,他评占30%。这种多元化考核机制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与课程教学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但强化学生参与的活动过程性考核。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但强化能力考核,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但强化企业考核。

总之,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科学人文素质为基础、以培养道德法纪素养为前提、以职业技能素质为主干、以职业创新素质为核心、以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为保障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并在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搭建专业教学平台、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构建社会实践体验体系、强化考核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Z].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

[2]马联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

[3]王 珏.谈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J].科技文汇,2008(1).

[4]李银怀.高职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J].文教资料,2006(8).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考核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内部考核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