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析

2013-05-14 11:20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0期
关键词:双语导游英文

陈 艳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职业教育应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旅游专业应以为旅游企业培养合格的实践性人才为导向。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人数和我国所接待外国游客的数量将日益增多。因此,对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专业旅游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旅游高职院校作为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应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在培养学生旅游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加大了公共外语课程的比例。但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分开进行。

一 旅游专业学生在英文导游现场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导游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现在很多旅行社将是否有导游证作为招聘员工的条件。也就是说导游证将成为学生进入旅游行业的敲门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将培养导游员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学生在导游资格考试中的通过率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尺度之一。因此,高职旅游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导游资格考试,将导游考试相关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通常,在这些课程后面开设一个学期的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旅游英语》。这种模式看似跟学生的导游证考试同步。因为,旅游专业的学生通常在取得了中文导游证后,通过参加英语导游现场考试取得英文导游资格证。

这种教学模式看似跟导游证考试同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旅游专业学生的英文导游资格证的通过率很低。因为,英文导游现场考试中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学生很难通过一个学期的《旅游英语》课程的学习达到英文导游现场考试的要求。学生在导游考试中很容易出现种种问题。

1.缺乏旅游专业词汇

导游需要了解的知识范围很广,包括地理、宗教、文学、民俗、建筑、医药、历史等方面。但学生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旅游专业词汇有些匮乏,有时会因为没有掌握某一个专业词汇而无法回答考试过程中的提问。

2.英文导游词不够地道,且讲解时发音不标准

很多考生在现场考试时所讲解的景点导游词是从网络上直接下载的。而且大部分学生在使用前并没有对其进行修改。这些导游词可能存在语法错误、翻译不够地道等现象。除此之外,有些同学在景点讲解和回答问题时,英语发音不标准、语调不优美等。

3.语言表达不流利

大多数来参加英文现场考试的旅游专业学生已经通过了中文导游资格考试。虽然他们对面试中的题目比较熟悉,但在用英语回答问题时却很不流利。因为很多学生并没有为考试做充分的准备,很少接触这些知识的英文表达。他们在考试过程中需要临时组织语言,将中文切换为英文作答。例如学生在回答“当游客发现所住宾馆与标准不相符合时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时,有的考生还因为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索赔”“投诉”“合同标准”等不能继续回答该问题。大多数考生在回答问题环节的失分率很高,进而影响考生的总分。

二 高职旅游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语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教学模式[1]。充分整合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这两个过程,实现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实现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是双语教学。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在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3]。根据英文导游资格考试的要求,选择几门与导游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实行学科式双语教学。学科式双语教学是指利用第二语言(非母语)作为媒介,对学校开设的某几门课程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比较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通过长期的积累,慢慢提高专业外语水平。但鉴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高职旅游专业的双语教学采用部分母语,部分英文的形式。当学生适应了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后,适当增加使用英文进行教学的比例。

三 针对英文导游考试的要求,实施双语教学的方法

(一)课程的设置及课程目标

湖南英文导游现场考试和中文导游现场考试的考试流程、题目、分值等都是相同的,包括对考生讲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两者不同的是,英文导游现场考试要求考生用英文进行景点讲解和回答问题。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景点提问、应变能力题和综合题(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湖南考区)现场导游考试评分表)。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景点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湖南省内的13个景点的熟悉程度;应变能力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导游实务》课程中导游服务程序、处理游客个别要求,带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事故等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综合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时事政治、《导游基础》、《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等课程中的内容。

表1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湖南考区)现场导游考试评分表[4]

从表1可以看出,在英文导游资格考试现场导游中讲解的分值占35%,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考生需要从规定的13个景点选择3个景点进行讲解,即准备3篇导游词。然后,在考试中随机抽取一个景点进行讲解。但考生需要对13个景点都非常熟悉。景点提问考核的范围是13个景点。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考试范围内的旅游景点,并讲解导游讲解技巧有必要开设《景点知识与讲解》。该课程专门针对学生的讲解和知识问答,讲解考核的十三个旅游景点讲解,并突出各旅游景点的要点;要求学生选好三个旅游景点并准备好导游词;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英文导游词进行修改,以免学生在现场考试过程中出现语法、用词不当等问题;训练学生的景点讲解,纠正英语发音,教授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手势语、站姿、表情等进行景点讲解;最后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布置模拟考场,要求学生按照考试的流程进行模拟考试,使学生熟悉现场考试的流程及增强学生现场考试的适应能力。该课程可以以实训的形式开设。

针对导游现场考试的应变能力题和综合题,需要开设相关的双语课程,包括《导游实务》、《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等。在《导游实务》双语课程中以导游员的类型、职责,导游服务规程,游客个别要求,问题事故的处理和导游服务必备常识等内容作为双语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准确、流利地用英文表达出导游带团的步骤及处理游客个别要求、问题事故的方法和程序等。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处理问题事故的应变能力的同时,应将这些内容的正确英文表达教授给学生,强化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旅游文化》课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园林、民俗、宗教、建筑、文学等。该课程和《中国旅游地理》都包含了大量专业术语,例如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兵马俑、内陆湖、世界遗产等。通过《旅游文化》双语教学课程,学生应熟悉旅游文化知识,并在掌握专业术语的基础上能应用英文加以表达。在教授这几门课程时,授课教师在PPT上标出关键词(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例如《导游实务》课程中的地陪(Local guide)、全陪(National guide)、领队(Tour Leader)、行李牌(Claim tag)、投诉(complain)、报告旅行社(Report to travel agency)等,《中国旅游地理》中的内河(Inland river)、冰川(glacier)、颐和园(Summer Palace)等,不断强化学生对这些专业词汇的记忆。然后再将各知识点的英文表达传授给学生。

《导游员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双语教学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专业术语,如注册资金 (registered capital)、独立法人 (separate legal entity)、年审(annual evaluation)、导服中心(tour guide service institution)等,能看懂《导游员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相关内容的英语表达。

(二)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学要注意跟英文导游考试相结合,通过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1.任务驱动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授课教师在授课前将要学习的内容切分成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中英文资料,并在上课时以组为单位回答老师所布置的问题。任务驱动法可以和BPL教学法结合使用。

2.BPL 教学

PBL教学法就是以基础问题式学习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精心准备和预先设计特定的问题,指导和组织学生围绕特定的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5]。本教学法很适合于《导游实务》、《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等课程的双语教学。授课教师根据英文导游现场考试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很多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文现场考试的适应能力。在讲授这几门课程时,可以大量使用该种教学方法。以《旅游文化》课程中的风物特产中的中国名茶为例,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关于“龙井茶、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铁观音、武夷岩茶”等中国名茶的产地、特点、名字由来等英文资料,并在课堂上分组进行用英文进行描述。又如在讲授鼻烟壶时,将介绍鼻烟壶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小问题,如鼻烟壶的来历The origin related to inner Chinese painting鼻烟壶制作的材料 The materials the snuffs are made from,鼻烟壶内壁画the inner snuff bottle painting等。这种化整为零方法用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景教学法

授课教师通过图片和语言描绘等设计教学情景,要求学生扮演导游、游客等不同的角色。该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参与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处理游客生病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授课教师设计地陪在景区带团的过程中某游客突发心脏病的情景。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导游、游客处理该突发事件。在学生处理完该问题后,老师从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事故处理的方法是否妥当等方面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教师的点评,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英文现场导游考试中有以情景题的形式出现的应变题。因此,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适应能力。

4.现场教学法

《景区知识与讲解》、《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实务》等课程均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利用实训的机会,将学生带到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带领学生到佛教寺庙参观,让学生了解寺庙的布局;为了让学生掌握各地貌特征,带领学生到周边的景区进行参观。在武陵源风景区给学生现场讲解张家界地貌的特征、成因等。同时,注意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使实训成为综合性的实训。带领学生考察景区时可以同时给学生进行《导游实务》中导游带团各环节的操作方面的实训。如乘车前往景区途中给学生示范欢迎词、沿途讲解;在景区考察时示范旅游景区讲解等。示范完毕后要求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实践。

(三)教材的开发

目前,没有现成与导游考试相配套的《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实务》、《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等课程的双语教材。授课教师需要根据英文导游考试的要求编写这些课程的双语教学教材。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将现有的可供参考的双语版教材、全英文版教材和导游考试推荐教材进行整合。《导游实务》课程可参考的双语教材有郭炎华的《英语导游应试与带团指南》、朱华、朱红《旅游英语视听说》等。与《旅游文化》相关的双语教学教材有杨天庆的《和老外聊文化中国:沿途英语导游话题》、杨磊,杨天庆的《英语导游购物掌中宝》和全英文教材赵五星,许华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导游考试的要求选取、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对比多种教材,确定所采用的英文表达方式,使双语教学的教材在英文表达上更加地道。

[1]刘志霞.双语教学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

[2]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湖南考区)现场导游考试评分表[Z].

[3]狄红秋.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效果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33).

[4]李艳丽.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以“旅游经济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1).

[5]王小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法新探—— BPL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3).

猜你喜欢
双语导游英文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网约导游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